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芳
(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北京 100036)
通過污水處理手段,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能夠得到較好的處理,解決目前農村環境問題,促進生態平衡發展。要對人工濕地在農村地區的重要性有所重視,根據不同地區中具體的狀況展開相關的研究。
生活污水來自于農村居民的生活,在日常的活動中,居民會使用較多的化學制劑,包括洗衣粉等,都會在使用之后產生化學殘留,并且排入到河流中。其中,洗衣粉使用所帶來的磷污染較為嚴重,對于河流中生物的生存以及河流中正常的生態平衡都會造成影響。
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是從城市中開始的,城市中的各種設施較為完善,對于居民生活中的污水,多數城市都有著專門的污水處理系統,完成對污水的處理。然而,農村地區的生活狀況較為落后,在一些生活物品的應用中,農村居民已經與城市中的居民達成了同步,相應的公共環境維護工作能力卻存在不足,這就導致現代生活與現代化不足的公共衛生管理工作出現矛盾。
濕地對于污染有一定的凈化效果,在地球的生態系統構成中,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這就說明濕地的污染處理作用。由于農村地區的人均土地面積較大,可以應用一個較大的區域構建出人工濕地,并且應用這一濕地作為生態系統的一個部分,承擔污水處理的問題。根據實際的濕地規模,可以確定生態系統中污水處理能力。在濕地面積較大的情況,不但可以處理人們生活中產生的生活污水,也能夠處理一部分的工業污水。
人工濕地這種技術在應用的過程,需要受到人為手段的影響,并非是完全依靠自然的過程對其中的污染物進行分解,為此,在應用中使用相應的配套管理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
生活污水中氮的來源是多樣性的,在農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各種洗滌劑和污水、垃圾、糞便等,多為無毒的無機鹽類,在生活污水的排放中,含氮多。人工濕地中,可以通過植物吸收的方式,對污水中含有的污染物進行吸收,硝化反應對于氮的處理具有明顯的作用。為此,在污水氮處理的過程中,需要對植物的數量以及植物的狀態進行確認。人工的濕地構建需要人為的干涉,后期的應用中同樣需要人為行動的干涉,當其中的植物狀況由于氣候因素、污染過于嚴重因素、其他因素發生變化時,需要及時的應用人工手段,對其產生的變化的原因進行探究,并且對這種情況進行處理。當植物吸收了一定量的氮之后,在植物的內部無法產生氮的分解,可以通過應用植物更替的手段,拔出濕地中的植物,采取人工干預使得氮從這一小型的生態系統中去除。事實上,不能忽視自然作用在濕地污水處理中的發揮,結合農村地區的自然地理狀況,要盡可能多的應用自然的手段,代替人工手段,使得其中的自然生態狀況可以符合應用的需求。
磷這種物質對水源造成的污染情況嚴重,通過處理污水中存在的磷,就可使環境得到優化。一般情況下,磷的處理,需要通過植物以及微生物兩種聯合手段達成。在微生物的影響下,會產生一定的化學反應,使得磷得到轉化,從而達到凈化的效果。在農村地區中,由于生活污水主要來源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各種清潔物品中磷的含量較高,整體帶來的影響較大。通過對磷的處理,可以使得這一狀況得到改變。此外,在人工濕地中,通過沉淀等情況,會使得磷與土地中的物質結合,從而產生變化[1]。
對于污水中有機物的處理,需要通用綜合化處理的手段實現,其中包括植物吸收手段以及微生物的降解等手段。在人工濕地中,這些微生物產生沉淀,從而與地基中的物質融為一體,可以為一些微生物提供養分,同時對植物生長也有著促進的作用。需要結合農村地區的具體自然地理條件,選擇適當的植物,用以吸收有機物。
在人工濕地的建設設計工作中,需要通過對地區中實際的污染情況進行調查,根據實際的污染處理需求設計人工濕地。在面積較為廣闊的人工濕地中,除了可以承擔著污染處理的工作,也可以在作為鳥類棲息地等。這種情況下,需要應用合理的設計,對于濕地中污染處理的主要區域以及其他生態功能區域進行區分。在濕地的選址中,可以參考當地的自然地理狀況,盡量的選擇本有的濕地,在原有的規模與基礎上進行擴大。在這種狀況下,濕地的維持不會完全依靠人工的力量,而是可以從自然中得到相應的循環凈化力量[3]。
在濕地的應用中,需要應用適當的管理策略,使得濕地的應用過程能夠符合與人們的生活污水的處理需求。對濕地的具體功能區進行劃分,對濕地進行擴張等,都是在濕地使用階段中可以進行的工作。除此之外,應用嚴格的管理措施,能夠保證濕地情況符合應用需求,地方政府需要干涉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濕地管理策略,保持濕地狀況的穩定性。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所以應當考慮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好對環境的管理以及自然資源的整合。而環境經濟的研究能夠對這些管理以及整合工作進行指導,環境經濟的許多研究成果能夠對環境和經濟的相關決策其到科學性的指導作用。由于環境經濟對經濟科學、管理科學、決策科學等都有相關的研究,所以其中的相關措施是非常具有科學性的[4]。
在濕地的維護工作中,要根據濕地的具體情況以及生態循環的需求展開。應用農村地區的村民自治組織,進行相應的環境管理,并且安排專門的人員,對環境管理的形式進行監督[5]。
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處理中,應用人工濕地的模式能符合應用需求。在人工濕地的應用中,需要根據不同的污染物確定濕地中具體的污染處理手段,對不同污染物采取對應措施。在濕地的建設、應用管理中,需要遵循著科學策略,優化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