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春梅
(寧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福建 寧德 355000)
近年來,養殖業比種植業具有相對短、平、快的特點而更受人們喜歡,從而迅速發展。隨著畜禽養殖的不斷發展,養殖業的糞污污染已經成為困擾農村生活的面源污染之一。不僅影響環境而且對人們的生活健康也帶來風險,糞污污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空氣的影響 養殖過程中畜禽排放出的糞便所產生的有害氣體,對周圍環境造成直接污染,有害氣體中含有大量的氨氣,甲烷,硫化氫等,影響著空氣的質量。
(2)對水源的影響 一些粗放型或小規模的畜禽養殖場主由于環境意識薄弱,糞污處理設施簡陋,養殖中產生的糞尿,污水,食物殘渣未經有效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池塘等地,造成水體污染。這些養殖廢棄物中富含有機物,病原微生物,重金屬等使河流或池塘的水體富營養化或惡化,水質變差,不僅令水生生物發病乃至死亡,同時也影響地下水源,其中含有的大量病原微生物還可能危及人畜的飲水安全。
(3)對土壤的影響 養殖業中排放的糞污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營養物質,還含有一定濃度的多種重金屬元素比如銅、鋅、砷等,這些物質過量的進入土地后,一旦超過了土壤的吸收和分解能力,便會使土壤的成分和性質發生變化,對作物生長帶來較大的危害。
(4)對人體產生危害 人的生存環境中包括了空氣,水,糧食,蔬菜水果等,而這些物質的質量直接關系人體的健康,空氣的品質關系人體呼吸系統的健康;水資源的品質關系人體傳染性疾病,寄生蟲病的風險性,水體還與人畜共患性傳染病的風險有著極其重要關聯;污染的土壤會隨著種植業讓人體成為重金屬蓄積的最后場所,從而影響人體血液循環及器質性疾病。
首先,國家政府層面。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政府部門要加大治理力度,合理規劃三養區,合理布局,加強種養聯結。2001年頒布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 辦法》,2013年11月11日國務院發布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為畜禽養殖提供了依據。
其次,各監管部門之間要加強協調,包括工商,農業,規劃建設,國土,環保等部門,在規模化養殖場的選址審批方面要嚴格把關,嚴格按照三養區規劃來審批;養殖規模設定要符合土地消納糞污的能力,不論新、改、擴養殖場都要滿足以種定養;環境保護要重點考慮空氣,水的處理,土地利用要確保養殖場不損害生態林以及農保地;市場流通環節,農業和工商部門要嚴格把關,確保健康安全食品的供應,各方面協調做好“三同時”。
再有,企業作為責任主體要做好全面細致的防治
(1)建設設施方面
①做好雨污分流,規模化養殖場要鋪設地下管道或是在出糞口裝擋雨棚,減少污水排放量。粗放型小規模飼養場可以采取墊料消納的方式,或人工干清糞并堆肥的方式。
②加強飲水及用水管理,選擇匹配的飲水設備或飲水槽,并注意飲水高度設計的水壓的控制,采用高壓式沖洗設備,減少用水量。
③采用干濕分離裝置,進行機械干清糞或是糞尿分離技術。
(2)飼養管理方面
①合理配制飼料 根據畜禽不同生長期及生產性能合理配制適合的全價配合飼料,能有效降低畜禽排泄物中的營養元素含量,從而減輕對環境的壓力。
②飼料中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營養物質 比如活性炭、EM、植酸酶、有效微生物菌劑等,不僅可以到達除臭、減排的目的,還能更好的促進畜禽的生長發育。有試驗表明,每1t飼料添加5萬IU的植酸酶,將有效降低磷的用量30%以上,減少糞便中磷排出量達30%~40%,這是目前最為有效的降低磷排泄量的方式。
③綜合利用 畜禽糞便是很好的有機肥,干糞經過堆肥處理后可以直接還田,以消納3t/667m2豬糞為宜。濕糞可以采用沼氣池蓄積,發酵后作為生產生活的燃料。沼渣又可以作為肥料還田。
④推行生態養殖模式 生態養殖是最好的處理養殖污染的養殖模式,通過畜禽養殖—沼氣—有機肥—糧食蔬果的循環利用,不僅利于種養業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于人體健康也是有著深遠的意義。
最后,就是呼吁社會群體,就糞便收集和處理采用產業化和專業化模式,吸引社會各界投資。研究設計合理的糞污處理設備,加快污染物集中處理設施和排污管網建設,對糞污進行產業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