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素瑩
陽谷縣人民醫院婦產科,山東陽谷 252300
圍絕經期排卵障礙相關異常子宮出血是臨床婦科 中常見的疾病, 導致子宮異常出血的原因是因下丘腦垂體-卵巢的神經分泌功能失調,這在圍絕經期婦女是較為常見的疾病。 圍絕經婦女的身體性激素反應下降,導致卵巢功能不足,內分泌處于紊亂的狀態,因此容易引起異常子宮出血。 出血現象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控制,將易引發貧血和相關感染癥狀, 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存在較大威脅。 并且持續不斷地出血也給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也會導致患者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緒,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是關鍵。 該文方便選取該院自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臨床收治的70例圍絕經期排卵異常相關子宮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 探討米非司酮與曼月樂治療圍絕經期排卵障礙相關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效果。 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的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 對照組患者35 例,年齡41~55 歲,平均年齡(48.48±3.12)歲;病程2個月~2.5 年,平均病程(1.0±0.1)年;臨床癥狀表現為陰道不規則出血、月經不調,少數患者出現貧血癥狀。 觀察組患者35 例,年齡40~56 歲,平均年齡(47.73±2.94)歲;病程4 個月~3 年,平均病程(1.2±0.6)年;臨床癥狀表現與對照組患者一致。 排除標準: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婦科腫瘤患者以及血液疾病患者;重大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在半年內均未服用過激素類藥物。 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該次臨床研究經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且參與該次臨床研究的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患者均接受了宮腔鏡手術治療,術后對患者進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并補充鐵劑。 在宮腔鏡術后5 d,開始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對對照組進行米非司酮(國藥準字H10950003)藥物治療,口服藥物,服用劑量為1次/d,12.5 mg/次, 藥物服用時間為3 個月,3 個月為1個治療療程[1]。 在藥物治療期間,密切關注患者各身體指標變化,監測患者有無不良反應發生。 對觀察組基于米非司酮(國藥準字H10950003)藥物治療之上加用曼月樂環(國藥準字J20140088)治療,米非司酮藥物服用的方法、時間與對照組一致,曼月樂環治療具體方式為采用的型號為LNG—IUS,規格為52 mg,在患者月經來潮的第3~7 天將曼月樂環放置在患者的子宮內, 放置后,觀察患者有無明顯不適感,如果不適感較強,要重新進行調整[2]。 將曼月樂環放置在患者子宮內之后,于患者每次月經結束后的第1~7 天進行隨訪, 隨訪持續時間為3 個月。 在每次隨訪中調查患者子宮異常出血的改善情況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 詳細記錄每一次隨訪記錄, 并叮囑患者1 個療程的治療后前來醫院進行復診[3]。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子宮內膜厚度和血紅蛋白指標, 子宮內膜厚度越小, 血紅蛋指標越趨于正常值,說明治療效果越好。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改善情況,觀察指標有血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及黃體生成素,性激素水平改善的效果越好,說明治療效果越好。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療效分為3 個級別,即顯效、有效和無效。 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經量恢復正常,月經持續時間正常,定位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經量有所減少,月經持續時間縮短,定為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絲毫改善,經量沒有減少甚至增多,月經持續時間沒有變化或延長,定位無效。 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總有效率越高,說明臨床療效越好。
