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球數字創意產業集聚的城市圖譜與中國創新路徑研究

2020-12-15 06:48:47解學芳李琳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20年5期
關鍵詞:文化發展

解學芳 李琳

摘要:以文化創意為軸心、以科技創新為脈絡的數字創意產業正成為國家經濟和城市發展的強勁驅動力,成為經濟競爭力與文化軟實力共生的新場域。當下數字創意產業在全球范圍內呈現向城市集聚的顯著特征。文章基于2008—2017年全球各城市數字創意產業數據,探究數字創意產業發展集聚的城市格局與價值鏈演化圖譜,厘清全球數字創意產業分布的城市區位規律與區域偏好,并依據洲際分布、國家分布、城市分布三個層次來解析全球數字創意產業發展陣營,以探尋影響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鑒于中國城市數字創意產業集聚與價值鏈演化趨勢,文章提出利用“AI+5G”深耕“科技+創意”,優化城市布局與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推進產業集聚向產業集群與創意集群進化,探索城市更新與數字創意產業共生模式,提升中國城市數字創意產業全球價值鏈的優化路徑。

關鍵詞:數字創意產業; 全球城市格局; 價值鏈; 圖譜

G124A003616

經濟結構的轉型、產業模式的更新與文化消費的拓展助推文化創意產業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而科技更迭與技術創新在推動文化創意落地成為商品和服務的同時,也強化了科技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核心驅動力。伴隨互聯網技術快速革新,文化創意產業漸次進入數字化與網絡化進程,使得以科技和創意融合為核心效用的數字創意產業應運而生,數字創意產業成為新產業升級和文化生態發展的新風口。新經濟與數字化時代下,復合型文化形態不斷增殖,數字創意產業在路徑發展中呈現出嶄新態勢,作為核心科技和文化創意驅動的跨界產業,數字創意產業是社會文化發展的科技標識,是城市精神的文化符號,將成為國家經濟繁榮的發展基石。在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全新場域中,各個國家正不遺余力地進行著新一輪的經濟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的比拼,各地區各城市都掀起了發展熱潮。數字創意產業以高新技術為驅動,逐步實現資源優化再生和生產要素的協同創新,企業模式革新和產業結構升級,以及產品文化附加值提升,從而全方位促進社會文化生活的優化,帶來全新的文化與科技體驗。數字創意產業已然成為當前驅動城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本源動力之一。

在文化與科技深入融合的視野下,數字創意產業發展具有戰略性和緊迫性。但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門類,尚未受到足夠的關注,當前國內學術界的系統研究較少。本文通過數字創意產業集聚的內涵研究與最新全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集聚數據來系統探究數字創意產業分布的區位規律與區域圖譜,更大程度上探尋數字創意產業的城市格局與價值鏈演化趨勢。

一、 數字創意產業集聚的內涵與研究回顧

作為一個新興概念,學術界對數字創意產業尚未給予明確而清晰的界定。目前使用的詞匯有數字文化產業、數碼創意產業、數字內容產業等。截至2020年7月,以“數字創意產業”為題在中國知網檢索,共得473篇文章,以“數字創意產業”為關鍵詞共得142篇文章。國內關于數字創意產業的學術研究始于2004年,在2017年出現了質和量上的飛躍;研究內容聚焦“文化創意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創意”“數字媒體”“數字娛樂”“數字媒體藝術”等關鍵詞。與此同時,伴隨國家頒布的相關政策與規劃,數字創意產業的基本特點、產業分類、戰略地位得以確立。2016年11月29日,《“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數字創意產業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2017年4月原文化部頒布《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數字創意產業的規范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從現有文獻來看,此方面的研究涉及數字創意產業的興起、意義、內涵、業態、要素等維度。數字創意產業的興起和快速成長,源于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數字經濟與文化產業深度交融,更源于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地位的提升。范恒山:《加快發展數字創意產業培育壯大新動能》,載《宏觀經濟管理》,2017年第10期,第911頁。數字技術的革新改變著每一行業,數字文化中的審美與創造性反應存在邏輯關聯。Madeleine S., “Sustainability and Learning: Aesthetic and Creative Responses in a Digital Culture”, Research in Comparative &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8, 13(1),pp.135151.數字創意產業是一種創意內容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的新業態臧志彭:《數字創意產業全球價值鏈重構——戰略地位與中國路徑》,載《科學學研究》,2018年第5期,第825830頁。,基于計算機處理基礎,作用于人的聽覺、觸覺、視覺等全部感官,具有知識產權屬性熊澄宇:《共建全球數字創意產業生態圈》,載《新聞春秋》,2019年第4期,第9295頁。。數字創意產業強調借助某種或多種先進技術、創意、文化等要素進行數字內容開發等創意活動或服務,主要集中在高度反映創意思維的領域。何衛華、熊正德:《數字創意產業的跨界融合:內外動因與作用機制》,載《湖南社會科學》,2019年第6期,第95102頁。數字創意產業在國家發展的戰略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國家、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周榮庭、張欣宇:《數字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研究》,載《江淮論壇》,2020年第2期,第7985頁。數字技術在促進創意產業不同部門的商業模式創新方面起著關鍵作用,提供創造和獲取價值的新方法,以實現更大范圍的商業部署和模式架構。Feng L.,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Business Models 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A Holistic Framework and Emerging Trends”, Technovation, 2020, pp.9293.

