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精神”的充分體現。本文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從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內涵及作用入手,分析了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現狀及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進一步提出相應優化措施,從而更好的促進其發展。
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優化;措施
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是高校的“隱性課程”,其在培養學生健全人格、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優化校風、弘揚正氣、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是高校綜合實力的體現。因此,優化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提升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品質和內涵迫在眉睫。
一、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內涵及作用
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是一種“以校園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塑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為目的,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在高校開展的一系列活動”[1],其涵蓋范圍廣泛,有學術科技、文化藝術、體育運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各種類型。
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行為引導的“第二課堂”,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是豐富大學校園多樣化的重要途徑,是高校文化品味和辦學效果的充分體現。因此,校園文化活動對高校思政教育、人才培養、辦學發展等方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現狀及問題
隨著國家教育、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快速發展,高校對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形式也越來越豐富,盡管如此,當前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中仍舊存在一些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創新度不夠,缺乏吸引力。當代大學生大都是90后、00后,他們思維活躍,個性張揚,對新事物充滿興趣和熱情,更青睞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而目前高校的很多校園文化活動內容和形式陳舊單一,重復率高,很多活動都是一年一年傳承下來的,活動形式內容變動很小,甚至有的直接照搬照抄,缺乏新意。沒有隨著時代發展而改變,沒有考慮學生的個性,更沒有系統考慮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各種需要。
(二)泛娛樂化,缺乏主題導向性。很多高校校園文化活動類型過于娛樂化,純藝術體育類項目過多,層次不高,缺乏思想性、知識性,主題性不強,很少有活動能和大學生專業知識和未來發展相融合,沒有起到引領學生思想和促進學生發展的效果。有些活動為了營造氛圍,甚至隨意扭曲歷史、惡搞名人、丑化領導等。
(三)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功利化較強。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單一性與學生日益個性化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是導致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之一。他們沉迷于“快餐式”生活中的網絡游戲和碎片化信息,熱衷于過“洋節”,反而忽略了中華傳統節日,很多傳統活動學生并不感興趣。
大一新生初入校園,參與活動積極性很高,大二相對比較被動,大三大四由于考研、就業、從眾等原因幾乎很少參與校園文化活動。除此之外,還普遍呈現學生骨干、性格外向的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而其他學生參與積極性較低的現象。有些學生參加活動的目的僅僅為了得到綜合測評加分、榮譽獎勵,如果沒有這些,就會大大降低活動吸引力。學校為了呈現較好的活動效果,強制學生參加,導致學生產生抵觸心理。
(四)各類保障機制薄弱
1.忽略頂層設計。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大多都是團委老師和學生組織主要干部進行組織策劃,他們往往還承擔著學生管理事務、自身學業等壓力,難以在校園文化活動設計上過多的花心思、動腦筋。大多數活動缺乏整體理念,沒有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2],沒有對活動主題、方式、內容、對象等方面進行深入調查和分析。很多高校盲目開展一些活動,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只重視短期效果,不顧長遠影響,忽略了活動的思想教育功能,使校園文化活動出現亂無頭緒和放任自流的情況。
2.缺少指導教師。由于學校專業設置的局限性,導致很多校園文化活動沒有專業老師指導,學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自娛自樂”,導致活動檔次較低,活動效果不佳,學生難以得到技能提升,育人功能難以實現。
3.缺乏資金投入。有些學校由于各方面原因,對校園文化活動的資金支持較少,經費來源渠道單一,數量少,資金壓力大,活動場所狹小、活動設施不足,影響了學生的活動參與量。受資金限制,有些活動經費只能通過商家贊助,活動中布滿商家宣傳標語,拉低了活動檔次,影響了學校氛圍,使活動效果大打折扣。
4.缺少激勵措施。很多學校不重視對校園文化活動組織者和參與者的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沒有規范的激勵標準,激勵因素單一,激勵方式隨意性較大,激勵不及時,導致組織者和參與者積極性不高。
(五)品牌特色不突出。品牌是打造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標志,是一種有價值、有特色的無形資源,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雖然很多高校的活動日益多樣化,但形式內容比較單一,沒有根據自己的歷史背景、專業設置、學科優勢、辦學特色和地域環境開展相應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缺乏學校特色,千篇一律,缺乏認同感和影響力。
(六)宣傳力度不夠。活動前期宣傳可以有效提高活動的參與度,活動中宣傳可以增強活動的影響力,活動后宣傳可以將活動進行總結和升華,因此宣傳對于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來說相當重要。但是很多高校不重視宣傳,宣傳方式單一,宣傳范圍局限,甚至很多本校學生都不知道學校舉辦過哪些校園文化活動。
三、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優化措施
