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源,馬志輝,唐玉芬,嚴宇
(福建省清流國有林場,福建 清流 365300)
在陸地生態系統中,針對森林而言,其是主體部分,并且具有經濟、生態以及文化等多種功能,可以有效地促進科學發展,也可以進一步的對社會就業機會進行增強,能夠科學的對氣候變化進行應對,有利于生態文明的良好建設。所以,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應該給予多功能森林經營理念一定的關注,并讓其與林業發展相融合,以便能夠從整體的角度上推動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進程。
所謂的多功能森林經營理念,主要是針對“多功能森林”而提出來的。該理念主要是從整體的角度上分析,有效的對其進行規劃,并依照實際現狀,合理的制定經營策略,以便森林的導向功能可以充分的發揮和施展。經分析,與以往的林業經營模式不同,對于多功能森林經營理念來說,其不是片面的對林業進行分類,也不是單一的對以往經營手段進行利用,而是借助合理的辦法,將多種功能結合在一起,以保證森林整體效益能夠穩定提升的一種管理模式[1]?,F階段,因為社會發展階段存在差異性,從而使得森林的功能缺乏整體性以及統一性,多個功能常常被分散開來,單獨的發揮作用。而這一情況的出現,最終導致森林整體效益一直無法得到有效提高。同時,隨著我國林業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傳統的林業發展經營理念存在著較強的不健全性,并且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對林業的長久進步造成了很大阻礙。故而,為了可以更好的對這一弊端進行改進,那么在今后的林業發展期間,一定要強化對多功能森林經營理念的利用。
在林業發展中,雖然近年來已經強化了對多功能森林經營理念的利用,但是,由于一些主觀因素以及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干擾,致使這一理念在應用期間,還存在著諸多不足,阻礙了林業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
當前,通過對我國森林資源現狀以及林業整體的發展情況分析,整體的森林資源總量較少,森林覆蓋率相對較低,并且林業資源常常呈現出分布不均衡的情況。并且,在林業的實際發展過程中,幼齡林所占據的比例相對較大,迫切的需要培育[2]。所以,綜合來看,實際可以利用的經濟林較為匱乏,而人工林的密度又相對較大,如若不能夠進行良好的培育,科學的地進行改善,那么就不能夠形成真正的林地。同時,因為幼齡林面積相對較大,因而林業的產品經常會存在不足的情況,再加上林業生產能力相對薄弱,從而導致林業資源的生態效益以及經濟效益一直無法得到提升,進而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多功能森林經營的可持續進步和發展。
綜合我國的一些森林資源分析,在很多省份中,其較大面積的森林分布都是純林。而對于混交林來說,其所占據的面積則相對較少。同時,在具體的林業發展過程中,針葉林所占據的面積比較大,闊葉林面積所占據的比例則非常小。通常情況下,通過對混交林的深入研究得知,混交林可以促進生態平衡,如若混交林的面積相對較小,那么就會導致森林生態效益一直不能夠得到有效發揮,最終使得森林的整體防護功能存在缺陷,同時也會致使森林防御技術以及防火能力日益薄弱,非常不利于林業的穩定發展[3]。
綜合當前我國林業的整體發展水平來看,雖然林業一直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但是,由于各個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同,所以在部分地區中,林業的發展效率相對較低。針對這一問題,其誘因除了是森林資源方面的原因之外,還與森林資源管理有很大關聯[4]。在林業發展期間,森林資源不能夠有效的管理,無法依照具體情況,合理制定相應的管理機制,管理措施的編制也不夠完善和科學,從而使得森林資源無法得到科學利用。并且,在一些地區中,科學造林的面積相對較少,樹木的品種結構單一性非常強,水土保持的能力更是較為薄弱。同時,森林的撫育能力不高,尤其是對幼齡林的撫育,缺乏有效的辦法和手段,致使幼齡面積雖然很大,但生長卻十分緩慢。此外,通過深入的剖析得知,如若森林管理存在弊端,那么多功能森林的發展也會受到局限。故而,在對林業進行發展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強化對森林資源的管理。
為了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多功能森林經營理念應用階段存在的不足,筆者根據福建省清流國有林場林業發展及資源現狀并結合長期的營造林及森林經營實際工作,有針對性的對多功能森林經營進行研究和探索,有針對性的制定發展策略,盡可能合理的將多功能森林經營理念融入其中,以便在提升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同時,還可以增強林業發展的生態效益。
在國有林場實際的林業發展過程中,為了能夠保證多功能森林經營理念應用的更加科學且合理,有效的規避各類問題,那么還應該依照具體情況,對現行的森林分類經營體系進行調整,打破傳統將生態建設與木材生產二元分離弊端,核心陳舊的粗放式管理辦法,以便在對經濟以及社會效益統籌兼顧的前提下,還能夠保證生態效益,從而讓林業資源的發展能夠更加穩定。