雖然關于數字創意產業的研究較少,與數字創意產業集聚相關的文獻鮮見,但可以嘗試通過與數字創意產業極為相近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的研究路徑切入,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數字創意產業的聚集研究提供闡釋與佐證。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的最早研究可追溯到1990年邁克爾·波特(Mickael E. Porter)的《國家競爭優勢》一書,后產業集聚理論正式進入學界研究領域,先后有馬歇爾的產業集聚理論、韋伯的區位理論、增長極理論、新產業區理論、新經濟地理學中的產業集聚理論、新競爭優勢經濟學等產業集聚理論誕生。相關研究內容可劃分為三個維度:其一,探究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的內在邏輯。城市基礎設施、城市文化與環境、創意階層、制度與政策等四個方面是影響創意產業集聚的主要因素。馬仁鋒:《創意產業區演化與大都市空間重構機理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不同創意企業對區位的基礎設施網絡、治理和市場的感知和體驗是不同的,產業與其區位的關系是多種因素之間的復雜平衡,地理區位同樣是創意產業的塑造者。Comunian R., Chapain C. and Clifton N.,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Exploring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Place”, Creative Industries Journal, 2010, 3(1), pp.510.產業集聚競爭力并非是固定的,而是隨著集聚內部文化資源的累積、文化消費需求的增減、創新能力的提升、集聚機制的完善以及政策的導向性發生變化。熊建練、肖楚博、任英華:《我國城市文化產業集聚競爭力比較研究》,載《統計與決策》,2017年第1期,第6063期。其二,凝練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的整體特征。發展成熟的產業因集聚可強化規模報酬遞增優勢,而新興產業因集聚可加強產業間的知識交流和擴散。孫鑫:《高技術產業集聚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形成和發展是長期過程,受到社會、經濟、文化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如文化企業、非營利機構及個體創意者的地理集聚和集體互動形成了獨特生態。華正偉:《我國創意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其三,確定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具有城市傾向。文化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具有向大城市集聚的特點,而消費具有面向更廣闊地域市場空間的特性。蘇雪串:《文化產業在中心城市空間集聚的經濟機理和模式探析》,載《學習與實踐》,2012年第9期,第1420頁。創意產業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在人才聚集地和相關生產者的支持下,能夠有效進行創意的創新和交叉應用。Fahmi F. Z., Koster S. and van Dijk J., “The Location of Creative Industrie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The Case of Indonesia”, Cities, 2016,59(10), pp.6679.大都市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強大的要素配置能力和穩定的市場需求,能有效地解決文化創意產業的難題,降低交易成本,促進知識外溢。Scott A. J., “Capitalism, Cities and the Production of Symbolic Forms”, Transaction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2001, 26(1), pp.1123.

從現有文獻研究內容來看,目前學界針對數字創意產業的研究不足,側重圍繞我國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狀況展開,探討數字與文化融合,以及科技變革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直面全球數字創意產業集聚以及產業價值鏈的專題研究和系統研究缺乏,而這正是全方位了解數字創意產業全球發展情勢,認清與確定我國在全球數字創意產業價值鏈中的定位,以對癥下藥提升我國數字創意產業核心競爭力必不可少的研究痛點。在研究方法上,當前對產業集聚的測度方法主要有區位熵、空間基尼系數、EG 指數、MS 指數、K 函數、DO 指數、M 函數以及 Morans I指數等多種。張琳彥:《產業集聚測度方法研究》,載《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年第6期,第113118頁。在研究路徑上,學界現有成果多是針對國內文化產業的集聚研究,全球研究成果較少,尤其缺少全球城市布局與比對的相關研究,并且主要是通過對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研究進行探索,而缺乏對數字創意產業集聚研究的定量識別與預測。

綜上,本研究將根據全球數字創意產業相關數據,以全球城市格局研究來描繪數字創意產業城市圖譜,立足定性與定量的結合,以系統性的分類與數據對比分析來呈現全球數字創意產業的城市發展形勢,探究全球數字創意產業的城市分布格局及價值鏈圖譜。

