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斌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氣象局,甘肅 天水 741300)
近年來,由于環境變化對天氣的影響,我國各種極端天氣發生的概率不斷增加,為農業生產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影響,為其發展帶來可很大的阻礙。特別是一些季節性的農業氣象災害,因為其發生時基友突然性,往往會在沒有任何有效措施預防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結果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失,使得農作物的產量嚴重下降,甚至會出現絕收的情況。要想對這一情況進行有效的避免,就要加強對農業氣象災害的監測,研究其發生的規律,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武山縣隸屬于甘肅省天水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嶺北坡西段與隴中黃土高原西南邊緣的復合地帶,海拔在1365~3120m之間,屬于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由于地理位置比較獨特,收到多重氣候帶的影響,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受到的氣象災害影響較大,對農業緊急發展影響重大。
農業氣象災害是指在氣候突變影響下,對農作物產生不可避免的不利影響,嚴重影響農作物產量,甚至導致農作物直接死亡和絕收。在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干旱、洪澇、霜凍等氣象災害是第一天敵。氣象災害是不可抗拒的因素,對我國農業生產將產生重大影響。隨著濕度和溫度的不同,不同作物的生長條件也不同。因此,農業氣象災害不僅是簡單的氣候變化,而且是影響作物生產的自然變化。農業氣象災害的主要特征如下。
通過對各地區農業氣象災害的出現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后就能發現相同地區常常會發生相同的氣象災害。如果一個地區很少下雨,則該地區發生干旱的概率就比較高,若該地區經常暴雨,則出現洪澇災害能可能性界非常大。對于區域性災害,它的出現并不固定,但一旦出現就會在這個區域全面爆發。
通常來說,當出現氣象災害時,溫度也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所以若溫度十分明顯的變化時,極有可能代表著氣象災害即將來臨。如,我國北方在春季若是溫度出現分廠明顯的變化,那么代表著干旱現象可能會發生。因此,我們一定要對氣象災害的季節性給予高度重視。
所謂多災害并發性,就是指在某一個地區中,當出現一種自然災害時,常常還會伴隨著其他不同的自然災害同時發生。例如,某個地區發生洪澇時極有可能還會出現病蟲災害或者低溫凍害,所以多災害并發性會嚴重影響農作物生產。若是有地區真的發生這種情況是,農業生產將不再處于平衡狀態,嚴重影響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行。當農業產業受到嚴重損害時,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必定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武山縣最主要的氣象災害就是干旱,和其他氣象干旱相比,農業干旱與很多不同之處,農業干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農作物的生產和種植。氣象干旱就是農田水分在降水量減少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下出現短缺或者異常的現象。而農業干旱不同,主要表現為降水量急劇減少,導致土地水分出現嚴重的流失現象,植物體內水分失衡,農作物生長發育需求得不到滿足,一旦情況變得嚴重,便會大幅度降低農作物的產量,甚至出現顆粒無收現象。但是農業干旱的成因不僅僅是因為氣象上的降雨減少,還包括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土壤條件、灌溉設施缺乏等原因。
武山縣每年也飽受洪澇災害的影響,在2018年更是遭遇50年未出現的特大洪水,局部再打降水量達到124.4mm,直接造成了2691萬元的經濟損失。洪澇主要出現在低洼農業種植區,再出現持續性的暴雨時會出現漬水淹沒等氣象災害,最終形成洪澇。洪澇不但會造成農作物的減產,嚴重的會造成農作物絕收現象。所以在出現連日大雨后要警惕發生洪澇災害的可能并且及時做好預防工作。
霜凍災害一般發生在春秋兩個時間段,主要表現為使作物授粉造成影響,導致作物顆粒干癟。霜凍災害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長期出現寒潮、低溫,使得農作物的生長與發展受到抑制作用,嚴重降低農作物的產量。通過對以往出現這種災害的情況進行研究會發現霜凍在冬春兩季換季的時候發會對農作物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這時要提前做好防護工作。由于不同區域的氣象會有差異性,農作物會產生不同的霜凍災害,所以要認真觀察和記錄不同區域的氣象信息,盡可能做到在災害來臨之前采取有效的防災減災措施,確保農作物的產量。
由于我國發展初期缺乏環保意識,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各種氣象災害越來越頻繁的發生,這些影響慢慢浮現。而且,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土地硬化面積的不斷增加導致了土地滲水率的不斷降低。這些情況的發生嚴重影響了區域氣候,導致洪澇、干旱等氣象災害頻繁發生。因此,現階段要從源頭上解決農業氣象災害問題,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首先,提高人們對社會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積極整合利用現有資源,開展退耕還林和生態造林工作,增加森林覆蓋面積,制定保護現有森林等生態環境的相關政策。改變現有區域生態環境,減少極端天氣發生頻率。同時,也要改變原有的農業生產方式,采取多元化種植方式,提高農作物抵御農業氣象災害能力,盡可能保持生態平衡。
要做好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工作,建立氣象災害監測機構,明確部門分工。氣象防災減災工作要積極融入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由政府部門部署,政府要建立相應的責任機制,把局部的防災責任明確到個人,讓每個防災崗位都有專業的氣象人員,確保責任落實到個人。政府也要加強部署力度,科學分析武山縣各地區的自然條件,制定科學的防災規劃,確保防災質量,避免農民盲目防災情況的發生,逐步提高區域防災工作質量。
武山縣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氣象部門應該增加農民對自然災害理解和學習,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去農村進行宣傳和指導,使農民意識到自然災害的可控性,消除錯誤的想法。氣象技術人員還可以組織農民研究學習自然災害的發生征兆,學習如何采取相應的防災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自然災害對農業發展的不利影響,使農業經濟能夠穩定發展。
如今隨著我國氣象事業的快速發展,借助現代化和新型設備能夠實現對氣象的有效監測。通過加強農業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可以有效地提升氣象災害預警的準確性。尤其是在獲取到相關信息之后對災害發生的時間、強度等信息進行分析評估,在氣象災害發生之前及時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進行預防,最大限度的避免其對農作物產量帶來的影響,實現防災減災的目的。
要想保證防災減災的效果,首先要積極培養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使得廣大的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業生產者了解到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帶來的各種危害以及對農作物產量帶來的影響。使得在開展防災減災工作時人民群眾能夠積極配合,保證防災減災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其次,針對不同地區發生的氣象災害的不同類型分別進行宣傳,使得群眾對本區域可能發生的農業氣象災害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提高其防災減災的意識,認識到防災減災工作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隨著人們預防意識的逐步提高,農民對自然災害的可控性將有深刻的認識。因此,農民應統一籌備資金,建立相應的農田水利、防汛工程等基礎設施,最大限度地發揮現代技術在防災中的效益。在基礎設施建設良好的條件下,當地農業氣象局可以派出相應的技術人員,協助農民進行自然災害預防工作。
綜上所述,武山縣屬于雨養農業區,農業氣象災害十分頻繁切農業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巨大,干旱、洪澇、霜凍等災害都是不可避免的,必須通過防范手段預防并降低其影響。要重視環境保護,建立防災長效機制,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重視宣傳工作的開展,樹立正確的防災減災意識,提升農民對防災減災的認識,確保防災減災工作質量的提升,有效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