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玲
(錫林浩特國家氣候觀象臺,內蒙古 通遼 026000)
長期以來,氣象觀測業務均是各級氣象部門氣象業務開展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候科學研究、農業氣候條件分析以及氣防災減災服務等工作提供了特別有價值的指導依據。通過完成國家地面觀測站觀測自動化改革,不僅完善了業務運行制度和機制,促使氣象臺站設置更為合理,資源配置得到進一步優化,而且還大幅提升了氣象觀測業務能力。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開啟了氣象觀測全新模式,改革之后氣象觀測業務具有許多優勢,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亟待解決。因此,本文主要對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的弊端展開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應對處理措施,以進一步促進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的高效高質量實施。
當前,我國的觀測設備、技術同發達國家相比較而言仍舊存在一定的差距,即觀測設備和技術的穩定性、可靠性還不夠。但是,氣象部門對地面氣象觀測設備的要求還比較高。在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業務實施中,因為地方環境因素的作用,尤其是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地面氣象觀測儀器特別容易受到影響以及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壞。
我國地域廣闊,境內地形各種各樣,不僅涉及到平原、山脈以及丘陵,而且還包含島嶼、沙漠等,所以對地面氣象觀測儀器的各項要求往往更加嚴格。地面氣象氣象觀測儀器要求和氣候條件相符的同時,還要求能夠與各類惡劣的天氣保持相符,但還有許多儀器不夠合理。有些觀測儀器指標只能夠滿足少數氣象站點的需求。
在中國氣象觀測業務現代化建設水平大大提高的同時,各地開始實施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建立各種新型的自動氣象站,氣象衛星和土壤濕度站也促使了許多現代氣象設備將在現場廣泛使用。盡管中國許多地區已開始嘗試促進氣象設備的社會化維護管理,但它們也面臨許多缺點,從而影響了氣象觀測設備保障業務的有效實施。
目前,各級氣象部門雖說已經實現了自動觀測。但是由于觀測設備的穩定性和先進性還不夠。所以各級氣象部門應該加強聯系、密切配合,盡量完成觀測新技術新方法的業務應用研發,強化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技術支撐。建立健全和觀測自動化相適應的投入機制,配備實現觀測自動化必須的觀測設備和支撐保障設備。
為做好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業務運行切換工作,各級氣象部門應組織全體觀測員積極落實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業務學習。主要學習自動化改革相關理論、業務運行后需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與此同時,要加強觀測、預報以及服務等關鍵崗位人員培訓,推動強化業務部門自動氣象觀測系統基礎知識、數據質量控制、疑誤數據處理等工作;組織做好,確保觀測資料連續性,強化對科研應用的支撐;加快修訂完善觀測業務考核評價機制,優化地方氣象臺站觀測業務職能。
綜上所述,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之后,雖說大大完善了業務運行制度和機制,促使氣象臺站設置更為合理,資源配置也更好,同時增強了氣象觀測業務能力。但與此同時,有些氣象部門也面臨著觀測設備、技術、保障力量不足的弊端。所以為了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的順利實施,各級氣象部門還應從觀測設備、技術、保障等方面工作進行不斷優化,及時應對處理好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的弊端,不斷推動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業務的高效高質量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