二、 全球數字創意產業集聚的城市圖譜與演化規律

數字化與技術化是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鮮明屬性與核心驅動力,新興數字創意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才剛剛起步。一方面,數字創意產業具有強烈的城市集聚傾向,研究數字創意產業在全球城市中的布局將有助于厘清一國數字創意產業在全球所處的位置以及未來發展定位。另一方面,在城市發展布局中,數字創意產業作為城市戰略發展的新指引,是城市文創經濟發展的堅實載體。數字創意產業發展與城市發展相輔相成,構成了全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新航向。而在產業價值鏈研究中,本研究將著眼于全球城市的發展對比,通過利用數字技術為我國城市的文化經濟增值,全方位增強國內數字創意產業的競爭優勢,提升我國城市在國際產業價值鏈中的位置。鑒于此,為客觀、科學把脈全球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格局與演化軌跡,本研究將基于美國標準普爾Compustat數據庫、上市公司年報和官方網站等相關渠道收集數字創意產業上市公司數據,并結合標準產業分類體系(SIC)及北美行業分類(NAICS)篩選并整理2008—2017年全球數字創意產業上市公司數據(數據檢索截至2019年1月),探究全球數字創意產業發展全貌、城市分布及其演化格局。

1. 集聚效應:全球數字創意產業呈現先增后減的演化格局

首先,全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公司總量呈現先增后減的演化特征。在新興數字技術的推動下,數字創意企業從無到有,在全球城市發展中逐漸崛起,大幅催化了數字創意產業的成長。2008—2017年,全球數字創意產業發展進入波動震蕩時期,全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公司數量最高峰為2013年的6085家,最低谷為2017年的5327家,呈現先增后減的趨勢,10年內降幅為12.46%。與此同時,數字創意產業占比也從11.53%下降至10.37%。(見圖1)究其根源:一方面,源于整體經濟環境的不甚景氣,股市震蕩,全球經濟發展陷入膠著態勢——結構性改革滯后、有效需求不足、貿易戰等多重因素導致經濟增長動力減弱,新舊動能轉換面臨挑戰,經濟驅動力不足;另一方面,源于數字創意產業內部的行業調整所產生的震蕩,數字創意產業作為新興行業,在產業初期進行內部的資本整合與行業并購,導致全球性的數字創意企業數量下滑。

其次,全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整體營收呈現穩定增長態勢且占總產業比例不斷擴大。隨著全球文化消費訴求的釋放,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以及互聯網全面數字化的進階,數字創意產業在塑造與傳播文化價值的同時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2008—2017年,全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營收指標與企業數量下降的趨勢相反,保持著波動上升的發展態勢。其中,最低值是2009年的49.85千億美元,最高值為2017年的64.23千億美元,差距達到了14.38千億美元,10年內增幅高達24.48%。與全球所有產業營業收入大幅波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數字創意產業營收穩定,占總產業營收比例呈現擴大趨勢,從2008年的7.88%升至2017年的8.67%。(見圖2)實際上,企業數量的下滑與營業收入的堅挺佐證了數字創意產業正在經歷內部調整與結構優化,特別是新技術為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2. 分布圖譜:全球數字創意產業依托城市高度集聚的特征凸顯

其一,全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結構化層級格局形成。全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正逐漸分化——核心城市、重點城市、新興城市與發展中城市的結構化層級已經形成,頭部城市較為穩定,變動較少。將全球數字創意產業30強城市劃分為三大梯隊:第一梯隊即前十強的核心城市,第二梯隊是11—20強的重點城市,第三梯隊是21—30強的新興城市。一方面,數字創意產業公司數量指標說明,2008—2017年各個梯隊間的層級關系較為穩定,大部分城市的企業數量波動和排名變化僅在本梯隊內更替,表明全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發展已呈現結構化態勢。尤以第一梯隊的核心城市為甚,東京、香港、首爾前三名排名穩定,其中北京從2008年的第7名上升至2017年的第4名,在十強城市中增速最快。總體而言,十強城市多是區域乃至國際文化創意中心,發展數字創意產業的優勢顯著。第二梯隊共有5個亞洲城市、3個歐洲城市、1個美洲城市、1個大洋洲城市,均是各個國家的經濟中心,其中上海增長速度最快,從2008年的28位躍升至2017年的15位。與上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巴黎,從2008年的第10位下滑至18位,究其原因,與其主導產業定位及其互聯網關聯產業較弱有關。第三梯隊城市多是資源豐富且歷史悠久的文化城市,如米蘭是意大利的時尚創意之都,印度的海得拉巴(Hyderabad)以其歷史、建筑、手工藝、歷史文化遺產而著名,墨爾本則是澳洲文化與工業中心,其藝術、音樂、電視制作、電影等潮流文化均享譽全球。(見表1)

