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萍 王恒璽 李際會


摘 要:合歡是臨沂市園林綠化的重要樹種,近年來由于合歡枯萎病的侵染導致樹木逐步衰弱和死亡,數量急劇減少。本文對臨沂城區、縣區和景區內合歡樹受到侵染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并結合實際情況給予科學綜合防控措施。
關鍵詞:合歡枯萎病;調查研究;發生情況;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1115040
收稿日期:2020-10-23
基金項目:農業農村部華東都市農業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項目編號:HD201806)
作者簡介:魏萍(1979-),女,碩士,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植物保護。
合歡,又名絨花樹,落葉樹種,夏季開花,滿樹淡紅色絨毛狀,煞是美麗。是園林中良好的綠化植物,具有較高觀賞價值,深受廣大市民喜愛。前些年,合歡作為主要綠化樹種在臨沂市得到了廣泛種植,街道、公園、庭院和沿河綠化大量的栽植,入夏時節粉紅色的花樹便成為景觀。合歡在臨沂市雖然栽植已久,但許多綠化單位和管理部門對其病蟲害不甚了解,尤以枯萎病危害最重,沒有給予足夠重視,短短幾年內合歡枯萎病相繼發生,許多大樹衰弱、死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1?調查研究
1.1?調查范圍
臨沂市城區街道、濱河景區、庭院和部分縣區綠化合歡樹。
1.2?侵染癥狀
合歡枯萎病又稱干枯病, 主要是由半知菌亞門、細孢綱、鐮刀菌屬的尖孢鐮刀菌的一個變型(Fusarium axysporamf.sp.perni-ciosum)寄生所引起的土傳真菌病害,是合歡樹上的一種毀滅性病害,具有較強的致病性。對于植株長勢弱的,短短幾天枝干枯死;生長勢相對較好的,則發病緩慢。染病初期局部枝條干枯,后面的逐步引起樹勢衰弱。枯萎病往往在5月份入夏出現,先是表現1~2個枝條葉片失水萎蔫下垂,病葉變黃,一般先從枝條基部開始,并逐漸掉落,枝條隨即出現失水枯死[1]。
合歡發病初期,受侵染病皮含水量大,淺裂且有流膠現象,樹皮有腐爛發酵味。夏末秋初(8月份),在潮濕條件下,合歡樹皮開裂,含有淺黃色粘性物質,一段時間后變成肉紅色,為分生孢子堆,孢子隨風雨侵入其它枝干傷口,形成梭形下陷褐斑。橫截枝干,可見有變色環,邊材明顯變褐色,維管束變深,嚴重的木質部表面有褐色縱條紋,如果挖開土壤,會發現與病枝同方位的根皮層變褐腐爛(見圖1)。
1.3?侵染循環
病原菌菌絲體在土壤和植物殘體中越冬,春季回暖后開始傳染循環,溫度合適條件下,越冬菌可以侵入樹的根、枝干,入侵途徑多、速度快。因此,侵染癥狀一般在5月份開始出現,6—8月是發病高峰期,發病可一直持續到10月份。在夏季,如果環境條件適合,枝干的病斑將會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帶,直接從植株傷口處侵入,或者分生孢子隨雨水進入土壤后直接由根部侵入,潛育期為1~12個月,視樹齡大小和長勢有差別。
1.4?發生規律和發病條件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該病的發生與溫濕度、植株生長勢、生長環境、管理模式和栽植形式等因素有著直接關系。雨季高溫高濕環境利于發病,因為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傳播和侵染。地勢低洼不利排水、粘性或板結土壤均利于發病,因為大雨和灌溉水也能促進病原體的傳播,增加樹木的感染率[2]。
合歡樹的生長勢決定著抗病性的強弱,植株弱則抗病性差,易感染,發病、傳播快,植物枯萎癥狀表現較早;長勢強則抵抗力強,病菌潛伏或輕微發病。
對于合歡樹管理過于粗放會導致病害加重,如放任生長、土壤板結不松土、樹體有傷口不處理,均會引起樹勢越來越弱,若不及時澆水施肥,進行其它病蟲害防治,則會加重病害的侵染和傳播。所以管理過程中,過干、過濕、缺肥、灌溉和排水不及時都會影響合歡樹的抗病性,加大其發病率。
1.5?臨沂地區發病現狀
該病害在臨沂地區發生相對比較普遍,幼樹、大樹均可危害。在臨沂市綠化范圍內均有發生,包括濱河景區、縣區街道、公園和小區庭院等處,其中以道路兩側和廣場遮蔭樹發病最為嚴重;病樹率達10%以上,有的區域成片發病,造成多年生大樹枯萎死亡,尤其近年來夏季雨水頻繁,病死率大大提高,調查結果見表1。
從表1的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廣場和街道發病較重,而景區范圍內的發病率相對較低。原因分析:廣場都是作為遮蔭樹,樹穴較小、土壤淺薄,周圍都是硬化面,排水不順暢,不利于合歡根部生長,導致生長勢逐年衰弱,病害加重,引起大量干枯死亡;在街道和道路上往往是作為行道樹種植,街道的土壤堅硬,人為破壞和干擾因素多,土壤的透氣性差,排水不暢,也容易染病;景區范圍內相對環境較好,通風見光,土壤疏松,施肥澆水及時,對于病蟲害的防治也到位,發病率較低。
