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華 烏蘭格日勒 王天泥
摘 ? 要:文章通過對我國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發展及其現狀特點進行總結分析,歸納出當前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最后從推廣主體、推廣客體、推廣對象、推廣渠道、推廣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推動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發展的相應策略。
關鍵詞:民族文獻;閱讀推廣;閱讀推廣活動;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2.1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009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literature reading promotion, generalized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nd then put forward developing strategy for further promotion concerning promoting subjects, objects, the target, the channels, and forms.
Key words national literature; reading promotion;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library
全民閱讀推廣在我國已經開展多年,全民閱讀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閱讀推廣已發展為當前各級各類圖書館的核心業務,每年均開展豐富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效果顯著。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是全民閱讀推廣工作中的組成部分,近年來不僅受到業界的關注,各地圖書館也開展了越來越多的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但相對而言,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在全民閱讀推廣工作中仍然屬于薄弱環節,需要大力加強,推進其發展。尤其應加強開展各類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吸引更多人來閱讀了解民族文獻。
1 ? 民族文獻閱讀推廣的發展及其現狀特點
民族文獻指的是反映各民族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宗教、文學、藝術、天文、地理、醫藥等領域發展和取得的成果的各類文獻資源。就我國而言,民族文獻也包括漢族文獻。但基于當前閱讀推廣工作發展情況,本文所指民族文獻更側重于各少數民族文獻。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即是為促進人們閱讀民族文獻而開展的不同形式的活動。
1.1 ? ?我國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工作的發展
我國的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是隨著全民閱讀推廣工作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我國全民閱讀推廣工作開展多年來,已日益受到重視,全民閱讀多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等的出臺,以及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等機構的積極主導推動,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我國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工作的發展。
重視閱讀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我國圖書館界也一直提供和開展促進人們進行閱讀的相關服務和活動。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立“4·23世界讀書日”和國家相關政策實施等的推動影響,閱讀在我國更是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2006年,中國圖書館學會科普與閱讀指導委員會成立。2009年,更名為閱讀推廣委員會。圖書館作為全民閱讀推廣的主力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2016年4月,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新增設了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專業委員會。這在我國民族文獻閱讀推廣事業發展中顯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事件,其表明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得到更多重視,我國圖書館的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工作也在全國范圍獲得更好地領導和規劃。根據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專業委員會的主要工作職責,其不僅可為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提供理論支撐,還能指導和協助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開展相關實踐活動,推動圖書館在民族文獻閱讀推廣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圖書館學會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專業委員會成立后,圍繞推進民族文獻閱讀推廣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申報研究課題,編寫閱讀推廣人教材,面向全國進行主題征文,舉辦學術論壇等。如2018年、2019年,已先后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召開兩屆“圖書館與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學術論壇”。在中國圖書館學會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專業委員會的努力推動下,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受到更大重視,近幾年來,我國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工作有了明顯發展,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在各地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也開展得越來越多。