其二,全球數字創意產業集聚中的亞洲城市基因凸顯。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資源、新興城市的建設以及政府政策紅利的釋放使亞洲城市數字創意產業快速興起與發展。從營收指標來看,亞洲城市占據全球數字創意產業的半壁江山,其中日本東京處于絕對優勢。在2008—2017年全球數字創意產業城市前十強中,50%為亞洲城市,其營收占總營收的61.78%,支撐起全球數字創意產業營收的半壁江山。其中日本僅東京入選,公司數量上獨占鰲頭的東京在營業收入上同樣遙遙領先,占總營收比為29.54%,成為全球數字創意產業最為發達的城市。韓國水原(Suwon)名列第6名,其經濟實力和工業基礎雄厚,主要產業涉及電子、電器等,科技巨頭三星電子最大的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均坐落于水原。此外,美國有4個城市上榜,分別是紐約、庫比蒂諾(Cupertino)、達拉斯(Dallas)、帕羅奧多(Palo Alto),營業收入占總營收比為31.84%,位居國家排名首位。(見表2)其中,庫比蒂諾及帕羅奧多均坐落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皆是硅谷核心城市,庫比蒂諾是蘋果公司(Apple Inc.)、賽門鐵克(Symantec)、MySQL AB與Zend公司等大公司總部所在地。施樂帕羅奧多研究中心則坐落于帕羅奧多,以太網、Smalltalk程式語言、激光打印機等都為該研究中心的產品。總的來看,亞洲城市彰顯出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優勢,在當前亞洲各國大力支持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新技術發展的政策背景下,數字創意產業將爆發出持續的發展潛力。

3. 擴散效應:“創意+技術”成為全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聚焦的助推器

在“創意+技術”的雙重加持下,數字創意產業在全球各城市迅速崛起,并迅速分化形成不同的發展特征。實際上,數字創意產業的企業數量及營收總額顯示出較強的正相關性,彰顯出頭部資源壟斷,強勢資源集聚,新進城市激烈競爭的特質。從2017年營收總額排名來看,全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營收總額的層級關系較為穩定且與數量指標30強城市大都在相同的層級內,表明數字創意產業的數量及營業收入存在較強的相關性。首先,第一梯隊城市的層級分化明顯,東京自成一檔,營業收入高達6754.80億美元,以絕對優勢領先。接下來是北京、香港、紐約,其中北京從第14名逐步攀升至第2名,成為第一梯隊中增幅最大的城市,美國城市庫比蒂諾和西雅圖(Seattle)同樣增幅顯著,這均得益于其重視新興科技與數字創意產業的良性聯動。其次,第二梯隊共有5個美國城市、3個亞洲城市與2個歐洲城市。其中值得關注的現象是法國巴黎和德國波恩(Bonn)裹足不前,歐洲城市數字創意產業在數量及營收上已呈現整體落后于美洲與亞洲的發展窘狀,這與歐洲重創意輕技術,錯失互聯網機遇、移動互聯網契機等有關。再次,第三梯隊的美國上榜城市值得關注。圣何塞(San Jose)、貝爾維尤(Bellevue)攀升迅速,其中圣何塞從43名升至25名,貝爾維尤從98名升至28名,究其原因,均與數字創意產業的巨頭企業聯系緊密。貝爾維尤是西雅圖都會區第三大城市,美國第三大運營商TMobile、微軟、清華和華大合辦的全球創新學院均坐落于此,科技巨頭的集聚效應吸引了更多數字創意企業入駐,彰顯出技術基因的優勢。

三、 基于區位熵的全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集聚規律

為對全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的集聚格局進行系統把脈,本文采用區位熵(Location Quotient,LQ)來測度區域聚集和專業化程度。區位熵是反映某一區域專業化水平的指標,即“某個部門(產業)在某區域所占的比重與同一部門(產業)在全國/全球的比重之比值” 周錦、顧江:《基于區位商理論的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分析》,載《統計與決策》,2013年第17期,第102105頁。,能對不同地區某一產業集聚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區位熵的計算公式為:

LQij=qijqjqiq

在此公式中,LQij是j地區的i產業在全國的區位熵,qij為j地區i產業指標;qj為j地區所有產業指標;qi指在全國范圍內i產業指標;q為全國所有產業指標。LQij值越高,表明該地區產業集聚水平越高,一般來說:當LQij>1時,認為j地區域經濟在全國具有優勢;當LQij<1時,認為j地區域經濟在全國具有劣勢。解學芳、胡晨楠:《全球城市數字媒體產業集聚機理與中國路徑——基于全球數據的實證研究》,載《社會科學研究》,2020年第2期,第5765頁。區位熵在產業層面的統計數據獲取容易,計算方法簡單易行,能較好地直觀反映地區層面產業集聚水平。

根據全球數字創意產業集聚數量,區位熵的計算公式為:

LQm=qaqbqcqd

在此公式中,LQm代表全球數字創意產業公司數量區位熵,qa代表某城市或地區創意產業公司數量,qb代表該城市或地區所有公司數量,qc代表全球數字創意產業公司數量,qd代表全球所有公司數量。