2?研究與防治
2.1?病原菌特性
合歡枯萎病病原菌是一種土壤習居菌,病菌可長期在土壤和病殘體中生存,凡是有病株發生的土壤不僅暫時不適合種合歡樹,即便輪作其它樹種甚至荒蕪3~5a后再種合歡樹,依舊會導致新植苗木感染患病,其頑固性可見極強。
合歡枯萎病是一種系統性維管束輸導病害,病原菌在維管束之內繁殖從而造成堵塞或毒害,一旦發生,病菌迅速蔓延植株全身,引起合歡萎蔫以致枯死。
在草坪中種植的合歡樹,因為草坪修剪較勤容易造成傷口;草坪澆水頻繁會導致植株周圍濕度較大,容易和土壤中的鐮孢菌引起交叉感染,從而加重病害的發生。
鐮刀菌為弱寄生菌,易從植株傷口入侵,合歡樹移栽和管理過程中應避免造成較多傷口,尤其是移栽過程中,傷根多且愈合慢,會大大增加侵染機會。
2.2?綜合防治措施
合歡枯萎病治理必須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盡快轉變“重治輕防”的防治觀念,從傳統的專注于病后“末端”防治模式向發病、感病、傳病的“源頭”防控路徑轉變,把合歡枯萎病科學防控的重心前移到栽前和栽時[3]。
2.2.1?加強植物入場病蟲害檢查
園林主管部門應規范合歡苗木的應用和調運,盡量避免在合歡枯萎病的高發區購買和調運苗木;施工工地堅決不能使用帶病的苗木,入場前專業人員應現場查看,防止帶病植株的栽植與擴散。日常管理人員應注意觀察,一旦發現病株,應立即使用甲托、辛菌胺等殺菌劑對發病葉片和樹干噴藥防治,并對樹基周圍的土壤消毒,極大程度地降低病株的影響。
2.2.2?優選抗病品種
從現有生存多年的母株中采種擴繁,從源頭讓合歡苗木具有先天抗病優勢,開展育苗規模化和種植常態化,供應綠化建設。在目前尚無遺傳工程培育抗病新品種時,這種現場比對、就地取材、實地選優是很有實際效果的。同時,呼吁學術界提高對合歡枯萎病的關注和重視,借助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等深入研究合歡枯萎病病原菌的致病性,進一步加強選育優良的抗病品種。
2.2.3?病株處理與減少菌源感染
園林管理中及時清除病死和重病株,減少侵染源。發現有超過1/3的樹枝上出現葉片變黃脫落情況,應及時伐除,并清除根部土壤,樹穴及四周土壤用甲托、五氯硝基苯等消毒,防止病菌擴散。
對于要植入草坪的合歡樹,栽植前應抬高地形、提早挖穴,采用高溫晾曬并土壤殺菌(五氯硝基苯),同時,注意拔除雜草,定期預防草坪病害。
2.2.4?科學栽植和養護管理
公園、花園和庭院栽植合歡樹時,以單株或幾株點綴為主。選擇適宜的生長環境,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區域,避免低洼處,合理種植密度,通風透光,便于管理且提高整體抗病性。
加強養護管理,提高長勢和抗病性。日常澆水、施肥等養護管理中減少傷口出現,出現傷口應及時涂抹愈合劑,以降低侵染幾率。同時注意安排好旱季澆水和雨季排水,春秋季使用有機肥以增強植株的生長勢,提高抗病力。
2.2.5?化學防治提早干預
除去土壤殺菌外,應提早對健康植株化學保護和對發病植株化學防治。在5—8月生長季節,對未發病的植株根部土壤進行預防殺菌消毒,使用內吸性殺菌劑,如70%甲托可濕性粉劑(WP)或50%多菌靈粉劑WP等,并且每10d左右灌根1次,連續施用2~3次。對于發病植株可通過內吸性殺菌劑輸液的方式輸入樹體內,可提高療效,同時注意交替或混合用藥,減少抗藥性。
可以樹干噴霧處理,每年4月中下旬合歡樹萌芽前后,及6—8月發病盛期,對全部合歡樹噴施防治藥劑2~3遍。
早春萌芽前(4月份以前),為防止健康合歡樹被侵染,噴施4°Bé~5°Bé的石硫合劑,防病、殺蟲、殺卵效果極好。
及時防治合歡樹木虱、吉丁蟲、天牛、銹病等病蟲害,避免復合侵染導致合歡長勢衰弱甚至死亡。
3?總結
本文在調查研究基礎上,掌握合歡樹枯萎病的諸多發病因素,對防控病害切實有效。在目前植物病害以“治”為主的防治技術中,很難有效治愈。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提前預防和綜合防治措施應發揮主要作用,進一步提高實際綜合防控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穎,賴永梅,尤月明.合歡枯萎病的發生與防治[J].山東林業科技,2004 (03):51.
[2]鄭小海.合歡枯萎病的發生與防治試驗初報[J].河南林業科技,2014,34(02):42-43.
[3]曹杰,柏超.合歡枯萎病的綜合防控技術研究[J].北京園林,2015,114(31):55-62.
(責任編輯?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