采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3 個月及6 個月后, 兩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和血紅蛋白指標都有一定的改善,但相比于對照組患者, 觀察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有更明顯的改善,并且血紅蛋白指標也更趨于正常水平,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性激素指標均有所下降,但是相比于對照組而言, 觀察組患者各性激素水平下降的幅度更大,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觀察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4.29%,對照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77.14%,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血紅蛋白水平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血紅蛋白水平對比()
組別對照組(n=35)觀察組(n=35)t 值P 值子宮內膜厚度(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6 個月后15.25±0.45 15.18±1.54 0.258 0.797 14.59±2.94 13.17±2.03 2.285 0.025 11.25±0.17 7.51±1.35 5.142 0.038血紅蛋白指標(g/L)治療前 治療3 個月后 治療6 個月后78.24±10.72 78.25±9.25 0.006 0.995 93.14±6.26 118.18±5.85 7.221 0.004 95.14±2.57 120.40±3.86 4.887 0.007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卵泡雌激素、雌二醇、黃體生成素水平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卵泡雌激素、雌二醇、黃體生成素水平對比()
組別觀察組(n=35)對照組(n=35)t 值P 值血卵泡刺激素(U/L)治療前 治療后雌二醇(pmol/L)治療前 治療后黃體生成素(U/L)治療前 治療后13.66±1.34 13.92±1.46 0.776 0.440 10.25±1.12 12.18±1.26 6.147 0.018 495.12±39.45 495.08±38.19 0.004 0.996 227.47±40.31 313.13±38.02 5.018 0.017 12.13±1.40 12.21±1.45 0.235 0.815 9.65±1.16 10.35±1.28 6.115 0.035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異常子宮出血是臨床婦科中常見的癥狀和體征,異常子宮出血的原因很復雜, 很多婦科疾病的首要癥狀表現就是子宮異常出血, 具體表現為陰道不規則出血,月經量增多,月經不調,月經延續時間長。 子宮異常出血常見的疾病有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腺肌瘤、子宮肌瘤以及子宮內膜癌等。 另外,圍絕經期婦女也多發生子宮異常出血, 這是因為圍絕經期婦女由于體內性激素水平下降,導致內分泌紊亂,從出現排卵功能障礙,因此因圍絕經期排卵功能障礙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是一種無排卵子宮出血現象[4]。 圍絕經期指的是婦女絕經前后的一段時間,圍絕經期婦女的激素水平常見紊亂,由于卵巢功能的逐漸衰退導致無排卵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通常異常子宮出血癥狀會持續整個圍絕經期,直到閉經或出血現象才會停止[5]。
最近幾年女性在社會與家庭之間承受的負擔越來越重,過快的生活節奏以及不良生活習慣,致使圍絕經期異常出血患者呈逐年上升趨勢, 并且該種疾病癥狀與治療方法也受到婦科醫生的重視。 根據相關醫學研究顯示[2],早期圍絕經期會有無排卵出血情況,使得患者經期出現延遲,倘若患者體內雌激素處于穩定,月經出血量就會加重。 而晚期圍絕經期患者出血量較為頻繁,且每天都會有少量的出血情況發生。 倘若不予以及時治療,該種病癥會引發女性貧血、子宮內膜增生以及子宮癌變等情況發生。 圍絕經期排卵功能障礙相關異常子宮出血量與子宮內膜增生的厚度和壞死脫落的量有很大關系,通常如果子宮內膜的厚度較大,患者就會出現經期延長、 經期長短不一致以及月經量持續增多的現象。 異常子宮出血量過大或者是持續的時間過長,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很大危害, 患者會出現一系列的貧血癥狀, 嚴重的貧血會導致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受到影響。
臨床上針對圍絕經期排卵功能障礙相關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的治療主要有刮宮、止血劑治療、合成孕激素內膜脫落治療法以及合成孕激素內膜萎縮法, 這些都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治療措施。 近年來,刮宮治療法在臨床治療中應用的較廣泛,也得到了顯著的治療效果,刮宮治療法指的就是宮腔鏡下子宮內膜電切術, 刮宮治療方法雖然對患者的異常子宮出血癥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同時對患者造成的傷害也較大,由于刮宮會造成創傷面,如果多次刮宮也會加大風險隱患[6]。 因此在刮宮治療的基礎上,為了確保治療效果,避免出現反復出血癥狀,在宮腔鏡手術之后,還要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措施。