全球數字創意產業營收總額區位熵的計算公式為:

LQn=qeqfqgqh

在此公式中,LQn代表全球數字創意產業公司營業收入區位熵,qe代表某城市或地區創意產業公司營業收入,qf代表該城市或地區所有公司合計營業收入,qg代表全球數字創意產業公司營業收入,qh代表全球所有公司合計營業收入。

需提及的是,區位熵數據也會產生些微問題,譬如某地區數字創意產業空間集聚不顯著,但區位熵指數卻較高,可能源于未考慮數字創意企業規模因素影響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王歡芳、李密、賓厚:《產業空間集聚水平測度的模型運用與比較》,載《統計與決策》,2018年第11期,第3742頁。。鑒于此,擬選取全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公司數量與全球數字創意產業營收總額兩個指標,選取2008—2017年數字創意產業公司數量總數在10個及以上且在2017年排名為前50位的城市為樣本,進行企業數量與企業營收的雙向印證來展現真實的全球數字創意產業的城市集聚格局。

1. 企業數量維度:全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集聚譜系形成

城市是自我構建的復雜系統,文化多樣性是城市創新的源泉,也是數字創意產業集聚的文化生態。從數字創意企業數量集聚的區位熵來看基于2008—2017年全球數字創意產業公司數量和營收總額兩個指標區位熵結果 ,將區位熵分為5個等級,依次是區位熵數值為2以上、1.5~2(1.5<區位熵≤2)、1~1.5(1<區位熵≤1.5)、0.5~1(0.5<區位熵≤1)、0~0.5(0<區位熵≤0.5)。,整體數值偏大,表明數字創意產業已在全球范圍內興起。具體來看,在2017年,19個城市的區位熵值大于2以上,其中來自韓國的城南(Seongnam)以3.68位居首位,其次中國北京(2.38/12)北京(2.38/12),2.38表示北京的區位熵值,12表示該區位熵值在全球城市中的排名,下同。、韓國首爾(2.28/16)、日本東京(2.06/18)等均具有高度集聚優勢,歐洲區域的米蘭、華沙及斯德哥爾摩的數字創意產業數量集聚度也很高。城南是韓國京畿道中央的衛星城市,比鄰首爾,是韓國首都圈高速發展的新起之秀,由于地理優勢和租金低廉,成為數字創意產業集聚地。不可否認,部分城市高數值的區位熵可能與當地巨頭產業相關,即企業較少而呈現出偽“高集聚性”,故對于城市數量集聚的判斷還需多方數據佐證。區位熵在1.5~2(1.5<區位熵≤2)的共有17個城市,其中杭州(1.98)、深圳(1.93)及廣州(1.75)上榜的原因在于這些城市具有較好的互聯網產業基礎,匯聚了阿里巴巴、騰訊、網易等知名數字創意企業,為數字創意產業的崛起奠定產業基礎。與此同時,印度的海得拉巴、法國巴黎、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美國西雅圖、英國倫敦也均呈現出明顯集聚優勢。此外,美國紐約未進入前50位,排名69位,區位熵值逐年下跌,從2008年的1.26降至2017年的0.65。究其原因,紐約向外輻射力度加強,產業遷移及轉移趨勢顯著,一定程度導致實際集聚效果減弱,但紐約作為數字創意產業核心城市的象征作用仍然較強。總的來看,大型城市的資本要素豐富、制度完善、交通便利、人才豐富,為數字創意產業空間集聚提供保障;但一旦產業發展成熟,不再過度依賴大型城市提供的條件,或大型城市因集聚導致租金、空間、競爭等條件加劇,也會使得產業及企業轉移成為一種趨勢。(見表3)

2. 營收指標維度:全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集聚的差異格局成常態

對于新興數字創意產業而言,全球城市存在明顯的區域競爭差異。作為數字創意產業的物理載體,城市伊始就存在著各種軟硬件設施上的差距,倘若未抓住發展數字創意產業的機遇,不同國家城市間的文化與經濟差異將進一步擴大。亞洲核心城市的集聚力度較強,而美國呈現多城市中心凸起、綜合集聚能力強的特點。從營收總額集聚的區位熵來看,2017年全球城市整體數值偏小,可以劃分為五大梯隊:一是區位熵>2的城市。其中,美國的恩格爾伍德、拉斯維加斯、達拉斯、圣何塞的集聚優勢突出,中國的桃園、臺北、香港也顯示了集聚優勢;米蘭則在歐洲城市的集聚優勢突出,深厚的歷史積淀與藝術熏陶使意大利米蘭將“文化”基因嵌入到產業語境中,建起了數字創意產業的生態系統,成為國際設計創意中心之一。二是區位熵1.5~2(1.5<區位熵≤2)的城市。這些城市普遍具有高集聚優勢,如柏林、紐約及深圳表現較好,其中柏林2013年公布的2030年城市發展規劃方案,強調了利用創意釋放城市潛能,使柏林成為世界創意中心。三是區位熵1~1.5(1<區位熵≤1.5)的城市。如新北、東京、廣州具有較好集聚優勢。四是區位熵0.5~1(0.5<區位熵≤1)的城市。首爾、北京、新加坡、巴黎及倫敦等重要城市在此區間。而上海、悉尼及孟買等城市的區位熵均在0.5以下,與全球其他城市相比存在明顯弱勢。總的來看,在營收總額方面區位熵值大體與全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營收總額一致,具有較強相關性。不少美國城市盡管數量區位熵較低,但營收區位熵較高,彰顯了巨頭產業對數字創意產業集聚效應的重要影響;與此同時,資源集聚帶來的擴散效應助推地理位置相近的城市連點成片,從而不斷提高城市數字創意產業的集聚競爭力。(見表4)

