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霞
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心醫院兒科二區,山東淄博 255120
小兒肺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兒科疾病, 隨著現代醫療科技的發展,小兒肺炎已經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但是由于兒童的身體器官發育不全,抵抗力較弱,春秋換季時仍然有較高的感染肺炎的危險[1]。 小兒肺炎的主要癥狀包括了呼吸困難、發熱、咳嗽等,嚴重甚至會導致心力衰竭、窒息、死亡。 小兒肺炎由于其病情嚴重,治療難度大、周期長,再加上患兒配合治療的依從度較低[2]、抵觸情緒強烈等問題, 在治療過程中更需要做好系統化的針對性護理工作, 保證小兒肺炎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療。 該次研究簡單隨機選取了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該院收治的80 例小兒肺炎患兒作為研究觀察的對象, 分析對比了不同的護理手段下的小兒肺炎患兒的恢復情況、住院時長和護理工作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簡單隨機選取該院兒科就診的80 例小兒肺炎患兒作為觀察對象, 隨機將所有小兒肺炎患兒分為對照組(n=40)和實驗組(n=40)。 對照組中男性21 例、女性19 例,平均年齡(7.1±2.4)歲;實驗組中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平均年齡(7.3±2.5)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納入標準:均符合小兒肺炎的診斷標準,患兒及家屬積極配合該院研究工作并簽知情同意書, 該次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存在精神疾病或先天性臟器功能疾病患兒。
對照組肺炎患兒安排常規護理工作, 包括合理用藥、體征監測等,并指導患兒家屬進行日常護理。
實驗組肺炎患兒在此基礎上增加針對性護理護理內容,如下:
①營養護理。 小兒肺炎患兒的腸胃功能往往受到肺炎的影響變得更加脆弱。 此時需要護理人員為患兒制定個性化的合理、科學飲食方案。 保證食物的豐富、營養、清淡,充分保證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提高患兒的食欲,保護腸胃,增強患兒的抵抗力。 小兒肺炎患兒大多數伴隨著發熱的癥狀, 護理人員叮囑患兒家屬在患兒治療過程中加強水分的補充, 盡可能多喝溫熱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加工飲料和其他辛辣、寒涼的食物。 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注意指導患兒家屬配合醫院的飲食方案, 不要帶患兒到外面的餐館就餐,防止患兒腸胃受到刺激加重病情,不利于患兒的身體康復[3]。
②起居護理。 小兒肺炎多發于春秋換季階段,這一時間段天氣反復無常,氣溫不穩定,空氣質量也相對較差。 小兒肺炎患兒由于其肺部功能受損,治療過程中對環境的要求很高。 為了穩定患兒的病情、促進患兒的身體康復,必須做好患兒的起居護理工作。 空氣污染和噪音可能會使患兒更加焦躁不安,甚至會導致患兒抗拒治療,所以治療環境的選擇上必須遠離噪音和污染嚴重的地區。 護理人員要充分地結合家屬的配合,保證環境干凈舒適、室內通風透光,定期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及時結合天氣的變化增減患兒的衣物。 另外在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也要保持動作的輕柔和操作的相對集中,防止因護理工作頻繁而打擾到小兒肺炎患兒休息[4]。
③心理護理。 由于小兒肺炎患兒的年齡較小,來到陌生的醫院環境會產生對打針、吃藥、檢查等治療手段的抵觸、哭鬧情緒。 此時需要護理人員做好患兒的心理疏導和家長的健康教育。 讓患兒家屬及時了解患兒的病情, 并向其闡述患兒的具體治療方案和治愈的可能性。 加強家屬對醫院的信任,緩解焦慮,提高家屬治愈患兒疾病的信心。 再就是要注意觀察患兒的情緒,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加強和患兒之間的溝通交流, 借助小游戲、小故事、玩具、動畫片等拉近與患兒之間的距離,轉移患兒注意力,盡量讓患兒保持愉悅和平靜的心情,心理護理工作不僅能夠降低患兒對治療工作的抵觸情緒和應激反應、提高患兒配合治療的依從性,還有利于促進醫患關系和諧發展,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
④動態體溫控制。 為了讓小兒肺炎患兒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療,需要醫護人員做好體征監測,隨時關注患兒的各項身體指標,尤其是患兒體溫的變化[6]。 以動態體溫控制的方法在各個時間段測量患兒的體溫,觀察患兒的發熱情況。 為每一位小兒肺炎患兒制定專門的健康檔案,仔細做好體溫的記錄和分析,多次測量避免出現誤差,嚴格控制患兒體溫保持在正常的范圍。 一旦發現患兒發高燒要及時采取降溫消炎措施, 防止引發心力衰竭、腦膜炎等并發疾病危及患兒的生命[7]。
該次研究通過針對性護理干預手段分析了兩組小兒肺炎患兒的恢復情況、住院時長和護理滿意度。
恢復情況:患兒的恢復情況分為效果顯著、一般有效、治療無效3 個指標。 效果顯著:小兒肺炎基本治愈、肺炎癥狀消失、體溫恢復正常;一般有效:肺炎癥狀有所緩解、體溫基本得到控制、病變部位各項檢查指標有所好轉;治療無效:肺炎病情沒有改善或者病情加重。治療有效率=(效果顯著患兒+一般有效患兒)例數/總患兒例數×100.0%[8]。
住院時長:小兒住院時長從送醫開始計算,到患兒肺炎得到治療后經過醫生同意辦理出院手續為止。
