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浙江省臨海市,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其柑桔生產效益便一直位居我國傳統柑桔產區前列,創造了我國柑桔業界中的許多神話,全國聞名的“臨海蜜桔”無論產品還是產業均具有許多優勢,持續高效發展前景看好。
“中國柑桔第一貴”“臨海一奇,吃桔帶皮”,“臨海蜜桔”創造了中國柑桔產業的許多神話,給中國柑桔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諸多成功經驗。多年來,浙江省臨海市一直都是國內外業界人士向往、考察與學習的“圣地”,其成功的生產經營理念在全國各地生根發芽,推動了中國柑桔產業的高品質、高效益發展。作為臨海市的一名柑桔從業者,臨海柑桔產業轉型升級的每一個階段,“臨海蜜桔”創造的每一個神話,筆者都是見證者、參與者,不僅熟知“臨海蜜桔”的前世今生,而且對其未來的發展道路也備加關注與關心。
臨海市地處浙江東南沿海,柑桔栽培歷史悠久,三國時期吳國人沈瑩所著的《臨海水土異物志》中就有柑桔種植的記載,隋唐時期臨海柑桔已被列為貢品。新中國成立以來,臨海柑桔生產得到快速發展,1979年臨海市被列入全國柑桔基地縣,1998年創建省級現代柑桔示范園區,1999年臨海市被命名為 “中國無核蜜桔之鄉”,2003年被認定為全國首批無公害柑桔生產示范基地縣,臨海市先后建成全國農業引智成果示范基地、國家“863項目”柑桔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全國柑桔標準園和全國柑桔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縣等國家級基地。2002年起臨海市先后注冊了“臨海蜜桔”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并獲中國名牌農產品、馳名商標認定,斬獲的省級榮譽更是數不勝數,如連續3次獲浙江省最甜柑桔擂臺賽第一名,連續18年獲浙江省農博會金獎。1997年,全國柑桔大滯銷,各地桔果只賣幾毛錢一斤,而臨海蜜桔仍賣出了9元/kg的天價,消息登上《浙江日報》頭版,被譽為“中國(柑桔)第一貴”;1999 年,在上海農博會上,“臨海蜜桔”以“臨海一奇,吃桔帶皮”的宣傳口號而引起轟動;位于“臨海蜜桔”主產區涌泉鎮的巖魚頭桔場,50畝(3.33 hm2)的成年柑桔園,曾經以每年上交村集體承包款500萬元成為中國柑桔界的奇跡,巖魚頭桔場也因此成為眾多業內外人士前往參觀探秘學習的柑桔“圣地”,中央電視臺記者采訪時稱其為“滿山黃金”。
目前臨海全市柑桔栽培面積20萬畝(1.33萬 hm2),常年產量 30萬t多,全市 19個鎮(街道)都有柑桔種植,其中,種植面積在萬畝以上的鎮(街道)有7個,主產區涌泉鎮種植面積達5萬多畝(0.33萬hm2)。臨海蜜桔的種植品種以溫州蜜柑為主,占98%以上,以優質高效的標準化技術生產的精品臨海蜜桔,果實大小適中,果皮鮮艷有光澤,剝皮容易,果汁豐富,果肉細嫩,無核,化渣性極好,風味濃郁。其中,使用“臨海蜜桔”地理標志、實施品牌銷售的果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12%以上,化渣性好,風味濃郁、食不留渣是其最大特點,這也是其他產地同類產品很難達到的。所以,優質臨海蜜桔已成為周邊最好吃最受歡迎的蜜桔,銷售價格逐年攀升,其中,“巖魚頭”精品臨海蜜桔售價高達180元/kg還供不應求,生產效益十分顯著。
長期以來,臨海市種植的柑桔品種基本上都是普通的傳統品種,臨海蜜桔在全國柑桔產區中能夠脫穎而出、高價俏銷,除了背靠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們消費水平普遍高于國內其他眾多柑桔產區,為臨海蜜桔提供了廣闊的高端消費市場外,還有獨特的地理環境條件和不斷創新完善的栽培管理技術成就了其獨特的品質。
