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昱汝
摘 要 國土空間規劃視野下的村莊規劃合理編制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有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利于和構建和諧社會,是規劃部門踐行科學發展的主要載體。因此需要本著服務農村經濟、服務農村百姓的原則,全面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基于此,本文闡述了國土空間規劃視野下的村莊規劃內容,對國土空間規劃視野下的村莊規劃編制問題及其措施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 國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內容;編制;問題;措施
1國土空間規劃視野下的村莊規劃內容
國土空間規劃視野下的村莊規劃是六大統籌、一大明確。其中六大統籌為統籌村莊發展目標、統籌生態保護修復、統籌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統籌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統籌產業和建設空間以及統籌村莊安全和防災減災,一大明確是明確規劃近期實施項目,具體表現為:①村莊發展目標,即需要落實各項約束性指標;②生態保護修復,即實施生態保護紅線,明確生態空間控制規則;③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即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和整備區,明確農業空間管制規則;④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即深挖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提煉特色,提出村莊景觀風貌要求;⑤產業和建設空間安排,包括產業發展空間、農村住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劃定有條件建設區;⑥村莊安全和防災減災,即各種災害的預防和應對措施;⑦明確規劃近期實施項目,即近期建設行動包括生態修復整治、農田整治、墾造水田、拆舊復墾、歷史文化保護、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及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1]。
2國土空間規劃視野下的村莊規劃編制問題分析
(1)村莊規劃編制基礎問題。村莊規劃基礎薄弱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是缺乏基本資料以及指導依據不足。由于各地的鄉鎮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進展不一,因此,在進行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缺乏農村地圖等必要的村莊規劃依據。
(2)村莊規劃編制脫離實際的問題。村莊規劃建設目的為方便群眾的生產生活,從而構建和諧的農村環境。但是很多地方在進行村莊規劃過程中忽視農民的主體地位,在規劃過程中農民參與也較少。如果村莊的規劃編制過程缺少與農民的互動,將會造成農民對于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的積極性降低,再加大部分規劃編制人員對農村情況缺少全面認識,勢必會影響規劃方案的科學性。
(3)村莊規劃編制缺乏科學性問題。很多地區在進行村莊規劃編制時普遍未能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導致規劃編制方案與農村實際脫軌,從而影響了規劃方案的執行。除此以外,由于村莊規劃編制人員的素質層次不齊,專業素養不高,也影響了規劃的科學性[2]。
3國土空間規劃視野下的村莊規劃編制策略
(1)合理布局。編制村莊規劃應根據城鄉一體化的戰略思路,以縣(市)域總體規劃、縣(市)域村莊布局規劃和鄉(鎮)域村鎮總體(村鎮體系)規劃等上位規劃為依據,結合村莊人口、農民生產生活習慣和交通地理位置等發展條件進行規劃。在村莊規劃中,要通過論證村莊在區域發展中的地位,確定市(縣)范圍內的村鎮體系的結構和布局。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合理確定村莊各項建設用地的布局、指標、發展方向以及村莊的各項基礎設施,包括公共服務設施——水、能源、污水處理;交通設施———公路、車站、停車場;以及通信設施和文體設施等的具體布局,使農村村莊布點規劃與縣(區)、中心鎮的規劃相銜接度,從宏觀上形成比較科學合理的城、鎮、村梯次布局。
(2)結合實際開展村莊規劃編制。不同地區的不同特點決定了在進行村莊規劃編制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地方實際,針對不同的地區采用符合地方特點的村莊規劃編制體系。科學的村莊規劃和建設,歸根到底是為發展經濟服務,因此,在進行村莊規劃編制中應考慮到農村經濟發展特點,針對不同區域的經濟特色展開規劃編制工作。
(3)科學編制村莊規劃方案。①完善編制內容。農業現代化是我國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因此必須不斷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根據國家政策和鄉鎮布局不斷調整村莊規劃編制內容。規劃編制內容必須以村莊分類指標體系為指導,結合規劃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以及地理位置等實際情況,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工作。②合理應用編制方法。村莊體系規劃對于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村莊體系規劃不但能給政府決策提供有效支撐,更能保證政府決策得以有效落實。因此,必須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村莊規劃編制技術規定,從而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完善現有的運行體系,以便于更好的處理村莊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4)村莊規劃編制要求突出村莊特色。村莊規劃編制需要對村莊特色進行調查與研究,從實際出發,利用村莊本身可利用的資源,靈活利用平原、丘陵、水網、海島等地形,充分考慮各地歷史文化傳統的延續,挖掘鄉村歷史文化遺存,突出鄉村風貌特色,重視農房建筑方案設計,延續當地風格的舊房改造、古屋修繕的設計方案,形成各具特色、整潔有序的新村風貌。
(5)村莊規劃編制要求保護生態。合理規劃村莊人口、資源和環境,安排產業結構和布局等,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村莊規劃的重要原則。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要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在村莊規劃中要貫徹可持續性原則,就要求人們根據可持續性的條件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每個村鎮在考慮和安排當地規劃時,都能考慮到這一規劃行為對其他村莊及其居民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那么人類與自然之間以及不同村莊之間就能保持一種互惠共生的關系,可持續發展就能得以實現。村莊規劃作為對地方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政府行為,具有一定的法律效應,必須要有前瞻性眼光和現代意識,要堅持高起點、高水平,真正為今后的長遠發展起到勾畫藍圖的作用,避免因為規劃的短視造成長遠建設的被動[3]。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國土空間規劃視野下的村莊規劃編制要求相關部門按照城鄉統籌的要求,本著區別對待、突出特色、保護生態、節約土地的原則,以廣大村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的開展規劃,從而促進村莊建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士光.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建筑發展,2019(9):45-46.
[2] 陸龍平.村莊規劃編制的意義、任務與要點[J].鄉村科技,2019(16):17-18.
[3] 蔡宇超.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村莊規劃發展道路初探[J].小城鎮建設,2017(9):48-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