3. 洲際比較維度:結構分化態勢與高度集聚優勢并存

數字創意產業的洲際差異呈現兩極分化態勢。地理區位差異是全球產業動態發展的結果,發達的洲際和城市會優先選擇高端產業鏈和先進的主導產業,以控制成本和保持領先,而落后的洲際與城市則分散在低端產業鏈,從而帶來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差距,并逐步轉化為城市差距、國家差距乃至洲際差距。以洲際為標準進行企業數量區位熵計算可知,亞洲城市數量及區位熵位居首位,前50位中占22位,總區位熵達39.65,但均值最低,說明亞洲城市盡管數字創意上市公司數量最多,但規模相對較小,未能形成強集聚效應。美洲城市數量及區位熵位居第二,前50位中占13位,總區位熵達到29.41,并且均值最高,達到2.26,表明美洲數字創意產業城市集聚絕對優勢突出。歐洲城市數量及區位熵與亞洲、美洲存在差距,歐洲城市呈現出向國家首都和中心城市集聚的傾向,但各國間城市集聚規模較小。大洋洲僅有3個城市入選,核心城市較少,尚處于發展中;而非洲沒有城市入選。此外,以洲際為標準進行營收總額區位熵計算可知,美洲城市獨占鰲頭,盡管上榜城市只有15個,但區位熵總計及均值遙遙領先于其他洲,特別是美洲數字創意產業的營收處于強勢壟斷地位。亞洲以20個城市上榜,31.38的營業收入及1.57的均值位居第二位,亞洲與美洲城市營收能力的差異顯示出亞洲城市數字創意企業綜合競爭力的不足。歐洲上榜城市12個,落后于美洲與亞洲。近年來歐洲在互聯網發展及新經濟發展下頹勢不斷,直接影響了數字創意產業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大洋洲入選2個城市,非洲僅有南非的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入選,可見當下洲際間數字創意產業競爭已呈嚴重分化態勢。(見圖3)

區位熵數據進一步佐證了當前數字創意產業的全球分布格局與演化規律。一是數字創意產業集聚具有典型的產業遷徙特征,一旦企業進入成熟期具有發展能動性,不再依賴大型城市提供的便利,低廉的租金與更廣闊的空間將吸引產業與企業進行轉移。究其原因,主要源于數字創意企業本身所處的發展階段和能動性。二是在數字創意產業發展中,巨頭數字創意企業的影響更大,城市或可通過提供租金減免等多種方式為巨頭企業進駐提供便利,并極大程度推進城市更新與城市發展。三是在洲際維度,全球數字創意產業集聚分化較為嚴重,亞洲城市數字創意產業數量占據優勢,美洲城市則在營收集聚上遙遙領先;同時全球核心城市數字創意產業集聚結構存在差異,美國城市綜合實力較強,而日本城市個體突出,中國城市則表現出強勢發展潛力。綜上來看,全球數字創意產業向大型城市集聚的演化趨勢明顯,依托于核心城市的豐富資源與區位輻射,周邊城市數字創意產業逐漸興起,為數字創意產業空間集聚提供了條件。

四、 全球數字創意產業集聚語境下的中國定位及其創新路徑

基于全球數字創意產業發展集聚格局與演化規律,本研究立足規模競爭力與營收競爭力兩大維度研判我國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潛力,明晰中國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與所處全球價值鏈的位置,探索適合我國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競合路徑。