護理滿意度: 及時向小兒肺炎患兒家屬發放調查問卷,問卷結果90 分及以上為非常滿意,70~90 分為滿意,70 分以下為不太滿意。 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9]。
該次研究所得小兒肺炎患兒的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 計量資料用 ()表示,組間差異比較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與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兒的恢復情況為效果顯著18 例,一般有效12 例,治療無效10 例,治療有效率為75.0%。實驗組患兒的恢復情況為效果顯著22 例,一般有效15 例,治療無效3 例,治療有效率為92.5%。 實驗組肺炎患兒的整體恢復情況明顯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小兒肺炎患兒的恢復情況對比
對照組患兒的平均住院時長為(6.32±1.2)d,實驗組患兒的平均住院時長為(3.23±1.1)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005,P<0.05)。
對照組小兒肺炎患兒家屬對護理感到非常滿意15例,滿意13 例,不太滿意12 例,滿意度為70.0%。 實驗組小兒肺炎患兒家屬對護理感到非常滿意21 例,滿意16 例,不太滿意3 例,滿意度為92.5%。 實驗組肺炎患兒家屬的滿意度明顯更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小兒肺炎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隨著社會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 空氣質量下降,霧霾天氣也越來越常見,小兒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逐漸增高。 小兒肺炎是嬰幼兒時期的多發、常見疾病,主要是由于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致病微生物的入侵導致肺部發生病變,并引發各種類型的并發癥。 發病會引發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皮疹等臨床病癥,尤其是肺泡壁充血和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 會導致患兒呼吸困難,病情加重甚至會引發神經和消化系統的病變。小兒肺炎一般情況下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從發生概率來講,春秋換季時期的發病率比平常更高。 肺炎一般是由于急性上呼吸感染或支氣管炎向下發展導致, 如果不及時診斷并采取針對性治療、護理措施,臨床甚至有死亡的病例。 做好小兒肺炎患兒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工作,是促進患兒恢復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患兒身心健康的要求,也是臨床醫學發展的新方向。 大量研究結果表明[10],臨床應用科學的系統化針對護理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肺炎患兒的治療依從性、 減少肺炎患兒的住院時間、還能提高肺炎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高疾病預后。 該院在肺炎患兒的基礎護理工作中增加了針對性護理內容,包括了營養護理、起居護理、心理護理、合理用藥等內容[11],這些護理內容能夠提高該院醫務人員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還能夠促進小兒肺炎患兒的康復, 有效減少肺炎相關并發疾病的發生,能夠促進醫患關系良好發展[12]。 該次研究選取該院收治的80 例小兒肺炎患兒作為觀察對象,結果顯示: 實驗組的小兒肺炎患兒的恢復情況 (有效率92.5%)明顯好于對照組(有效率75.0%)(P<0.05);且住院時長(3.23±1.1)d 明顯比對照組患兒(6.32±1.2)d 更短(P<0.05);護理工作滿意度(92.5%)比對照組患兒(70.0%)更高(P<0.05)。 有學者將100 例小兒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對針對性護理的作用和效果進行了分析。 結果顯示,對照組小兒肺炎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9.23%, 觀察組小兒肺炎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15%(P<0.05); 無論是住院時間還是護理滿意度,均為觀察組優于對照組[觀察組住院時間(3.17±1.8)d,對照組住院時間(6.49±1.5)d](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3.34%,較對照組為73.33%高(P<0.05)。 另外,有學者將128 例小兒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后, 仍舊得出針對性護理有利這一結論, 證明了針對性護理是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的有效方式, 并在縮短住院時間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綜上所述, 針對性護理工作在積極促進小兒肺炎患兒的康復的同時,還能提高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有利于醫患關系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