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斌
(仁壽縣農業科教站,四川 眉山 620500)
農村家庭承包經營是是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制度基礎和根本保障,其本身存在著“千家萬戶分散生產與獲取規模效益、小生產低商品率與提高市場占有率、農產品低科技含量與獲取比較效益、掠奪式生產與可持續發展、粗放式經營與獲取品牌效益“五種基本矛盾,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龍頭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在全面解決這些矛盾中推動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現代農業發展。
家庭承包經營對勞動力投入存在較強的依賴性,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率的不斷提升,一些農戶的家庭經營已難以為繼。國家適時推出了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為流轉經營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奠定了基礎。
在國家啟動了新的西部大開發的時代背景下,受一線、二線城市經濟轉型逐步向高端行業發展的影響,普通農村勞動力正在回歸。據初步統計,2020年以來,我縣規模流轉土地200余宗、面積近3萬畝,其中返鄉農民工160余宗、面積近2萬畝,分別占80%、65%,平均每宗近100畝。為規范有序、適度規模流轉土地,加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了內生動力。
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職業農民和適度規模、具有較強農業生產經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農業經營組織的統稱。
我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以下4類:
是從事某一種農產品初級生產與營銷的農戶。特征是具有一定規模和專業化程度。特點是生產的農產品單一,參與市場流通比較被動,生產效率和普通農戶相比有所提高。
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在行政審批機關注冊的經營單位。特征是產貯加運銷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特點是商品化水平較高,生產技術和裝備較為先進,規?;?、專業化程度和勞動生產率較高。
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在行政審批機關注冊的互助性經濟組織。特征是以社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產品產貯加運銷方面的技術信息物資服務,依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規定運行。特征是生產經營規模較大,專業化水平和生產效率高。特點是分工明確,由專門內設機構開展技術與農資、農產品產貯加運銷服務和農產品質量監管。
以種養業和農產品營銷全程服務為宗旨,在行政審批機關注冊的農業企業。特征是生產經營規模大,專業化水平和生產效率高。經營內容涵蓋到產業鏈條的大部或全部。特點是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發展現代農業,效率遠高于前三類新型經營主體。
我縣目前有專業大戶2萬余個、家庭農場1400余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00余個、農業企業100余家,2015年后注冊家庭農場500余家、合作社200余個,其中從事種植、養殖產業產貯加銷的約占75%,多數是流轉土地后憑經營權注冊的。
我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與產業發展中,主要存在一些傾向性的風險。
目前的專業大戶中生產型約占90%,其種植、養殖單一農產品生產技能較高,但普遍存在營銷理念滯后,規模意識、品牌意識、產業多樣化意識、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淡泊導致的生產經營效益低下風險。
現有家庭農場中個人獨資的占85%以上。其生產技術和裝備仍然較為滯后,較高的規?;?、專業化、商品化程度和勞動生產率沒有顯現出來。一些家庭農場的運行不大正常,有的已經難以為繼。某家庭農場2015年在縣域某鎮流轉土地300畝發展優勢特色雜柑產業,經歷了高樁改幼苗,后來確診普遍發生“柑桔潰瘍病”(檢疫對象),被就地銷毀的坎坷。迄今仍未培育起自己的主導產業,400余萬元的總投入回本遙遙無期,繼續投入已無資金,停止經營就在當下。由此伴生了淘汰率較高的風險。
多數為農業企業通過流轉土地進入我縣,發展農業產業,部分是流轉土地后注冊的。
主要存在兩大風險,一是較大規模經營風險,單宗多在67hm2以上,亦有上667hm2的,實踐證明,種養業的經營規模與經營風險成正比。二是經濟實力不濟風險,某公司因有股東撤資,流轉的200hm2土地半年后縮水50%;某公司流轉100hm2土地發展柑桔種植業,因資金不足,5年后主導產業仍未發展起來;某公司流轉土地350hm2土地發展發展柑桔產業,因資金斷鏈,半年后爛尾走人。
立足我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風險點,采取四項措施,全程控制培育風險。
實行流轉土地業主分級審查制,單宗流轉3.3hm2以下的,由鎮鄉街道組織審查,以上的由縣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組織審查。