1. 中國定位:厘清數字創意產業在全球格局的優劣勢

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數字創意產業是新一輪全球競爭的場域,在全新的語境中,發展中國家需要實時把脈全球發展趨勢與整體產業價值鏈格局,將自身發展同全球局勢接軌。我國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相對較好,在全球百強城市中上榜數量及營業收入處于優勢位置。在數量維度上,香港、北京、臺北、新北、深圳、上海、杭州、廣州等城市均上榜百強名單,其中北京處于我國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第一梯隊,企業數量及營收均居中國城市首位;上海作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長三角的核心城市,在數字創意產業發展中并未占得先機,相較于國際城市群的其他城市,2017年上海的數量區位熵僅名列46位,營收區位熵也較低,與上海建設國際大都市和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還有較大差距;上海周邊城市如杭州在互聯網及創意產業上發展較好,意味著長三角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相較之下,處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圳、香港等核心城市的集聚優勢顯著,應繼續推進與周邊城市的數字創意產業協同發展。總體而言,中國城市發展數字創意產業的優勢在于企業基數大,部分城市群的數量集聚度高,但與美國核心城市相比,企業巨頭缺乏與營收總體實力不足的弱勢明顯,距離國際一流城市尚有差距。與此同時,在全球數字創意產業頭部競爭態勢中,我國尚處于全球數字創意產業價值鏈的后端,在分布結構上,城市間協同效應不顯著臧志彭、伍倩穎:《世界四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結構演化比較——基于2001—2016年全球文創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載《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第3443頁。,亟待不斷提升集聚水平和集聚質量以及優化產業價值鏈。(見表5、表6)

2. 躍升路徑:中國數字創意產業集聚優化及其價值鏈躍升

通過對全球數字創意產業集聚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本研究從企業數量維度、營收指標維度、洲際比較維度對全球數字創意產業集聚進行了深入描述,并且采用區位熵的定量研究方法,研判了現今全球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情況與特征;與此同時,比對中國數字創意產業集聚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明晰了中國在全球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地位;鑒于此層層遞進的論證過程,最后將從核心城市集聚優化、數字創意產業價值鏈攀升、創意集群與產業集群協同、城市布局與治理優化四維度提出建議,以促進我國數字創意產業核心競爭力在全球格局中的進一步躍升。

其一,強化北上廣深核心城市聚焦優勢,推動制度創新與產業創新協同發展。數字創意產業集聚和城市經濟增長相輔相成,在產業集聚下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與扶持制度的疊加帶來城市經濟規模報酬的遞增變化,從而全面推動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當下我國數字創意產業正處于發展期,亟須制度創新與產業創新協同發展。(1)優化數字創意產業相關的制度體系,推動數字創意產業多元化、多層次集聚。前沿科技應用落后、文化市場流通不暢、產業集聚度低和文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是當前制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鑒于此,應加快出臺一系列制度設計與政策支持,引導和整合上下游文化科技資源,優化集聚模式與集聚效應,并通過財稅減免等政策紅利大幅提升數字創意企業基數、刺激企業創新行為,為數字創意產業后續發展提供支撐。(2)將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宏觀政策體系與城市發展規劃并置,推進三方協同發展。當前國內文化政策體系眾多,加之各個城市的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繁雜且具有交叉性。鑒于此,應確定各個規劃的優先層級和先后次序,以頂層設計為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指導方向,以城市發展為建設指南,以培育數字創意產業主功能為核心,合理拓展地緣空間,形成強勁的城市數字創意產業集聚網絡,發揮協同效應,從而提升城市競爭力。(3)厘清北上廣深核心城市的發展痛點,推動城市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差異化定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作為中國最高能級城市,不應陷入同質化發展陷阱,而應根據各城市文化生產要素稟賦狀況、文化科技資源的開發潛力以及新興產業布局,制定針對各個城市的科學發展規劃,實現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多元化格局,更應凸顯產業的梯度化,以形成城市群間數字創意產業的協同與優勢互補。

其二,利用“AI+5G”深耕“科技+創意”,助推我國數字創意產業價值鏈攀升。數字創意產業的創新能力與綜合競爭力的構建是發展的根本。科技創新被公認是決定一國或地區經濟走勢的最關鍵因素,左右著未來全球產業競爭格局。(1)加快前沿科技創新與數字創意產業的耦合化、跨界化及智能化的融合。文化數字化與創意科技化已經成為數字創意產業的核心驅動力,推動傳統制造轉向文化創造再到創意智造的產業轉型迫在眉睫。(2)緊抓5G、人工智能、物聯網、VR/AR等科技創新機遇,一方面利用AI、5G變革數字創意產業內容生產、運營環節, 優化主體創新,推動創新擴散,夯實制度支撐,重構全球數字創意產業價值鏈解學芳:《人工智能時代的文化創意產業智能化創新:范式與邊界》,載《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第4251頁。;另一方面,利用蘋果和谷歌兩大應用商店全覆蓋的優勢,推廣優質數字創意產品或文化App,同時加大“卡脖子”技術研發力度,在全球文化市場建立我國數字創意產業價值鏈網絡。(3)鑒于新一代科技革命浪潮以及新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為我國重構數字創意產業全球價值鏈提供了絕佳契機,在中美科技博弈的大背景下,應加快利用科技創新集聚優勢賦能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積極嵌入全球產業價值鏈,打破現有歐美壟斷格局,實現數字創意產業價值的生命周期增值循環,向全球價值鏈上端游走。