該文探究的是米非司酮與曼月樂治療圍絕經期排卵障礙相關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效果, 米非司酮是婦產科常用的藥物之一, 其廣泛地應用在妊娠早期終止妊娠、緊急避孕以及子宮肌瘤手術前后,米非司酮是一種受體水平的孕激素劑,與子宮內膜有較強的親和力,與孕酮相比,大概可以是其5 倍之多[7]。 據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 米非司酮應用在臨床治療中可以對卵巢功能起到較大的影響, 能夠抑制卵巢FSH 和LH 的分泌并抑制卵泡的生長, 從而對于殘存的卵泡能夠抑制其調凋亡、萎縮,以促進閉經,因此對異常子宮出血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與此同時,米非司酮可利用非競爭的方式有效抵抗雌激素,促使子宮內膜逐漸死亡脫落,通過抗雌激素作用減少子宮內膜厚度[3],有助于絕經期女性閉經。 根據相關醫學臨床實驗得知,米非司酮降低子宮活性度,增加懷孕早期流產率,提升前列素的敏感度。倘若患者連續服用12 周米非司酮以后,可以有助于子宮內膜萎縮。 該藥物進入人體后直接控制下丘腦,有效抑制人體促黃體激素分泌,降低卵泡釋放量。 患者在服用米非司酮同時,可以有效抑制非妊娠子宮內膜發育,使兩者處于不同步的狀態, 使其阻礙子宮內膜的生長發育,阻礙子宮內膜血管生成,促使原本患有增生型的子宮內膜逐漸萎縮。 通過內膜活檢實驗得知,米非司酮可以讓卵巢功能發生逆轉, 大部分患者停藥后可以自行恢復。 由此可見,小劑量米非司酮能夠維持患者卵泡早期雌激素水平,能夠有效緩解潮熱、生殖系統干澀以及出汗等更年期癥狀。
基于米非司酮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曼月樂環治療是臨床如今采用的更多治療方式, 曼月樂是一種新型的避孕工具,其構成的主體為T 型的塑料支架,橫臂長為32 mm,縱臂長為19 mm,其左炔諾孕酮含量為52 mg,將曼月樂環置于患者的子宮內, 其發揮的主要作用是調節微量的LNG 釋放, 從而對性激素分泌水平起到有效的調節作用。 曼月樂是近年來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的婦科治療方式,廣泛地應用在臨床子宮內膜異位癥、月經量多以及子宮肌瘤的治療中, 曼月樂對改善痛經也很大的幫助[8]。 曼月樂在患者的子宮內其藥物成分是逐漸釋放的,通常在放置的前3 個月,子宮異常出血的癥狀就會有較大程度的緩解,在放置的1 年后,子宮異常出血癥狀可逐漸消失, 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較高。 曼月樂能夠讓患者體內子宮內膜腺體逐漸發生萎縮,防止血管形成血栓,避免因炎細胞造成病灶壞死。子宮宮頸在曼月樂作用下使其黏液變得稀稠, 降低輸卵管蠕動,抑制精子受精。 女性T 放置放入曼月樂1 年之內,可以有效抑制子宮排卵,而1 年以后女性自身逐漸恢復排卵功能。根據相關醫學文獻報道[9-12],曼月樂能夠加快子宮內膜細胞萎縮, 這樣子宮內膜可以保持低活性狀態。 女性放置曼月樂以后,會使子宮內膜變薄,緩解女性月經不調、性交疼痛等情況。 其不良癥狀表現為女性將曼月樂放置3~6 個月期間左右, 陰道內會出現少量的流血,該種癥狀無需予以特殊處理,癥狀會自行消失。 不會對血壓、 血脂以及凝血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倘若患者長期服用米非司酮,會有肝功能損傷、胃腸道刺激等不良反應,致使子宮內膜增厚。 為此,該種藥物不適合長期服用。 通過臨床應用觀察得知,女性服用米非司酮6 個月左右,改善女性貧血癥狀,使得一小部分患者出現閉經情況。 待藥物停止后,月經自動恢復來潮。 在此基礎上,患者增加曼月樂治療后,能夠有效防止反復刮宮,降低子宮切除風險。
張寶璽等學者[9]在其研究的《米非司酮聯合曼月樂在圍絕經期異常子宮出血的效果觀察》一文中,研究組28 例患者治療6 個月后的子宮內膜(7.51±1.35)mm,血紅蛋白(120.40±3.86)g/L。 馬瑤瑤等學者[10]在其研究的《米非司酮與曼月樂用于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治療的療效對比》一文中,所研究的觀察組55 例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4.5%。 在此次調查中,通過對70例圍絕經期排卵障礙相關異常子宮出血進行宮腔鏡手術患者進行的后續藥物治療中, 基于米非司酮藥物治療措施之上采用曼月樂環治療的觀察組患者, 治療前后的子宮內膜厚度和血紅蛋白指標有了明顯的改善,子宮內膜明顯變薄,血紅蛋白指標明顯趨于正常水平,說明患者的貧血癥狀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并且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也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改善, 促進了卵巢功能的恢復。 通過將患者的臨床總療效率進行對比得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4.29%,而對照組僅為85.71%,可見,觀察組的療效更顯著。 因此米非司酮聯合曼月樂可有效治療圍絕經期排卵功能障礙異常子宮出血,臨床應加大應用率。
綜上所述, 圍絕經期排卵障礙相關異常子宮出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家庭都將產生嚴重的影響,而采用米非司酮與曼月樂治療圍絕經期排卵障礙相關異常子宮出血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