如黑龍江省圖書館近年來在收集保存民族文獻收藏基礎上積極探究開展少數民族閱讀推廣活動,主要舉措包括每年不定期開展5-8場民族專題講座,以“真人圖書”形式與讀者分享少數民族家譜、非物質文化遺產,舉辦少數民族文獻展,播放少數民族系列紀錄片,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推介少數民族文獻,以及推出東北少數民族文獻數據庫等[1]。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圖書館自開館就一直十分重視少數民族文獻工作,十幾年來館內少數民族文獻存藏量有了很大提高,少數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也日益豐富,雖然還處于剛起步的初級階段[2],但積極通過地方文獻交換平臺、講座、“紅河的月亮”服務品牌活動、各分館陣地服務開展少數民族閱讀推廣活動,并聘請少數民族文化專家參與少數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工作,建設少數民族文獻數據庫等舉措進行少數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在2018年12月正式啟用了地方民族文獻中心,其中專設了地方民族文獻閱覽室、民族民俗專題展示區域[3]。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官網發布的每月讀者活動安排信息,該中心經常舉辦的“八桂講壇公益講座”“廣圖展覽”“悅心·讀書會”等活動也納入了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方面的內容,如邀請相關領域名人講述廣西民族歌曲創作、廣西壯族山歌文化、嶺南少數民族民俗等,舉辦廣西少數民族古籍保護成果展,開展傳統民族文化VR體驗活動,邀請少數民族作家擔任讀書會導讀嘉賓,通過微信在線有獎答題活動推廣“廣西民族民俗”數字資源庫等。盡管如此,仍需注意到,在該中心舉辦的全部讀者活動中,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方面的活動數量、頻次明顯比較少。
筆者于2020年6月從中國知網、維普資源網、萬方期刊全文數據庫中以“民族文獻閱讀”“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檢索近年來發表的論文,得到的檢索結果均為2016年以后發表。在對檢索結果經過篩選后得到的24篇論文中,發表于2016年的為2篇,發表于2017年的為6篇,發表于2018年的為11篇,發表于2019年的為5篇。從內容來看,其中有9篇是以某一圖書館的相關實踐活動為例進行分析研究。從作者單位來看,論文作者基本都是來自圖書館,且大多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圖書館,包括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這顯示我國圖書館已成為民族文獻閱讀推廣中最為主要的力量。
1.2 ? ?呈現的現狀特點
目前,我國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呈現出以下特點:
(1)明確的地域性。我國開展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地區如內蒙古、寧夏、云南、廣西、貴州、西藏、新疆等省,以及其他省市中的自治州、自治縣等少數民族聚居地。這些地域生活著我國的大多數少數民族,民族文化氛圍濃厚,民族文獻資源豐富,為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環境。從政治經濟角度來看,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多位于邊疆,線長面廣、地廣人稀,經濟發展尚不發達。這也導致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有了更多挑戰,起點低,發展慢,想要達到理想成效就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2)鮮明的民族特色。我國共有56個法定民族,漢族為主體民族,其他55個民族屬于少數民族。這55個少數民族的人口有多有少,多的超過1600萬人,少的還不到5000人;有的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和語言,有的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語言而沒有民族文字,有的民族卻使用著多種文字;各民族文化也是各具特色,有著各自的民族節日和習俗,在服飾、建筑、飲食、音樂、舞蹈、宗教、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方面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并由民族文獻集中反映出來。因而,在民族文獻閱讀推廣中,這些民族特色也成為最引人注目的亮點。
2 ? 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我國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起點低,發展慢,從當前看,依然面臨著多方面的問題與挑戰。
2.1 ? ?現藏民族文獻資源難以滿足閱讀需求
民族文獻資源是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中的最基本要素。我國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豐富璀璨的文化成果,產生了大量類型豐富的民族文獻資源,其內容所涉及學科領域也十分廣泛。但是,得到有效保存和利用的民族文獻資源總量卻相對有限,很多民族文獻資源都散落在民間或湮滅于歷史長河中。而從當前出版環境來看,我國民族文獻資源的出版總量偏少,普及率低,且其中半數以上為教材,其余又大多是整理和搶救民族文化類圖書,普及科技的圖書和日常生活實用類圖書都十分稀少,導致產出與受眾需求脫節[4]。如此,使得可用作閱讀推廣資源的民族文獻就非常有限了。即便是位于民族文獻資源相對豐富的民族地區、民族文獻收藏較為集中的圖書館,其館藏民族文獻資源在總館藏中所占比例依然很小,而且還存在種類不全、體系不完善的問題。如湖南省常德市圖書館的總藏書中,土家族、維吾爾族以及回族的文獻分別占3%、2%、1%,而常德市有33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有53萬多人,在全市總人口中約占8%[5]。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盡管近年來圖書館已加強對民族文獻的搜集、整理、保存和利用,如編制出版民族文獻書目,對相關館藏進行數字化,建立機讀目錄和專題數據庫,但現藏民族文獻資源的數量和內容依然嚴重滯后于人們的閱讀需求。這已成為制約我國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工作更好發展的重要因素。