無核蜜桔發祥于臨海。臨海柑桔種植歷史悠久,種植品種豐富。目前全市種植的柑桔品種有20多個,但占種植面積98%的品種是溫州蜜柑(俗稱“無核蜜桔”)。溫州蜜柑相傳是600多年前明永樂年間日本僧人智惠來浙江天臺國清寺學習,歸國時從臺州臨海一帶帶了柑桔果實回國,食后種子播種于日本南部的鹿兒島地區,產生了無核的柑桔品種,后來命名為 “溫州蜜柑”,臨海可以說是無核蜜桔的始祖地。臨海人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將溫州蜜柑引回臨海種植,發現其不僅適應性好,而且優質豐產,迅速成為臨海農民種植柑桔的主栽品種。目前臨海境內還保留有一株種植于1943年的溫州蜜柑老樹,不僅枝繁葉茂,而且每年能結果550 kg以上。
地理環境獨特優越。臨海地理位置獨特,地形西高東低,三面圍山,東面臨海,靈江流域自西向東貫穿全境,古代是自成天地的化外之地。南宋臺州臨海人陳耆卿所著《嘉定赤城志》第三十六卷,對臨海獨特的環境有點評記載:“……而臺最瀕海,且依山,地育人培,演迤深厚,又與他州不類,顧生之者眾,而食之者亦殷,則日貴月翔,有過于渡江數倍者,未可咎物產之薄,而人之蕃息,可賀也……。”就氣候條件而言,臨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7.7℃,年均降水量1 692.7 mm,年均日照1 696.9小時,年均無霜期242天,年有效積溫5 503℃,在中國柑桔生產區劃中屬寬皮柑桔栽培適宜區。而且,臨海氣候中有春末夏初“雨熱同步”和秋冬時節“光溫互補”的獨特現象,最適于柑桔植株的春夏開花著果和秋季果實品質的培育與提升。另外,臨海境內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地資源豐富,優質柑桔主產區大多為山地桔園,土壤以弱酸性的紅黃壤為主,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磷鉀含量豐富,為桔果增糖化渣提供了物質基礎。
精品果種植技術不斷創新。臨海柑桔栽培歷史悠久,先民們通過長年勞作,總結出了一套完善的傳統柑桔優質豐產種植技術,以注重產量為中心,只要種得出不愁賣不了。20世紀90年代,臨海市主動適應消費市場需求的變化,在全國率先提出了柑桔優質名牌工程建設,將柑桔生產技術創新重點從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轉向果實品質的提升,在涌泉鎮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省級現代柑桔示范園區,全面推廣應用品種改良、樹冠改造、按需施肥、病蟲害優化防治、果實完熟采收等先進的優質柑桔生產技術,通過試點示范,用看得到的效果,引導桔農自覺地圍繞品質提高來開展桔園管理。特別是率先實施的果實完熟采收栽培技術,使溫州蜜柑優良品種的優秀品質在臨海得到了充分發揮,品質獨占鰲頭,業界人士無不稱贊臨海將無核桔品質發揮到了極致。近年來,臨海市加強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浙江省柑桔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的合作,成立了臨海市柑桔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針對臨海柑桔產業發展,圍繞品質提升這一核心,從品種更新、技術提升進行研究和攻關,推廣樹勢調控、設施覆蓋、綠色防控、延后采收、交替結果以及信息化管理等現代化種植技術,臨海蜜桔的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在全國蜜桔類品種中始終遙遙領先。
