□ 胡彥杰

圖1 乾隆 楷書橫幅
清高宗弘歷(1711 ~1799),號“長春居士”“古稀天子”“十全老人”等,在位60 年,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乾隆皇帝自幼得其祖父康熙的喜愛,入宮讀書,接受漢文化教育,熟讀詩書,對書畫藝術尤為癡迷。即便登基后國事繁冗,閑暇之余,乾隆仍時常吟詩作賦,操觚弄翰,他設“三希堂”,建“淳化軒”,欽點近臣編纂《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可謂卷帙浩繁,蔚為壯觀,對弘揚傳統文化和書畫藝術的繁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康熙曾自曰“政事稍暇,頗好書射”,書法推崇董其昌“顏骨趙姿”之美,乾隆一生事事效仿圣祖康熙,其書法在繼承康熙“崇董”的基礎上,又極力推崇效仿趙孟頫,對“二王”等先賢的書跡亦心慕手追,兼以宮廷之氣,形成了“結字豐滿、圓潤流暢、秀雅甜媚”的風格(圖1)。就“帝王”的身份而言,乾隆這樣的書法水準與成就也頗為難得,體現出帝王雍容自信的氣度和嫻雅華貴的韻致。有學者認為:乾隆通過書法籠絡了漢族士人,改善了滿漢關系,最大程度地贏得了漢人對皇帝本人和滿族統治的認可。書法有力地輔助了他的政治活動,成為了他貫徹政治意圖的有效工具。
當然,如果對照歷代書法大家而言,乾隆書法未免缺少個性與自家風貌,也常見“結構雷同,墨色均勻,大小一致”等瑕疵。同時由于乾隆一生“遍賜題榜”“遍跋古代法書名畫”“鈐印蓋章無處不在”,更使人不免對其書法產生憎惡反感之情。

圖2 乾隆 御制朱筆詩稿 鏡心 嘉德2017秋拍拍品

圖3 乾隆 上元后題含經堂等詩稿

圖4 乾隆 題玉瀾堂詩稿

圖5 乾隆 雪·正月初二日詩稿
近代馬宗霍《霋岳樓筆談》曾論乾隆書法曰:“高宗席父祖之余烈,天下晏安,因得棲情翰墨,縱意游覽,每至一處,必作詩紀勝,御書刻石。其書圓潤秀發,蓋仿松雪,惟千字一律,略無變化,雖饒承平之象,終少雄武之風。”
乾隆存世的書法,就形式而言,主要包括“手卷、冊頁、立軸、對聯、扇面、屏風、匾額、御制碑刻”等,內容涵蓋了“御制詩文、歷代名家法帖臨本、朱批御覽、法書名畫題跋、寫經、敕封題匾、劭農紀典冊”等諸多方面。
乾隆書法以行書、草書、楷書較為常見,就書法水準而言,“題匾,對聯、立軸”等大字作品,時有“結字欠密,用筆圓多方少,布白太勻,墨色缺少干濕濃淡的變化”等弊病,《御制朱筆詩稿》等小字作品則書卷氣較足,更為精彩。
據粗略統計,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乾隆御制詩約4 萬多首(2014 年新發現了兩箱乾隆2.8 萬首御筆詩稿)。目前,故宮博物院已啟動乾隆《御制朱筆詩稿》的整理研究工作。2017 年嘉德拍賣公布了一份乾隆《御制朱筆詩稿》,收錄了70 首乾隆御筆詩(圖2)。這是除了故宮收藏外,較為罕見的乾隆《御制朱筆詩稿》珍品。
嘉德拍賣乾隆《御制朱筆詩稿》全部都是乾隆本人的朱筆,并非大臣的墨筆謄寫稿。詩稿每紙都有界格,高度為22.3 厘米,寬度不一,標準的五格為9.3 厘米,間有三格、兩格、一格者。詩稿的寫作時間應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御稿應為同一批。
東坡先生云“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書初無意于佳乃佳爾”,中國書法史上經典的作品,如《蘭亭集序》《祭侄文稿》等等都是“草稿”之作,絕非刻意為之。試揣摩乾隆《御制朱筆詩稿》的書寫心態,定不是當成傳之千古的書法佳作來寫的,在詩情、詩意的爆發中,文思泉涌,筆走龍蛇,毫不遲疑凝滯,草行相間,筆畫連綿,牽絲引帶,將平日心慕手追的諸家法帖,融為一體,一寓于書,頗得天然之趣。“短箋小草墨痕斜”,加上“烏絲欄”的點綴襯托,《御制朱筆詩稿》毫無刻意做作之姿,鼓努為力之態,是乾隆書法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細品乾隆《御制朱筆詩稿》中《上元后題含經堂等》詩稿,涉及的“含經堂、淳化軒、蘊真齋”皆在圓明園長春園中(1860 年“火燒圓明園”時被焚毀),是乾隆“息肩娛老”之所,是退位后居住的地方。詩中既有“松竹云廊石版”等場景的描述,也有“摹帖臨池,訂訛考異”志趣的表達。就書法來說,全篇書寫輕松自然,結字率爾靈動,上下字距較為緊密,墨色變化豐富,加之圈點涂抹,形成塊面,“后題、霏蕓、以摹、虛齋”等字組的厚重與“引見、石版、即為”的細挺形成對比;全篇第一字“上”,重心偏右,緊接著“元”字,長撇極力向左下伸展,這兩字上下拉拽,饒有趣味;“含、堂、本、豈、是、其”等字結構精巧,遒勁有力;“帝、我”等字酷似趙松雪,“勞、愛”承襲米元章,古意盎然(圖3)。
《題玉瀾堂》詩稿用筆圓潤凝練,“都、作、綠、波、融、雪、容”等字筆意連貫流動,筆勢奔涌;《夕佳樓》詩稿共5 行,前2 行占一界格,后3 行共用一界格,前疏后密,布局精巧(圖4)。
《雪·正月初二日》詩稿有“翼旦逢膏雪,新年第一祥……農諺幸征穰,遇順益知慎”句,抒發了對瑞雪兆豐年的欣喜。乾隆愛雪,幾乎每年下雪都會臨摹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一生也多次寫過關于下雪的詩。《雪·正月初二日》字法活潑自在,“年、第”兩字形態似出自顏真卿《祭侄文稿》,“祥、繼、書”三字效法米元章,旁征博引,信手拈來(圖5)。
清張照說:“書著意則滯,放意則滑。其神理超妙、渾然天成者,落筆之際誠所為不居內外及中間也。”乾隆《御制朱筆詩稿》書寫不計工拙,不求工而自工,心中有筆墨,亦無筆墨,我手寫我心,是乾隆學識、才情、書法修為在筆下的自然流淌,也為后世全面了解乾隆的雄圖大略、文治武功留下了珍貴的墨寶和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