其三,加強數字創意產業競爭力,推進產業集聚向創意集群與產業集群協同進化。數字創意產業作為新興產業還停留在產業集聚狀態,加快助力產業集聚進化為“產業集群”和“創意集群”是關鍵。挖掘技術創新能力和打造品牌能力是全球領先企業的優勢所在,也是決定全球價值鏈上價值分配的決定性因素,積極嵌入全球價值鏈有利于我國數字創意企業短期內實現文化生產能力的提升,并連接全球市場、打通技術通道梅麗霞、王緝慈:《權力集中化、生產片斷化與全球價值鏈下本土產業的升級》,載《人文地理》,2009年第4期,第3237頁。 。一方面,扶持數字創意產業龍頭企業和培育中小微企業協同以形成城市集聚效應。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聚集和輻射作用,實現數字創意產業向外衍生和輻射,帶動整個區域數字創意產業的繁榮;利用數字創意產業的文化屬性和對知識投入更加依賴的特性,加快核心企業知識溢出效應的發揮,提高周邊數字創意企業的吸收和學習效率,從而擴大城市數字創意產業創新規模。另一方面,打造創新集群,從產業集聚邁向產業集群和創意集群,培育核心創新能力。低廉適宜的租金、建筑空間的優勢、數字創意產業的人力資源優勢、完善的產業鏈、政府及城市給予的制度優勢與優惠政策均是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但要跨越集聚進化到產業集群和創意集群,還需構建數字創意企業、科研機構、高校、創意階層等創新主體所構成的城市創新合作網絡和文化創新外溢生態,確保創新的可持續性。

其四,優化城市布局和治理能力,探索城市治理與數字創意產業聯動方案。以高速增長的城市群為核心的數字創意產業集聚經濟圈,成為我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重要載體。(1)借鑒全球發達城市群發展模式與治理經驗,提升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環渤海城市群的協同治理能力。從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來看,高能級城市在后福特體制下正在迅速成為文化生產的重要中心,而通過對美國硅谷和西雅圖、英國倫敦、日本東京、韓國首爾、印度孟買等城市群發展模式的科學借鑒,將有助于探索更符合中國地緣特色的城市群發展模式和治理體系。(2)立足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特色,加快城市文化新基建進程,特別是加大5G通信、智能設施、快捷交通等新型基礎設施投入,降低知識搜索和知識溢出成本,培育城市創新生態,引導研發資源向數字創意產業聚集。(3)優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現代化治理能力,促進城市數字創意產業深度轉型與城市更新協同推進。隨著城市群戰略轉型的開啟,文化要素、創意要素與互聯網要素全面融入城市建設,加速著城市內部產業的滲透與融合,并帶來數字創意產業更大范圍、更高程度的集聚,最大限度發揮結構關聯效應與近鄰效應,增加文化資源貢獻率與利用率,并提高專業化協同水平,形成高質量、特色化數字創意產業集聚;與此同時,提升城市文化認同感,在城市內打造可供創意人才永居永留的生活環境與精神家園。

A Study on the Urban Atlas of Global Digital Creativ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Chinas Innovation Approach

XIE Xuefang,?LI Lin

School of Humanities,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With creativity as the axi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context, the digital creative industry is becoming a strong driving force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urban development. This is a new field where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and cultural soft power coexist. On a global scale, the digital creative industry presents a significant feature of clustering in cities. Based on the data of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from 2008 to 2017, the paper explores the urban pattern and value chain evolution map of digital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its city location as well as its regional preferenc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reative indust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global agglomeration of digital creative industry into three levels: intercontinental distribution, national distribution and city distribution. In view of the trend of digital creativ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value chain evolu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deeply integrate the “technology plus creativity” by using “AI plus 5G”,optimize the urban layout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digital creative industry, promote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to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creative cluster, explore the symbiosis of cities and digital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improve the global value chain of digital creative industries in Chinese cities.

digital creative industry;?global city pattern;?value chain;?atlas

猜你喜歡
文化發展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誰遠誰近?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色婷婷在线播放|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亚洲视频无码| 国产91在线|中文|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欧美成人日韩|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国产乱子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亚洲综合第一页|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吧|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不卡无码网|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在线欧美日韩|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亚洲动漫h| 午夜精品影院| 日韩第一页在线|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毛片一级在线|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欧美色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久久精品丝袜|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国产欧美日韩18|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热久久国产|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久久黄色毛片| 制服丝袜 91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99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三页在线看|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欧美成人日韩|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亚洲永久色|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色播五月婷婷| 青青国产视频|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