品牌化經營理念緊跟市場。臨海柑桔不管是種植技術還是市場營銷,一直都是緊跟消費市場,種植技術從重數量轉向重質量,從吃得到轉向吃得好,很早就實施了供給側改革。臨海地處我國東南沿海,是國內經濟最發達區域之一,有大量的高端消費群體,這類群體只認品質不問價格,吃得好、吃得精,吃品牌、吃文化,精品臨海蜜桔面向的基本上都是這類消費者。臨海市數量眾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龐大的市場營銷隊伍,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實行分級銷售,果實分級分類從樹上采摘就開始,分級后的柑桔果實根據目標客戶分銷全國各地,乃至國際市場。而從事精品蜜桔銷售的龍頭企業,如涌泉柑桔專業合作社,投資200多萬元添置的智能化柑桔選果機械,可根據樹齡、產地,根據品種、糖酸度,將蜜桔更加精準地挑選分級,并賦以精美的品牌包裝,使消費者都能吃到自己最滿意的物有所值的蜜桔。
產業鏈條成熟完備。臨海柑桔產業具有完善的產業鏈條,從苗木繁育到農資供應,從種植到銷售,從鮮果內外銷到罐頭食品加工,從春季賞花游到秋季觀光采摘游,可以說覆蓋了柑桔從種到銷的每一個環節。而其中的鮮果銷售與罐頭加工,使分級后的各類臨海蜜桔果品都有了出路,精品果走高端禮品消費市場,中高檔果進入超市電商,而達不到品牌要求、對鮮銷有不良影響的桔果,則由罐頭等食品加工企業用以加工。位于涌泉鎮的葆隆食品公司,是國內較大的柑桔罐頭加工企業,每年加工桔瓣罐頭上萬噸,產品大多出口歐美和東亞地區。加工企業不僅保障了分級后低端果實的有效利用,而且有力地保障了上市鮮銷的臨海蜜桔果品質量,既為產業發展和產品銷售“托底”,也讓臨海優質精品蜜桔生產有了底氣。
政策支持始終如一。臨海柑桔產業,臨海市委、市政府始終給予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從1998年提出柑桔優質名牌工程建設以來,歷屆領導都將柑桔產業放在臨海發展特色農產品產業的首位,從產業規劃、品種結構、技術創新,到示范基地建設、合作社建立、綠色食品認證、“臨海蜜桔”品牌的創立、標準化園區建設、產品展示展銷等方面都給予了扶持和政策保障。如花重金獎勵創建臨海蜜桔品牌,對榮獲中國名牌農產品、馳名商標認定的給予100萬元的獎勵,對榮獲省級榮譽的獎勵10萬元。一以貫之的政策扶持,保障了臨海蜜桔產業的健康發展。
新鮮力量不斷補充。同全國各地一樣,臨海柑桔產業發展也面臨著從業人員日益老齡化的問題,從事田間勞動的人員年齡越來越大,將來的臨海蜜桔誰來種?誰來管?誰來賣?近幾年筆者欣喜地發現,以涌泉鎮為代表的臨海蜜桔主產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在柑桔產業的各個環節,他們從果品網絡銷售開始做起,逐漸走向田間山頭,參與到蜜桔生產的全過程。如今,到技術部門咨詢桔園管理技術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每年的涌泉柑桔電商年會已發展成為“桔二代”技術信息交流的盛會,幾個老牌的知名合作社如“忘不了”“豐甜”“山大王”等已開始由年輕一代掌舵。這些年輕人對品質與品牌的結合更加重視,雖然對優質柑桔的種植技術還有些生疏,但由于知識結構和思想觀念更貼合現代社會實際,現代新型技術、新型種植模式和新型果園機械等對他們來講更容易接受,推廣應用也更加快速,有力推動了臨海蜜桔產業的轉型發展,無縫對接新時代。
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臨海蜜桔經過產業提升與優質名牌工程建設,在我國傳統的蜜桔生產中異軍突起,以技術創新和品質提升為切入點,高度重視質量分級和品牌銷售,臨海蜜桔的生產效益和品牌知名度大幅度提高。近年來,隨著全國柑桔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國柑桔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廣西、云南等柑桔產區優新品種的飛速發展,對臨海蜜桔產業帶來了很大沖擊。臨海蜜桔產業要繼續保持高效發展的態勢,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造與提升。
