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燕
(河北省平泉市道虎溝鄉人民政府,河北 平泉 067500)
我國是農業大國,所以非常重視林業工程的建設與發展,加之我國人口激增,我國農業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處于劣勢,為了滿足近十四億人口的糧食需求,不得占用大部分林地變為農田。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經濟能力與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但林地面積的減少造成生態環境日益惡劣,所以國家與人民逐漸重視林業工程的發展,因為林業工程是能夠有效應對旱災的手段,抗旱作用非常明顯,實現生態環境的優化,為人們提供優質生活環境[1]。本文針對北方林業工程中造林抗旱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與建議,以此提升北方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
林業生產中的問題,林木質量建設總體落后。因為樹苗類型單一,樹木更新不及時,管理水平低。
苗圃管理與苗木生產與市場經濟發展進程不相符,差距過大,而苗木急需進入市場,發揮產品作用。
造林過程中,樹苗數量與質量不成正比,樹苗數量過多,甚至超過設計量,總投資資金成本一定會提升;樹苗種類比例不均勻,引進的樹種并不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究其原因是由于造林人員在樹苗現則、引進以及推廣等方面專業知識與經驗不足,對工作的錯誤理解。
人工林建設、市場需求二者發展步伐不一致。從長遠規劃來看,人工林建設不具備長遠規劃眼光,缺乏緊密結合,沒有充分考慮商業因素。木材原材料供應面臨危機[2]。
雖然我國地域遼闊,但人口基數大,人均占地面積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見我國用地除了建設用地與農田之外的其它土地尚未被開發,這些土地缺乏相應的管理,長時間下就會出現旱情,從而影響人民生活環境,林業在這些地區發展與普通地區相比難度系數更高,所有相關部門必須采取先進的抗旱技術,重視對貧瘠地區的開發與利用,通過對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確保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為地區環境完善、生活水平提升提供保障。
抗旱樹種選擇正確才能保證抗旱造林技術的作用充分發揮,林業造林工程巨大,需要栽種的樹木量以及種類繁多,但是符合抗旱造林要求的樹種并不多,不僅考慮樹種是否具備在惡劣環境下頑強的生存力,同時還要考慮樹種的性價比,所以在樹選擇上,采購人員一定要提高重視[3]。另外,根據樹種生長細心與抗蟲害能力,選擇最適宜當時生長條件的樹種,充分發揮其抗旱作用,從而實現資金的合理使用。總之,抗旱造林工程首要任務必須做好樹種選擇工作,雖然這項工作難度較大,但直接影響樹木存活量與成本資金的投入,所以部門必須給提高對這項工作的重視,迎難而上,才能解決實質問題。
抗旱造林工程比較復雜,不單單只涉及種樹,還涉及經濟效益會議及后期成效,內容繁雜,所以為了確保造林工程后期相關工作有序進行,必須提高對植樹造林標準化制定與實施的重視。工程作業過程中,全面把控各項技術的公開性與標準性,做好定量工作,可見后期抗旱造林經營對于林業工程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如果經營不善也會造成資金損失[4]。
植樹作業開展前期,相關人員必須對種植地區進行實地調查,以此得出當地土質情況是否滿足植樹要求,如果不符就要采取有效措施糾正對當地土地的使用,確保土壤營養以及通風能力。土壤內部的板坯在合理措施的采取下,其能夠提高對土地的合理使用性能,從而最大程度地增加土地植樹條件。對土地的補救,從而達到對當地土壤施肥與種植能力的改善,確保土壤營養成分與含水量滿足樹木生長需求。土地長時間的合理修整,改善土壤質量,使其滿足各種植物自然生長需求,林業工程建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土壤肥力在補救過程中不斷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整個土壤表層的結構改變,在消除土壤內部微生物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病蟲害發病率大大降低,林木成活率全面提升。
林業工程在水資源問題解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為樹木能夠實現水資源的儲蓄,對此,需要相關部門提高對蓄水資源的重視,采取各種手段從根本上解決供水問題,這是抗旱造林工程的關鍵。通常來說,供水問題的解決只要從兩方面進行,第一保水劑技術的使用。保水劑是一種高分子樹脂材料。通過對保水劑技術的應用保證樹木有足夠的水分吸收,同時還可應用于土地,顧名思義保水劑就是為林木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第二,覆膜技術,該技術主要作用是提升樹苗存活率。旱地覆膜工作完成,不讓土壤內的水分輕易流失,土壤可長期保持濕潤狀態。北方氣溫較低,這種方法還能夠提高土壤問題,以免樹苗在高溫度下死亡。覆膜技術具體操作如下:先是將膜剪出縫隙用于樹苗種植;然后在樹苗根部覆膜蓋土的厚度為6cm,必須確保土壤覆蓋密封性,不可有縫隙。最后,種植完畢對樹苗澆水。
北方干旱區為了降低樹苗死亡率,可采取容器苗技術。尤其是山區地帶,土壤養分更加缺乏,采取容器苗技術則能幫助樹苗快速生長。樹種栽種之前,就可采取容器苗種植,一次保護樹苗根部不受侵害,提高苗木成活率。但在這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樹苗在坑穴中的深度與容器口的距離最好控制在3cm左右[6]。工作完成,覆蓋一層薄土起到保墑作用。容器苗技術的使用樹苗成活率明顯提升,生長速度加快。
總之,抗旱造林技術在我國干旱地區土地利用率提升、改善森林覆蓋率與生態環境、促進生態經濟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想要科學合理、正確的應用抗旱造林技術,需對水資源、樹種選擇以及技術操作標準等問題深入分析,采取最合理的對策,以此促進抗旱造林達到預期效果。樹苗存活率提升,改善人們生活環境,促進我國林業造林技術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