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婷婷
(太原市文瀛公園,山西 太原 030012)
由于過去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留下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累累傷痕,以往山體綠化多以綠色植物為主,顏色單一缺乏整體層次感。隨著彩葉植物的引入和大面積栽培,與綠葉植物相互映襯,極大豐富了城市園林景觀的色彩,有效彌補山體綠化中色彩單調的不足。為了確保彩葉植物應用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了解應用的規律,遵循相關的原則,不斷培育新型彩葉植物,最終達到良好的預期設計目標效果。
廣義上來講,彩葉植物是指非綠色葉片植物的統稱。而狹義視角下的概念為春、夏、冬三個季節中,葉色一直處于非綠色狀態下的植物。本文所研究的彩葉植物針對為后者。我國彩葉植物種類豐富,按照顏色的劃分,彩葉植物例如:紅葉植物、黃葉植物、藍紫葉植物以及斑葉植物幾大類。常見的紅葉植物包括烏柏、黃護、華北五角楓;黃葉植物例如;金枝槐、金葉復葉槭、金葉榆;藍紫葉植物例如:紫葉李、紫葉矮櫻;斑葉植物在北方培育使用的品種較少,如灑金柏等。彩葉植物的特點集中體現在觀賞性和變化性方面。應用于山體綠化之后,葉片可以隨季節的改變而變化,為此景觀觀賞價值更高。
彩葉植物的應用,要想發揮出最佳化的視覺呈現效應,應該遵循其生長習性,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最為適合的植物種類,結合植物耐旱、喜水、喜光的特點,按照地土壤、氣候和光照進行科學化栽培管理,確保彩葉植物茁壯成長。
彩葉植物的色彩布置設計能否取得很好的視覺效果,需要合理運用美學概念,將彩葉植物與山體綠化保持高度協調,在側重整體美感和層次感的基礎上,力爭山體其他景觀綠化與彩葉植物元素銜接一體化。
在山體綠化設計中,彩葉植物的應用要基于保持水土、適應環境、穩定山石、景觀建設以及園林綠化的不同類別,重點考慮植物的各項功能,選擇最為合理的彩葉植物,全面統籌整體綠化的觀賞性和功能性,避免華而不實。
山體綠化應用彩葉植物,一方面要綜合山體綠化綜合考慮,另一方面還要避免繁瑣的紋理和比例。基于統一性的視角,根據整體格局和風格,色彩、形狀、線條要凸顯和諧、活潑和生動性。
山體綠化中應用彩葉植物,除了遵循上述應用原則之外,還要合理選擇和實施配置方式,根據彩葉植物的特性,山體綠化的特點。重點表現大地景觀,常見的配置方式為叢植、群植方式等。其中,叢植的應用范圍最為廣泛,通過相互搭配實現彩葉植物在綠化景觀中交織,例如選取金枝槐與其他植物進交互,憑借其葉色艷麗和適應能力強的特征,既可以達到活躍山體的氣氛,還可以帶來沖擊下的視覺效果。此外,彩葉植物的群植規模相對龐大,多種彩色樹種形成的混交林,或者單獨彩葉植物組成的風景林,都會為山體增添別樣的氣息。常用的群植植物為北京香山紅葉、元寶楓、紅葉碧桃、金葉榆等。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秉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第八次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又提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六大原則”和“建設美明中國”的具體要求,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太原市尖草坪區山水林田湖草為《山西省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實施方案》(2018年-2020年)組成之一,尖草坪區由于露天石灰巖常年累月的開采,造成了生態系統的退化及破壞,并對汾河水系蘭村泉域涵養水源早成不良影響,嚴重制約尖草坪區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經濟轉型發展。因此,迫切需要找準太原市尖草坪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的核心問題所在,明確生態保護修復的關鍵。
項目位于太原市西北25KM處上蘭村汾河盆地出口處,由于常年開采,于1986年干涸。主要分布于該區域的工程地質巖組為中厚層稀裂狀中等巖溶化硬石灰巖、白云巖組,完整性好,抗水性和抗風化能力較強,工程地質條件良好。
邊坡高度約為35~81m,寬約為345m,坡體約為56°,坡向113°。坡頂植被主要為灌木,荊條和黃刺玫,邊坡坡面植被稀少。采場區域主要綠化植物為油松,樹種單一。
通過恢復生態、涵養水源、兼顧景觀,對太原市尖草坪區進行礦山生態地環境及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改善尖草坪區項目區生態環境、構建“青山還復來、魅力尖草坪”典型示范區,推動我省礦山地質環境“綠水青山”恢復治理工作進程。而彩葉植物的應用,作為搭配的主要因素,充分吻合地域的特征,避免突兀或不合時宜。此外可以保持良好的形狀,帶來美感的視覺沖擊,使山體資源逐漸衍變成為旅游資源。既可以破解本次尖草坪區治理項目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中的生態環境難題,又可以實現尖草坪生態“格局優化、系統穩定、功能提升”的振興戰略。
本案中彩葉植物在遵循應用原則和配置方式基礎上,保證色彩搭配和使用,做好協調性銜接比重的規劃。本案的彩葉植物配置中,充分考慮山體的朝向、現狀植物的生長情況、土質情況、臺地寬度等問題,合理使用黃櫨、五角楓、火炬樹等彩葉植物。一方面與常綠植物搭配栽植,既滿足北方冬季常綠的要求,又做到與周圍環境的和諧融合。同時適當利用色彩的效果營造明亮的感覺。
本案彩葉植物的選用,根據山體的規模,彩色植物種植多采取較大的彩葉喬木,實現建筑物與植物的自然文化和諧,同時在喬木周圍搭配彩葉比較繁密的灌木,如紫葉李、紅葉碧桃等。
本案所處位置接近崛圍山,崛圍山以秋季紅葉景觀聞名,本次設計利用不同顏色植物所代表的內涵,帶來非常良好的美感體驗,同時與崛圍山相連,形成連綿的景觀效果,真正體現了配置設計的長遠規劃。彩葉植物在植物高度、形狀以及葉體顏色比重中履行計劃標準。
隨著國內苗木行業的快速發展,為彩葉植物供應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為了進一步增強彩葉植物的優勢效應,相關部門還需要不斷豐富彩葉植物種類,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出發,加強引種馴化。其次,彩葉植物的研發要力爭科學合理,強化科研院所的深入合作,考慮季相變化科學選擇彩葉植物。依托先進的科研力量,加強養護管理,按照植物的生態習性和地域化培養技術,實現彩葉植物結構的生態習性,從而釋放最佳化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后,在山體綠化項目中,加強彩葉植物的調研和實踐,豐富應用配置科學選育,從需求的角度出發,及時把握市場的最新動態,務必要適合當地氣候環境,實現顏色搭配、空間層次的優美的景觀效果,明晰植物的生態習性,與山體中的景石、水體、地形形成一體化,做好病蟲害防治、模紋、綠籬的跟進處理。
總之,隨著城鄉綠化力度的加大,在現代化園林山體綠化設計當中,應用彩葉植物不僅僅是新風尚、新理念,要想保證應用效果,還需要注重層次感與畫面色彩,大力推廣應用彩葉植物,合理搭配彩葉植物的比重,以點綴、分割的方式促使景觀和諧,合理利用其應用價值,將美學與生態學有機融合,營造出格調高雅的生態景觀城市綜合體,提升山體景觀視覺觀賞水平,為城市發展帶來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