現階段,對于森林來說,主要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為生態公益林,另一種類型為商品林。一般,依照這種方式來對森林進行經營,其具有較強的局限性。所以,應該在此基礎上,增加多功能森林這一森林類型。通常而言,對于公益林來說,其具體是指森林保護區以及特殊需要嚴格保護的森林,在森林總體面積中,公益林占據了15%左右[5]。對于商品林來說,其具體是指的生產木材以及其他林產品的經濟林或者是人工用材林,其占據的比例與公益林相似。而對于多功能森林來說,其通常會占據總面積的70%左右。因而,在發展階段,應該對撫育性采伐等方式進行有效利用,以便可以為林業的穩定進步奠定堅實基礎。
一般,一套較為健全的科技支撐體系,對多功能森林經營有著很大的促進意義。對于該技術支撐而言,其主要是由技術擴散,技術創新等多個部分所組成。在林業發展過程中,為了能夠讓科技支撐體系高效的運轉,應該建立相應的理論以及技術研發中心,選擇生產單位或者科研機構共同合作,針對不同森林類型結構的功能機理,綜合的進行研究和考量,有效的對不同類型森林中殘次林以及低效林的質量進行提升。同時,也可以采取實驗的手段來對近自然森林經營進行研究,并且在相關規程中,將相關的研究結果體現出來。此外,還應該加大對多功能森林經營管理的力度,強化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大力的對專業人才進行引進,從而為林業的發展提供可靠支持。
為了可以從整體的角度上推動林業的發展進程,那么在實際的發展期間,還應該科學地對林業經營模式進行調整,能夠科學的對林業政策以及相關制度進行更新和優化,以便林業發展的宏觀目標與微觀目標能夠處于相統一的狀態。并且,應該依照實際情況,建立一套高效運行的機制,用以協調林業的發展利益。同時,針對政府部門以及林業部門來說,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以確??梢詾槎喙δ苌值慕洜I提供政策保障[6]。一方面,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對森林經營的管理進行放寬,為其提供充分的自主權,并對現行的森林砍伐限額政策進行合理的調整。另一方面,國家應該強化對林業建設的投入力度,對現行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進行構建,適當的增加維持生態功能造成的投入,對森林生態效益計量以及技術評價體系進行健全。此外,在《森林法》中,需要適當的修改相關細則,依照當地現狀,合理制定地方性條例,并能夠將多功能森林經營與林業發展融入到法制化軌道中,以便多功能森林經營理念的價值和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在具體的發展階段,要想保證林業發展能夠朝著健康且可持續的方向邁進,那么還應該全面推動多功能森林經營發展進程。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應該從理論層面著手,然后再慢慢的轉向實踐,確保能夠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并且,需要主動且積極的進行探索,可以在現有的發展現狀基礎上,大膽的進行創新。通常情況下,在探索期間,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科研階段。對于科研階段來說,其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針對科研階段而言,主要的目標就是能夠對多功能森林經營進行引導,讓其可以從理論逐漸朝著實踐方向跨進[7]。在這一階段中,具體的任務就是要對多功能森林經營技術體系進行深入的探索,總體的進行研究和分析,能夠依照現狀,有效的對多功能設計經營理論進行構建,并選擇一個較為合適的試點區域,科學的制定發展方案,然后再依照計劃,合理的對活動進行開展。
第二,試點階段。針對試點階段而言,其是一個從小到大的過程。在這一階段中,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在試點的區域,對多功能與高功能森林進行發展,能夠對以往單功能且低功能的森林體系進行優化和改進。并且,在試點階段,應該對多功能森林經營的實踐經驗進行不斷的積累,積極的進行總結,然后以此為依據,科學的對多功能森林經營模式進行構建,以便森林的發展能夠更加快速[8]。
第三,應用階段。對于這一階段來說,其是一個由點到面的過程。該階段的主要目標就是要不斷的對多功能森林經營進行促進,讓其可以從試點逐漸的進行擴大,慢慢的進行推動,最后朝著全國范圍內發展[9]。在應用階段,應該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不斷的對各種經驗進行積累,然后科學的對發展模式進行創新,以便多功能森林經營可以大力的推廣,進一步的對多功能森林經營水平進行提升,從而讓多功能森林經營理論體系能夠不斷豐富[10]。
綜合而言,在當今社會環境下,生態系統的構建被社會各界人士所廣泛關注,而生態系統的合理建立,則與多功能森林經營理念的貫徹有著緊密關聯,其是我國整體林業發展的風向標,因而,面對當前多功能森林經營理念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為了可以更好的解決,那么則應該深入的分析當前林業發展現狀,了解問題的成因,然后有針對性的制定解決辦法,有效的對多功能森林經營理念進行優化,以確保林業在生態方面能夠創造出更大的社會以及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