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敏
目前,國內外臨床上多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測定儀測定骨密度(BMD)作為骨質疏松癥診斷的標準,雖然其具有精確度高的優勢,但BMD檢測無法較好地反映人體骨質疏松癥的發展過程,無法監測骨密度在短時間內的變化程度,容易延誤最佳的診療時機[1]。目前發現血清25羥基維生素D3[25-(OH)D3]水平,是衡量機體維生素D狀態的金標準;骨代謝指標是反應骨代謝的標志物,能夠反映患者骨代謝的變化過程,具有較好的靈敏性以及特異性[2]。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老年骨質疏松癥的重視程度不斷上升,臨床上逐漸關注25-(OH)D3、骨代謝指標水平等生化指標的研究,也被更多地應用于骨質疏松的篩查和診療中,但對于25-(OH)D3與骨代謝指標水平與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相關性研究還相對較少[3]。因此,本研究探討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25-(OH)D3與骨代謝指標水平,并分析其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如皋市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61.35±10.87)歲,范圍61~70歲;女性絕經時間(16.45±4.24)年,范圍11~20年。納入標準:(1)年齡60~70歲;(2)符合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學分會推薦的WHO關于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4];(3)近6個月內未接受過相關骨質疏松癥治療、未服用影響骨代謝類藥物;(4)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繼發性骨質疏松癥;(2)有心臟、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障礙的;(3)有甲狀腺類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或其他影響骨代謝疾病的;(4)近6個月內發生過骨折的;(5)精神異常,無法配合本項研究的。
選擇同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40例無骨質疏松癥的健康老年人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60.28±9.27)歲,范圍60~69歲;女性絕經時間(15.79±3.98)年,范圍10~19年。2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項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并接受其全程監督。
1.2 方法 BMD檢測,受檢者取仰臥位,墊高下肢,由2位經驗豐富的放射科醫師,采用美國Hologic公司的DiscoveryA雙能骨密度儀X線吸收法,選取腰椎L2~4正位進行檢測。
25-(OH)D3和骨代謝指標檢測,要求所有受檢者均禁食10 h以上,并于此次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以5 000 r/min離心(r=5 cm)5 min分離血清后,放置在-20 ℃超低溫環境中備檢。25-(OH)D3和骨代謝指標總骨I型前膠原氨基端延長肽(Total-P1NP)、I型膠原羧基端肽β特殊系列(β-CTX)、骨鈣素N段中分子片段(N-MID)水平均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儀器采用羅氏公司的電化學發光全自動免疫分析儀,試劑盒采購于羅氏公司,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3 統計學處理 選擇SPSS 20.0軟件工具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相關性分析應用Pearson線性相關分析進行。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BMD、25-(OH)D3及骨代謝標志物水平比較 觀察組腰椎BMD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25-(OH)D3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骨代謝標志物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BMD、25-(OH)D3及骨代謝標志物水平比較(x±s)
2.2 BMD與25-(OH)D3、骨代謝標志物相關性分析 通過相關性分析,觀察組腰椎BMD同25-(OH)D3呈正相關,與骨代謝標志物Total-P1NP、β-CTX、N-MID呈負相關(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BMD與25-(OH)D3、骨代謝標志物相關性分析
大量臨床數據顯示,近年來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經成為繼糖尿病、老年癡呆癥之后的第3位的老年疾病,嚴重困擾著老年人的健康生活[5]。骨質疏松癥表現為全身性的骨骼代謝類疾病,骨密度在患者骨量流失打到一定程度時才會發生變化,雙能X現吸收測定法(DXA)測量敏感性較差,無法反應骨代謝的動態變化過程[6]。大量臨床研究顯示,25-(OH)D3在人體鈣吸收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骨質疏松的篩查以及診療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7]。骨代謝標志物,能夠彌補骨密度評估的不足,能夠動態、持續性檢測人體估量變化的過程。因此,對骨質疏松癥患者25-(OH)D3、骨代謝標志物水平進行檢測分析,對于骨質疏松癥的早期篩查、診療以及預后都有著重要意義。
大量臨床數據顯示,維生素D對人體鈣磷代謝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它能夠加速骨形成,而充足的維生素D是維持人體骨骼健康的基礎,與人體骨代謝有著密切關系[8]。25-(OH)D3是臨床上公認的應用最為廣泛的評估人體維生素D狀況的指標。臨床研究發現,當25-(OH)D3水平降低時,會導致人體血鈣濃度發生變化,從而誘發骨轉換失衡,骨微結構遭受破壞[9]。相關研究顯示,25-(OH)D3水平同骨密度表現為正相關,骨質疏松患者25-(OH)D3水平顯著低于健康人群[10]。
正常機體骨代謝處于一種形成和吸收相對動態平衡的狀態,骨代謝標志物有骨吸收標志物以及骨形成標志物兩部分構成,骨代謝指標水平檢測能夠及時、有效地反映骨形成以及骨吸收的速率,從而實現對骨質疏松癥的篩查和診療。Total-P1NP是骨形成的重要標志物,能夠客觀反映成骨細胞狀態,當成骨細胞活性上升時,Total-P1NP檢測值會隨之升高,能夠發揮較好的骨代謝檢測作用[11]。β-CTX是骨吸收的重要標志物,反應破骨細胞的狀態,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吸收增強,破骨細胞活性增上升,β-CTX檢測值會隨之升高[12]。N-MID結構相對穩定,對于成骨細胞的生成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較好地反應成骨細胞的活動狀態以及骨更新率,骨質疏松癥患者,骨代謝動態失衡,N-MID水平上升[13]。骨代謝指標具有較高的特異性、敏感性、時效性,安全無創,是老年骨質疏松癥篩查、診療的重要參考指標[14]。
在本項研究中,骨質疏松癥患者腰椎BMD水平顯著低于健康老年人,25-(OH)D3水平顯著低于健康老年人,骨代謝標志物Total-P1NP、β-CTX、N-MID水平顯著高于健康老年人,與相關研究結論相一致。通過相關性分析,骨質疏松癥患者腰椎BMD同25-(OH)D3水平呈正相關,與骨代謝標志物Total-P1NP、β-CTX、N-MID水平呈負相關,與相關研究結論相一致[15]。骨質疏松癥患者骨代謝動態平衡被打破,骨質量下降,25-(OH)D3及骨代謝標志物Total-P1NP、β-CTX、N-MID水平水平出現異常。由此可見,25-(OH)D3及骨代謝標志物水平檢測與骨密度的檢測結果保持一致,且能夠反映骨密度短期內的變化程度,對于早期骨質疏松癥的檢測、預防以及治療有積極作用,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綜上,25-(OH)D3、骨代謝指標水平與骨質疏松癥的發生有密切的相關性,對于骨質疏松癥有較高的檢測價值,骨質疏松患者骨密度下降,25-(OH)D3水平降低,骨代謝標志物Total-P1NP、β-CTX、N-MID水平升高,對于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篩查以及診療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