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小學作為基礎學科得到非常多的關注。數學作為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生的認知差異會導致學習質量各不相同。本文通過對學生的認知差異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對通過認知差異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提出個人觀點,希望為關注小學數學教學的人群帶來參考。
關鍵詞:認知差異;小學;數學教學
引 言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通過小學數學教學能夠在增加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學會通過數學的視角進行思考,抽象的數學知識會根據學生認知差異的不同而導致學習效率出現偏差,只有遵循學生認知差異才能夠在數學教學中完成因材施教。因此,有必要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優化進行分析。
一、小學學生認知差異分析
(一)認知目標差異
在小學教學階段中,雖然小學數學概念無論是抽象性還是邏輯性都不復雜,而且小學數學解題過程中運用的知識點也相對比較單一,但是由于不同學生其本身的認知能力存在差異,所以每名學生的學習效果各不相同。在學生的眼中,小學數學學習前期非常簡單,所以會有很多學生出現對數學重視不足的情況,此時部分學生便會疏忽數學學習,當學生發現自己難以跟上數學教學時,就會導致數學成績出現下滑的情況,這便是不同學生認知目標差異帶來的影響,只有學生明白提前明白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難點所在以及數學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夠使數學教學變得更加簡單。
(二)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
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啟蒙階段,能夠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學生不僅能夠完成學習習慣的養成,還能夠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通過對數學題目的不斷思考,能夠令自身的思維能力在思考過程中不斷提升。當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其看待事物的方式與角度便會隨之發生改變。
(三)數學思維能力的差異
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往往面對很多問題條件時便會出現無從下手的情況,此時學生便會處于迷茫的狀態。而學習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便能夠結合自己以往學到的知識對數學題目進行解題,這種情況的出現并不是兩者智商上的差距,而是學習效果與思維能力上的差別,學習較好的學生能夠在看到題目時聯想到自己以往學習過的內容,并通過抓住問題核心來找到問題的解決思路,從而解出數學問題的答案。
二、小學數學教學優化方法
(一)課堂設計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個人情況找出新舊知識的切入點。在教學開始前,教師要提前對學生情況、知識儲備、思維能力等方面進行了解,然后根據認知差異制定針對性教學方案。而且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的不同,將教學期間的重點內容進行合理分配,確保學生能夠跟上教學進度。教師作為整個數學教學工作的制定者,在教學工作開始前,還應該增加對課本的了解程度,通過掌握教材的編寫特點與教學意圖,明確章節知識點間的關聯性,從而將教材的教學效果完全發揮出來。除此之外,通過數學教學設計,教師還能夠為學生設置學習興趣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帶來的樂趣[1]。
(二)課堂地位轉換
為了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小學數學教學應該打破傳統教學的限制,將課堂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落實以人為本,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激發出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從而令學生養成自主學習數學的理念。在課堂教學期間,教師能夠通過舉一反三以及情境創設等方法,使學生在課堂中解決數學問題時優化自身的發散性思維,思維模式的改變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提升。例如,在“完美的圖形——圓”的教學期間,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回想生活中圓的事物并帶到課堂中,讓學生在學習時獲得更多課堂參與感。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對數學應用的啟發。
(三)師生互動學習
傳統課堂的教學方法相對比較枯燥和固定,這會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差異,對數學課堂中的教學進度進行把控,并通過強化師生在教學期間的互動,在數學課堂中營造出輕松的學習氣氛,從而將學生的數學積極性激發出來。通過對教學進度的控制不僅能夠保證教學任務順利完成,還能夠根據學生特點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數學知識。例如,在“分數乘法”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多設置簡單的問答環節,以此來和學生進行互動,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探究。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教學方式必須保證問題難度的合理性,若問題難度過高就會喪失互動效果。
(四)多元化教學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多種教學方法應用到教學中,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能夠在教學期間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愿意主動融入數學課堂中。而且根據學生認知差異還可以使用不同教學方法來增加教學效果。例如,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教學中,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對視頻、幻燈片等教學資料進行播放,教師則在播放過程中進行補充說明。讓學生對運算過程擁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之下,通過動態教學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運算方法,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提供基礎條件。需要注意的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教學,教師需要在制作課件時將所有運算步驟進行分解,這樣才能夠使運算過程變得更加清晰。除此之外,為了確保數學教學質量,教師還需要對其他教學方法進行研究,確保在面對任何學生時都能夠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2]。
結 論
總而言之,由于不同學生認知有所差異,所以每個人的學習質量都有所不同,教師在數學課堂中,應該遵循認知差異來優化數學教學,這樣才能使教學質量得到保障。相信隨著更多人了解到認知差異帶來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學一定會變得更加輕松。
參考文獻
[1] 劉明昌.基于認知能力培養的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淺談[J].天津教育,2020(30):15-16.
[2] 魏芳.運用具身認知理論 提升數學思維能力[J].小學數學教育,2020(20):7-9.
作者簡介:徐紅,性別:女 -出生年:1980 ?籍貫到市:山東省青島市人,民族: 漢,職稱:無 學歷:大學本科 ?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