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物聯網、大數據、云技術、邁夫諾達自動分裝線……一個小小的紅蘋果,用上了諸多“高大上”的前沿科技,這是近日筆者在臨猗縣萬華果品公司種植和包裝基地看到的一幕。
位于臨猗縣卓逸村的萬華果品公司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公司 +基地+合作社”的發展模式。“以前蘋果管理完全靠人工,現在只要在手機App上輕輕一點,澆水、噴肥、打藥這些農活全都可以自動化完成。數字果業的應用,手機已成了新型農民的勞動工具。通過在果業生產中推行互聯網技術,果業實現了現代化、智慧化。”該公司合作社果農王社民說,“有了物聯網技術,蘋果種植都靠信息化智能監控系統,我一個人就可以同時管理上千畝果園。”
萬華果品公司的數字果園就是完全把物聯網技術與標準化生產相結合,運用果業智能監控,打造智能高效水肥一體灌溉、農藥自動噴灑、實時氣象和土壤信息記錄以及全程視頻監控四大系統。果園內設置有大量傳感器節點構成的監控網絡,不間斷采集果園內的溫度、濕度、光照等數據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幫助果農發現問題,果農足不出戶,在控制中心就可實現藥液自動噴灑及滴灌施肥等操作。
果農張文杰說,每年4月蘋果花開的時候,果農最怕遇到霜凍、干旱等自然災害,傳感器采集到的信息會告知果農提前預防。同時,為每個蘋果建立二維碼,消費者只需掃描蘋果或者包裝箱上的二維碼,便可直接追溯到購買果品的原產地以及種植、流通等信息。“在‘互聯網+’時代,一系列新業態的派生出現、新模式的推廣應用,都推動了公司果業的更新‘換裝’,最終實現果業的高質量發展。”萬華果品公司總經理王萬保說。 (王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