優化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可以有效提高活動檔次,激發參與熱情,豐富校園生活,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養綜合素質人才,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體措施如下:
(一)創新活動理念,豐富活動形式。高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應當注重多樣化、時代化、科技化等,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結合時代發展,充分考慮本校特色,把握學生成長規律,有效利用新媒體,創新活動形式。例如開展“文明校園”、“科技校園”、“綠色校園”[3]等與新時代緊密相關的活動,開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順應社會需求的活動。傳承下來的活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當每年根據之前經驗進行創新改進,讓舊活動散發新生機。
(二)明確活動主題,提高活動品味。高校應當將校園文化活動與校風學風、文化傳統、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緊密結合,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指導,以道德教育為舉措,以學風建設為核心,開展主題性強、積極向上、正能量的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活動的育人功效。
(三)緊扣學生需求,激發參與熱情。高校應當根據學生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興趣等設置各種類型豐富的符合學生專業特點和需求的活動,比如針對大一學生,多開設文體類、思想教育類活動,對于大二學生,多開設科創競賽、社會調研類活動,大三大四則多設置考研、就業相關的活動,例如模擬招聘、簡歷大賽、考研講座等。
學校可以將“參與管理”[4]引入到活動中來,通過調查問卷、座談會、個別訪問等形式了解學生對校園文化活動的需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不僅成為校園文化活動的參與者,更成為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讓學生提出思路和建議,參與活動全過程,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最后由老師進行審核,選擇組織學生真正喜歡、需要的活動。
對于帶有競賽性質的活動,需要強化參與者歸屬,讓個人之間的比賽轉化為團體之間的比賽,吸引觀眾參加,增強凝聚力。對于一些帶有強制性的活動,學校要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主動自覺的參加到活動中來,避免學生有逆反心理。
(四)強化保障機制,提升活動質量。高校應當建立規范的活動管理制度、教師指導制度、資金投入制度、活動激勵制度等,完善校園文化活動機制,切實保障活動穩步運行。
1.注重頂層設計,加強活動管理。除了團委老師和學生組織主要干部以外,輔導員老師等其他學生工作管理者都可以成為活動策劃者。部門之間、師生之間應當分工明確、相互交流合作,共同促進校園文化活動的發展。學生會、藝術團、學生社團組織等是學校聯系學生、組織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紐帶,也是各種活動的活躍者,是校園文化活動中的重要力量,必須加強對學生組織的管理與指導,加強組織內部建設,鍛煉學生組織能力,讓學生大膽思考、謀劃、創新,真正發揮學生組織的作用,助力校園文化活動開展。
在活動策劃組織之前,先對活動主題、方式、內容、對象等方面進行深入調查和分析,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設計活動。活動中加強監督和指導,活動結束后,開展各種類型的活動評價,讓學生提出意見和建議,學校及時反饋,并在新活動的設計中運用可行建議。
2.聘請指導教師,加強科學引導。高校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樣,對于一些專業性較強的科技類、創新創業實踐類、藝術類等活動,應當注重專業指導教師的主導性,聘請專業教師,加強科學引導,提升活動質量,讓學生學有所得。
3.加大資金投入,提高活動檔次。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合理的經費支持是活動運行質量的關鍵,因此高校應當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尤其應解決好活動場地、設施等基本問題,甚至可以建立專門的活動基地,保證活動順利開展。
4.制定激勵標準,創新鼓勵機制。高校應建立一套規范的校園文化活動激勵機制,不僅要給予物質激勵,更應重視精神激勵,發揮榜樣效應,使活動成果與個人發展掛鉤,從根本上提高活動策劃者、活動主體、指導老師等人員的參與積極性。
(四)傳承精品活動,打造特色品牌。打造特色活動品牌,可以增強師生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提升高校的知名度與凝聚力,傳承學校精神,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和校園文化,進而形成良性循環,促進學校更好更快地發展。因此高校應當根據自身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學校優良傳統文化、當今時代發展需要等確定自己的品牌定位,讓品牌活動成為學校的一張靚麗名片,廣為傳播,深入人心。
(五)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學校影響。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宣傳主力軍是大學生記者團,因此學校應當配備專業的校園活動宣傳工作負責老師,加強對大學生記者團的指導和管理。隨著時代發展,單純文字宣傳已經太過單一,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相結合的方式更具有時代特色。除了通過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官方媒體對校園文化活動進行新聞宣傳之外,學校還應借助全校師生的力量,鼓勵老師和學生通過微信、QQ、微博等自媒體積極宣傳學校活動,拓寬宣傳渠道,實時發布信息。除此之外,懸掛橫幅、發放活動宣傳單、制作電子邀請函、拍攝活動宣傳片、統一活動服裝等,也能對活動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
四、結語
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對于高校文化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高校應當努力優化創新校園文化活動,不斷打造出有思想、有內涵、有品位、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陶冶、引導、激勵、教育當代大學生,為國家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仝國斌.師范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9)
[2] 尤偉杰.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頂層設計路徑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3):141
[3] 王思佳.泛娛樂化背景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問題探究[D].黑龍江大學,2018:35.
[4] 馮麗輝.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湖州師范學院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5,(6):78
作者簡介:于慧,女,漢族,山東人,碩士研究生,單位:山東財經大學燕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