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為玲
山東省日照市莒縣人民醫院口腔內科,山東日照 276500
牙列缺損為口腔科常見疾病, 病因和外傷、 牙周 病、齲齒等有一定的相關性[1]。 該病不但會危害口腔健康,還會對咀嚼功能與牙齒美觀產生不利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影響整個口頜系統,應積極予以治療[2]。 目前,臨床治療牙列缺損的方法較多,但不同療法的臨床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常規修復方法為義齒修復,因效果存在不確定性,且美觀感欠佳,導致其臨床應用受限;口腔種植修復的臨床療效確切, 既彌補了傳統義齒修復的不足,且美觀性良好,深得臨床醫生及患者的青睞[3]。該研究為了進一步觀察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就該院口腔科2019 年1—12 月94 例患者兩種修復方法的臨床效果展開對照分析,旨在探討臨床治療該病的有效療法,提高美學價值,現報道如下。
方便抽選出該院收治的94 例牙列缺損患者,依照不同修復方法將其分為常規修復組與口腔種植組,每組均為47 例。常規修復組:男26 例,女21 例;年齡18~59 歲,平均(37.7±6.9)歲;病程1~26 個月,平均(11.5±3.2)個月;病因中,外傷15 例,牙周病14 例,齲齒11例,其他7 例;患牙共56 顆,其中前牙21 顆,中后牙35顆。 口腔種植組:男25 例,女22 例;年齡18~57 歲,平均(37.5±7.0)歲;病程1~26 個月,平均(11.6±3.1)個月;病因中,外傷15 例,牙周病15 例,齲齒11 例,其他6例;患牙共57 顆,其中前牙22 顆,中后牙35 顆。 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有效;②年齡≥18 歲;③經臨床檢查證實,滿足牙列缺損診斷規定;④對研究知情且同意。
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嚴重口腔疾??; ②智力低下,意識障礙及精神疾??;③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常規修復組: 應用1:10 萬腎上腺素 (國藥準字H14020817)0.5 mg+4%鹽酸阿替卡因 (注冊證號H20020131)1/2~1 支進行局麻, 口腔內黏膜下注射給藥,清理患牙殘留體,搔刮拔牙窩,預備牙體,排齦,硅橡膠取模, 制作暫時冠, 灌制石膏模型并加工成烤瓷冠,7 d 后固定義齒修復體,調整牙合,粘結,3 個月后復診。
口腔種植組:常規消毒,鋪巾;局麻,方法同常規修復組。 引導板明確植入部位, 環形刀切開并剝離黏骨膜-骨面,使其形成一個孔洞,測量黏骨膜厚度,有效顯露牙槽骨,使用先鋒鉆于植入部位進行鉆孔,擴孔鉆逐級鉆孔,制備種植窩,植入種植體,行無張力縫合術。 術后常規抗感染,指導患者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做好口腔保健清潔工作;3 個月后復診。
(1)臨床效果:分為①顯效:修復成功,牙列外觀趨于正常,咀嚼功能復常;②有效:修復成功,牙列外觀和正常牙列相似,咀嚼功能明顯好轉;③無效:修復不成功,牙列外觀變色,咀嚼功能障礙,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4]。(2)口腔功能恢復情況:包括牙齒舒適度、咀嚼功能、語言功能、穩固性,對各項指標進行評分,評分為0~10 分,得分越高提示口腔功能恢復效果越佳。 (3)并發癥:包括修復體脫落、牙齦出血、牙齒疼痛、口腔炎癥、軟組織水腫,統計總發生率。 (4)美觀滿意度: 設計問卷,內容包括牙齒色澤、外形、穩固性等,評價選項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例數/總例數×100.0%。
選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口腔種植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修復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對比
口腔種植組牙齒舒適度、咀嚼功能、語言功能、穩固性的評分均高于常規修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口腔功能恢復情況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口腔功能恢復情況對比[(),分]
組別牙齒舒適度咀嚼功能語言功能 穩固性常規修復組(n=47)口腔種植組(n=47)t 值P 值7.3±1.5 9.6±2.4 5.571<0.001 7.4±1.6 8.9±2.2 3.780<0.001 8.2±1.5 9.4±2.0 3.291 0.001 5.6±1.7 6.7±2.3 2.637 0.009
口腔種植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修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口腔種植組的美觀滿意度高于常規修復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美觀滿意度對比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 患者對牙齒保護與美觀的意識也逐漸提高。 牙列缺損作為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因正常牙體組織變形、咬合障礙導致咀嚼功能受限、牙周組織損傷,會影響口腔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會影響面容形態與牙齒美觀,長時間未改善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飲食, 因此近年來進行牙列缺損治療的患者逐漸增多[5]。
針對該病,主要治療原則是修復缺損牙列、改善口腔功能[6]。 常規修復法的效果尚可,但其適用范圍小且局限性大,易損傷基牙,導致牙髓壞死、根折等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預后不佳。 口腔種植修復是近幾年新興起的一種修復技術, 通過將人工種植體植入牙齒缺損部位,以達到修復牙齒結構與功能的目的;其種植體的主要成分是鈦,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固位穩定性佳等優勢,在患牙缺損部位鉆出一個與種植體相同大小的孔,再將種植體植入其中,使其與天然牙保持一致結構,以刺激正常牙槽,預防牙齒萎縮、疏松,繼而改善口腔功能,不僅不會損傷基牙,對臨近牙齒的影響也較小,且外形美觀,并發癥發生率低,因此易被患者接受。
周國欣足球蔣永輝等[7-8]研究均表明,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的療效與安全性均優于常規修復, 由此可見,口腔種植修復在該病的治療中可發揮顯著優勢。 該研究對比結果顯示, 口腔種植組的總有效率為95.7%,與譚紅征等[9]報道的95.0%相近,且明顯高于常規修復組,提示口腔種植修復的臨床療效優于常規修復;口腔功能恢復情況方面, 口腔種植組牙齒舒適度、 咀嚼功能、語言功能、穩固性的評分均高于常規修復組,與黃遠燕[10]的報道基本一致;并發癥發生率對比方面,口腔種植組為12.8%,明顯低于常規修復組,提示口腔種植修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牙列缺損治療后的并發癥,有助于患者盡早恢復口腔功能;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患牙修復的美觀滿意度進行評價,結果顯示,口腔種植組的美觀滿意度高于常規修復組, 提示口腔種植修復更能滿足患者對牙齒美觀的需求。
綜上所述, 口腔種植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優于常規修復,可明顯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并發癥發生率低,且患者的美觀滿意度高,值得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