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蘭
摘 要 金融風險可控是我國金融發展的主調,本文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提出一種新型可信金融安全信息平臺,這一平臺是對金融信息分析的創新,是基于區塊鏈的信用機制形成的金融安全創新機制。在介紹該平臺的同時,本文對區塊鏈技術和金融業融合發展的過程、特征進行梳理,并從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和金融市場發展的創新需求兩個層面,對未來的區塊鏈金融進行展望。
關鍵詞 區塊鏈 金融信息 金融安全
一、引言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十八大以來國家核心會議不斷強調的重要思想。2017年,國家更是成立超級監管機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各地政府也紛紛掛牌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定期發布金融穩定報告,公布相關金融行業指標,加之“P2P”“原油寶”等金融安全事件的社會影響,可以充分看到,在21世紀即將邁入第三個十年的今天,金融信息安全的重要程度不亞于金融創新,它是金融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金融事業已經發展多年,經過了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三個重要的技術階段,并隨著新技術的不斷迭代向著更加便捷、智能的方向發展,金融新業態層出不窮,我國社會對金融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升。新技術總是會帶來新變革和新機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創新應用不斷落地,對于金融業尤其是金融安全來講,區塊鏈有其特殊的意義。區塊鏈自誕生之日起,便天然擁有去中心化、不可逆的信用特質,被認為是推動金融信用改革的重要底層技術之一。本文通過提出一種新型的可信金融安全信息分析模型,論述區塊鏈技術在金融信息安全中的重要性和應用前景。
二、可信金融安全信息分析模型
新型的可信金融安全信息分析模型是在傳統金融系統信息安全服務平臺的基礎上,疊加區塊鏈分布式技術,減少金融信息流動和中間交互環節,并通過不可逆的密文轉化,提升金融信息透明度,降低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對于金融監管機構來講,應用這一信息分析模型可以有效提升監管效率;對于金融市場中的決策需求者來講,應用這一信息分析模型可以有效減少決策成本,并且有效避免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決策失誤,并達到對風險行為進行預警的目的。
(一)模型簡介
這一類可信金融安全信息分析模型基于共識算法與分布式賬本,其中共識機制是區塊鏈技術實現賬本分布式存儲和維護更新的關鍵,可以讓系統內所有參與者共同使用、維護同一套“賬本體系”,實現“交易即結算”,完全去中心化。模型可分為數據層、分析層和決策層三層,其中數據層和決策層的金融信息和需求均經過加密后在鏈上存儲,而系統內的交易和市場動作均通過鏈上操作進行,實現真正的監管閉環。
(二)基于區塊鏈的金融安全信息分析優勢
相較于傳統的金融安全信息平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可信金融安全信息平臺優勢明顯。
首先,平臺信息完全透明。金融是區塊鏈技術最先落地的行業,也是目前應用場景最多的行業。區塊鏈金融行業參與者眾多,包括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公司和區塊鏈公司。區塊鏈金融的信息透明化是重要的行業變革吸引力和方向,雖然并不是完全基于創新的技術,到那時區塊鏈技術已經成為行業信息流通的重要手段,促進了交易撮合、信息采集分析、權益登記流通的便利化。
其次,平臺信息可溯源、不可篡改。在數據化時代,金融市場參與者的各類憑證和信用信息是其自由交易的基礎和保障,但是數據的安全問題已經是21世紀公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智能化時代,區塊鏈對金融領域的一系列改變,包括能使金融信息和金融數據具有不可篡改、可確權、可溯源等特性,具備劃時代的意義。在區塊鏈發展早期,純區塊鏈架構單一且容易導致數據冗雜,是無法滿足金融市場交易性能要求的,但是基于混合式技術架構的平臺能實現金融系統的規模化升級,形成了智能化時代技術嵌套發展。
此外,平臺參與方高效率鏈接與協作。區塊鏈平臺并非是對金融業務的簡單“上鏈”,而是通過流程優化和組織體系的升級實現整體的提質增效。信用是金融發展和持續的、重要的、根本的核心要素。區塊鏈將信用設施由線下轉化到線上,在大幅度降低信用成本的同時,還強化了信用聯系。多方共享的特性是其高效率聯結和協作的重要基礎。
三、基于區塊鏈的金融安全應用前景
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的主題就是區塊鏈技術,習近平總書記更是突出強調了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作用,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是會議定調的重要方向。國家對區塊鏈技術的重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同時各類區塊鏈概念層出不窮,社會資本瘋狂涌入。但是區塊鏈的應用遠遠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從金融信息安全發展的角度看,目前基于區塊鏈的金融安全應用仍然處在探索和形成典型案例的階段。在供應鏈金融、跨國支付、票據轉讓、“監管沙盒”等金融領域,雖然部分用到了區塊鏈技術,但是相關平臺仍有待進一步完善。關于區塊鏈在金融信息安全領域的應用前景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大方面。
一是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求。國內國外均處于尋找新動能的發展期,全球經濟形式并不樂觀,國家自2018年提出新基建以來,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成為被看好的未來的重要增長需求點。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屬于新基建的重要分類,一方面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將進一步促進我國金融的創新發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的能力;另一方面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提高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實現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齊頭并進。區塊鏈目前已經是“監管沙盒”等金融監管科技的重要支撐技術,未來隨著央行DC/EP法定數字貨幣的落地,會帶動我國支付系統和征信系統全面升級,區塊鏈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中仍大有可為。
二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創新需求。我國金融市場自1997年確立分業監管以來,不斷在跑步前進和小步試錯中實現新發展,未來要進一步接軌國際市場,確立人民幣在全球的重要地位,融合發展是必然的趨勢。未來,區塊鏈可以憑借先天優勢發揮其在金融市場融合發展中的技術支持作用。基于我國當前豐富的金融業務應用場景和需求,未來將會裂變出一系列基于鏈與鏈的創新發展。在電子存證、供應鏈票據、供應鏈金融、集約化風控平臺的基礎上,隨著區塊鏈技術與金融的進一步融合,區塊鏈未來將在貿易融資、跨國支付、地方資管等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結語
目前,在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金融創新和技術發展愈發密切。21世紀,金融業在技術疊加的創新突破上不斷呈現出新成果,區塊鏈作為一種集成式的技術,對行業的適應度和融合度是值得期待的,“區塊鏈+金融”的大時代也需要更多場景探索和應用發展。
(作者單位為北京博源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劉凌晨,程宏宇.區塊鏈金融理論與應用進展綜述[J].管理現代化,2020,40(05):111-113.
[2] 馬征.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監管科技應用探析[J].金融發展研究,2020(09):82-85.
[3] 李佳佳.區塊鏈重構數字經濟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研究[J].國際金融,2020(0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