一是調整優化種植區域。目前全市19個鎮(街道)都有柑桔種植,一些非主產區和優勢產區因區域環境和種植技術等原因,果實品質相對較差,生產效益相對較低,桔農管理的主動性也不高,而這些桔園極容易成為一些危險性病蟲害(如柑桔黃龍病)的暴發源,進而對全市柑桔產業的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威脅,需早做調整。按照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為臨海市編制的柑桔產業提升發展規劃,臨海市柑桔產業應向涌泉周邊以及西北部平緩山坡地調整,在保持總面積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對低質低效桔園進行種植品種調整,或改種其他作物,引導桔園向優質區域和種植能手手中轉移,促進優勢產業的合理發展。
二是調整優化品種結構。長期以來,溫州蜜柑(宮川)在臨海蜜桔種植品種中占據了絕對地位,而近年來“紅美人”等優新雜柑品種在部分區域發展較快。溫州蜜柑單一品種的種植有利于優質生產技術的迅速實施,也為產品分級銷售提供了龐大的數量基礎,但也極易造成果品上市集中、銷售壓力大,病蟲為害發生蔓延快、防控難度大等問題。今后臨海蜜桔種植品種仍將以早熟溫州蜜柑作為主栽品種,加快本地優質早熟溫州蜜柑芽變品種的選育,針對國內消費市場的特點和臨海蜜桔固有特色,將無核、化渣、風味濃等特征作為品種選育的重點,將早熟、優質作為主導市場的主要方向。目前臨海市柑桔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已開展相關工作,政府將繼續加強扶持,加速推進優新品種的選育與推廣工作。
三是創新配套栽培技術。臨海蜜桔精品生產技術以完熟采收為中心,實施了弱勢栽培、設施延后采收、病蟲害綠色防控、交替結果等技術,未來臨海蜜桔生產技術將緊緊依靠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和浙江省柑桔研究所共同建立的臨海市柑桔產業技術協同創新平臺,發揮專業合作優勢,繼續以優質為中心,針對規模化種植和勞動力人口減少等實際,強化科技攻關,創新栽培技術,圍繞柑桔生產優質化、標準化、機械化、精準化,實施柑桔園省力化、信息化、持續化管理,大力推廣有機肥調控樹勢、病蟲害科學安全綠色防控,在提升果實品質的同時實現肥藥雙減,形成臨海蜜桔生態種植模式和環境友好型生產模式。
四是提高產后處理能力。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創建,強化智能化產后處理服務中心建設,添置大型的智能化柑桔選果機械和采后商品化處理線,全面提升臨海蜜桔質量精準分級處理水平,形成幾個主產區區域性大型分選中心,為產區的廣大桔農和種植戶服務,使上市銷售的品牌臨海蜜桔的品質更有保障,市場拓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更強。
五是提升區域品牌優勢。“臨海蜜桔”已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農產品地理標志也即將登記保護。目前全市水果類注冊商標達1 000多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品牌提升工作,提出了以“臨海蜜桔”區域品牌為中心,全面整合全市水果品牌,強化統一技術規范、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產品包裝、統一指導價格、統一品牌宣傳,形成以龍頭企業為主導的優勢群體,合力提高“臨海蜜桔”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真正做大做強“臨海蜜桔”區域品牌,進而將“臨海”打造成優質農產品區域品牌。
六是加大與三產的融合力度。充分利用近年來興起的電商行業和農旅產業,發揮 “桔二代”群體的優勢,向網絡要市場,讓“臨海蜜桔”成為長盛不衰的“網紅”產品。做好產品的研制、開發與利用,豐富柑桔產品類型,拓展產品附加值。充分挖掘臨海柑桔產業內涵,辦好桔花節、蜜桔節,做好采摘游、農家樂等休閑消費文章,將臨海蜜桔與旅游、詩詞、攝影等文化元素有機結合,真正實現三產融合發展,推進臨海蜜桔產業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