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農學通報》2020年第28期《富士蘋果果實主要礦質元素與苦痘病發生的關系》(作者鞏峻豪等)報道,以富士蘋果為試材,研究采收期苦痘病果實和正常果實果肉、果皮和果肉質外體的Ca、K、Mg和P等礦質元素含量及其比值變化,探討苦痘病的發生機理。
結果表明,與正常蘋果果實相比,苦痘病果實的單果質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顯著高于正常果實,兩者間的果實硬度、蘋果酸含量和果形指數無顯著差異。正常果實、苦痘病果實發病部位和正常部位的質外體Ca含量無顯著差異,質外體K、Mg和P含量表現出苦痘病發病部位高于發病果實正常部位和正常果實,且發病部位與正常果實之間均差異顯著。從礦質元素間的比值可以看出,苦痘病果實發病部位的K/Ca、Mg/Ca、P/Ca和 (K+Mg)/Ca比值均顯著高于正常果實相對應元素的比值,分別為正常果實的1.64、1.50、2.05和1.63倍。研究結果還表明,苦痘病果實果皮和果肉的Ca含量均顯著低于正常果實,與正常果實相比,發病果實具有較高的K、Mg、P和N含量。苦痘病果實發病部位的K/Ca、Mg/Ca、P/Ca、(K+Mg)/Ca 和 N/Ca 比值均顯著高于正常果實相對應元素的比值。綜上所述,蘋果果實苦痘病的發生不僅與果實的單一Ca含量有關,果實的 K、Mg、P和 N 含量,尤其 K/Ca、Mg/Ca、P/Ca、(K+Mg)/Ca 和 N/Ca 的比值與苦痘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在生產中均衡營養與科學施肥是解決蘋果苦痘病的關鍵。 (王世明/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