2.2 ? ? 推廣對象群體極為多元化,參與度低
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是全民閱讀的工作內容之一,活動面向的對象應是全體社會公眾,包括民族文獻所對應的本民族群眾和其他民族的廣大讀者。而我國各民族的文化習俗、語言文字、審美偏好都各具特色,不同讀者群體之間的閱讀能力、閱讀需求存在較大差異,部分人閱讀意識淺薄、閱讀條件差勁、閱讀能力低下,這給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帶來了很大挑戰,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發展。一項針對云南省人口較少民族的閱讀狀態的調研指出,60歲以上人口較少民族老年人的文盲率頗高,識字率不足65%;80%的人口較少民族群眾從未接觸過圖書館這一類主流閱讀場所,大部分進城外出務工人員對利用圖書館方面知之甚少;中小學的人口較少民族少兒群體課業繁重,平均每周課外閱讀時間不超過1小時[6]。目前,在我國,閱讀民族文獻的群體通常是對民族民俗文化感興趣的人士,或者是在與民族學相關學科和民族歷史文化領域工作學習的研究人員、教學人員以及學生,一般大眾在民族文獻閱讀中的參與度明顯較低。這樣的現狀顯然令人堪憂。
2.3 ? ?推廣方式有待豐富,宣傳力度和廣度亟待增強
我國各地的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目前還主要是圖書館在開展,關注此項工作并參與其中的社會力量較少,投入的力度有限,輻射的廣度有限,往往取得的效果不太顯著。如當前存在的一大常見問題,圖書館對館藏的民族文獻資源未能及時地進行宣傳推廣,導致讀者并不知道圖書館中有這些民族文獻資源,就更不知道如何去有效利用這些資源。推廣形式也較為傳統單一,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書目推薦、專題數據庫、展覽、講座培訓等單向進行的推廣,與讀者進行充分有效互動的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較少。而且整體來看,所開展的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次數較少,間隔周期長,持續性差,大型推廣活動、品牌化的活動也相對較少。
2.4 ? ?推廣人才明顯缺乏,且水平有待提升
在全民閱讀推廣中,閱讀推廣人的培育得到了高度重視。不僅有中國圖書館學會組織定期開展“閱讀推廣人”培育行動,各地也紛紛推出閱讀推廣人、領讀者等相關計劃,大大推動了全民閱讀推廣方面的人才隊伍建設。然而,能夠適應民族文獻閱讀推廣的人才卻依然明顯缺乏。民族文獻中有大量非虛構作品,且有不少使用的是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對很多人來說可造成閱讀障礙。而閱讀推廣人如果不能掌握民族文獻資源所反映的主要內容,就很難做好相關推廣工作。實際工作中,少數民族讀者是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重要對象,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群眾主要使用的是本民族語言進行交流,而如果閱讀推廣人不會其語言,也很難做好民族文獻的閱讀推廣。從當前我國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最缺的是民族文獻專業的專職人才,以及掌握包括少數民族語言在內的多語言能力的人才。除此之外,其他有助于做好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組織與管理的能力水平也亟待加強。
3 ? 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組織與管理策略
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是一項涉及多個方面且環環相扣的工作,往往需要面臨諸多挑戰。如民族文獻讀書會的活動組織就涉及到前期宣傳、文獻準備、人員培訓、組織形式等方面[7]。要想做好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組織與管理,可以先從回答以下一系列典型問題來著手:誰來推廣?確定推廣活動的主體;推廣什么?確定推廣活動的客體;向誰推廣?確定推廣活動的對象;如何將民族文獻的相關信息傳遞給讀者?確定推廣渠道;如何在活動中展現民族文獻資源?確定推廣形式;如何提升活動效益?確定推廣手段。由此,結合當前實際,圖書館等在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組織與管理方面可采取以下策略。
3.1 ? ?開展多方合作,實現多元主體參與推廣
目前我國的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主要由圖書館開展,尤其是民族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力量相對來說較為單薄,人力、資金、資源等方面的保障都不夠。為此,需要引導并鼓勵更多力量參與進來。當前,圖書館應尋找更多合作方,如學校、社區、企業、出版社、科研機構、媒體、民間閱讀組織等,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更大合力,共同推動開展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學校尤其是中小學、民族院校擁有民族文獻閱讀方面的廣大潛在讀者,圖書館和學校合作可最有效地調動這些潛在讀者參與活動,同時還可培育強化這些讀者的閱讀素養,使其更好地養成閱讀習慣。社區包括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合作重點是少數民族聚居的社區,與社區管理機構合作舉辦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包括走進社區舉辦活動,推動民族文獻的家庭閱讀、親子閱讀。企業方面,則可以和少數民族服裝企業、食品企業等合作開展相應的民族服飾文化、民族飲食文化推廣活動,既能提高企業知名度又能宣傳民族文化,并吸引人們閱讀相關民族文獻,對于圖書館和企業來說都屬于雙贏的事。出版社方面,我國目前有數十家民族出版機構,包括各民族出版社、部分高校附屬出版社、民族學專門領域的出版社、民族文字版教材出版社,其他出版社中也不乏有開展少數民族相關文獻出版的業務,圖書館與這些出版社合作開展新書推薦、作家見面會等活動,對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可發揮十分直觀的效果。此外,與少數民族研究機構、民族文化研究會等科研機構合作,可借助其專家力量深度挖掘、解析民族文獻的內容和價值,幫助讀者更深刻地領略民族文獻的魅力;與廣大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合作,可利用其宣傳優勢更快地讓更多人知曉了解民族文獻及相關閱讀推廣活動;與民間閱讀組織合作,可發揮其在閱讀推廣方面的專業人才等資源優勢,使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更具吸引力。另外還值得強調的一點是,應大力爭取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包括政策制度、經費等方面,如此可為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可持續開展提供更穩定的保障。