余額寶畢竟是一種虛擬理財模式,依靠于網絡,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代表著一種不安全,風險。尤其是對于一些年齡大的投資者來說,不會將資金輕易轉到余額寶,所以余額寶的客戶群體主要還是一些年輕的“屌絲”投資者。
重點審查業主經濟實力(法人以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有效資料為準;自然人以個人名下的不動產為依據,其親人的不動產或所有的銀行流水均不可靠)、征信情況、農業持續生產經營能力和建設方案的可行、可信性。
基層農技人員要切實開展全程代辦式服務,并將通過資質審查,取得流轉土地經營權證的業主,列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對象。切實將經濟實力不足、征信不良、農業持續生產經營能力不確定的風險,控制在培育之前。
綜合考量我縣的自然經濟條件、農村勞動力轉移情況、農業機械化水平等因素,確定土地規模經營標準為戶均承包地面積的10~15倍較為適宜。以確權面積(0.3hm2/戶)計,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重點支持土地經營規模5~8hm2的單宗土地流轉,規?;l展糧食產業的土地規模經營標準可擴大至20hm2。
農技人員要從取得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業主中,篩選適度規模經營范圍內的流轉土地者,列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培育對象。切實將貪大圖全可能帶來的生產乏力、經營不力,爛尾走人,農戶受損的風險,控制在培育之初。
與利益聯接相對松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相對規模較大、資金容易斷鏈(近5年流轉土地的75%以上發展的主導產業均為優勢特色雜柑,在每公頃凈投入18萬元以上前,鮮有產出,對持續凈投入要求極高)、轉變方向較難的龍頭企業相比,家庭農場以其利益聯接緊密,成員分工明確,經營規模適中(平均近5hm2/個),投入壓力不大,轉型轉向方便等優點,即適合專業大戶的升級;更適合回歸田原的,在轉移就業中有所收益但普遍收益不多的返鄉農民工,應當作為重點類型加以培育。
農技人員要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培育對象中,篩選有注冊家庭農場意愿者,予以重點培育。切實將依法管理不力,成員常有撤股,產業發展艱難,生產效率低下的風險,控制在培育之中。
積極引導注冊。農技人員在流轉土地業主取得土地經營權證后,要切實引導重點培育對象,以個人獨資家庭農場作為主,積極引導,全程協助其注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助推抵押融資。推進“土地經營權抵押+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模式,示范“土地經營權抵押+農產品預期收益和生物資產”模式,試點“土地經營權抵押+農產品期貨”模式。
普及農業保險。確立農業保險和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應保盡保機制,降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過程和產品價格波動的風險。
提供智力支撐。在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種養業發展必備的最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支撐的同時,要積極組織業主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更新生產經營理念,提升農業職業素養,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效能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實現主導產業的優質高產高效益提供技能保障。
開展風險預警。確立例行監管機制,每個生產年度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導產業發展狀況、土地流轉金支付能力開展一次專項評估,對產業發展堪憂,流轉金支付存在風險的業主,及時預警。幫助其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生產經營方向,積極采用農業科技新成果,增進品質、提高效益、規避風險。
在新西部大開發的時代背景下,我縣轉移就業的農村勞動力正逐漸回歸,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率正較快增長,夯實了加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礎條件。
我們只要正視專業大戶規模意識、品牌意識、產業多樣化意識,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淡泊,導致的生產經營效益低下的風險;家庭農場因生產經營不善引發的較高淘汰率的風險;專業合作社因依法運行率低導致的名存實亡風險;龍頭企業片面追求規模和經濟實力參差不齊導致的爛尾風險。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前、初、中、后四個節點的風險控制。就能在依法促進其不斷發展壯大中,為農業增收、農民增收、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增磚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