3.2 ? ?加強培育行動,打造高水平的民族文獻閱讀推廣人隊伍
民族文獻閱讀推廣人是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執行主體。目前,我國開展的閱讀推廣人(含領讀者等)培育行動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但專門培育民族文獻閱讀推廣人的行動卻鮮見。當然,閱讀推廣人培育行動的寶貴經驗可以借鑒用于民族文獻閱讀推廣人隊伍的建設,如在一般技能培養方面,包括活動策劃技能、組織協調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營銷宣傳技能、信息素養、新興信息通信技術的利用技能等。而由于民族文獻的獨特性,以及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在傳承創新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堅定民族文化自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民族文獻閱讀推廣人與一般閱讀推廣人相比,還需要具備更多素養,包括正確的民族觀,較強的民族文獻閱讀能力,掌握包括至少一種少數民族語言在內的多語言能力等。在民族文獻閱讀推廣人隊伍建設方面,圖書館員應成為民族文獻閱讀推廣人的主力。原因不僅僅是當前實際已然決定,也是由于圖書館員本身相對具備的專業優勢。圖書館作為當前開展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主力,應著重培訓一些少數民族館員以及具備民族學、民族文獻相關學科背景的館員,發揮圖書館員為人找書、為書找人的職業優勢,打造高水平的民族文獻閱讀推廣人隊伍,為更好地開展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提供有生力量。
3.3 ? ?優化資源建設,有效發揮民族文獻優勢資源的作用
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顯然離不開民族文獻。做好民族文獻資源建設是在給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筑好基石。圖書館是民族文獻最為集中的機構,應積極承擔這一責任。優化民族文獻資源建設,需要從多方面著手進行。如與相關出版機構建立密切聯系,及時采購民族文獻。以及利用呈繳本制度對本地的民族文獻進行征集,尤其是在民族地區的公共圖書館,通過定向呈繳可有效對本地區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獲準編印的各類民族文獻進行征集。此外還可通過自愿捐贈、有償征集、復制掃描、資源置換、資源共建共享等方式盡可能地豐富民族文獻資源。在搜集、整理、保存工作中,還應注意加強“為用而藏”的資源建設理念,有意識地為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儲備可用好用的優質民族文獻資源,同時根據本館的館藏特色和優勢有重點地策劃開展相關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圖書館應充分有效地做好館藏民族文獻資源的利用工作,可在館內設置民族文獻閱覽室、專題文獻館或專架,及時向讀者宣傳推介館藏的民族文獻資源。一些不適合或不方便提供實物借閱的館藏民族文獻,應利用現代科技進行數字化轉換為可在線上借閱傳播的數字資源。我國各民族創造的文化成果中有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很多民族在很大程度上一直依賴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對于這部分特殊文獻資源,可拍攝制作成視頻資料或口述歷史影像資料,建設多媒體專題數據庫,使原本只能在有限范圍內傳播的民族文化資源變為可廣泛傳播且具有高度感染力、所傳遞內容更為豐富全面的優勢民族文獻資源。相對于文字,生動直觀的視頻資源在當前往往更受歡迎,可在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如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啟動“京族記憶”項目,通過遴選采訪京族不同領域代表人物,以演播室訪談視頻資源為基礎制作京族口述歷史資料數據庫,在網絡和多個活動現場播放推廣,促進了人們對京族文化和相關文獻的了解。
3.4 ? ?堅持需求導向,實行對讀者分類分齡進行推廣
從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對象來看,只有滿足了讀者需要的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才能真正實現其效益。從民族文獻閱讀推廣的使命和任務來說,其面向的對象是所有人。但在具體的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中,對推廣對象應更加精準定位。如前所述,民族文獻閱讀推廣的對象群體有著十分多元、錯綜復雜的需求,如果一刀切地進行推廣,只會是事倍功半甚至毫無效果。因而,在開展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時,要對讀者進行分類分齡,明確每一次活動的潛在讀者群體是什么人,分析確定其需求,由此精準施策靶向發力,方可獲得更好效果。首先,應將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對象細分,如可分為少數民族讀者和大眾讀者。民族文獻閱讀推廣的最根本目標是傳承民族文化,因而向少數民族讀者推廣本民族文獻閱讀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當前很多少數民族群眾在情感上都對本民族文化感到自豪,也認同保存傳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但由于種種原因,實際對于本民族歷史文化的了解程度卻較為有限,甚至連本民族語言文字都逐漸陌生。因而要注重在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中建立并強化少數民族讀者的使命感,激發其為傳承發揚本民族文化而讀書的閱讀動力,由此推動民族文獻的深度閱讀、終身閱讀。而向大眾讀者推廣各民族文獻閱讀重在廣為人知,由此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認同,打破文化隔閡,進而推動民族團結;其次,要針對特殊群體制定適宜的閱讀推廣策略,如對于一些民族地區識字少、視力差的老年讀者群體,可著重推廣有聲讀物以及音頻類或視聽類民族文獻資源;對于識字階段的兒童讀者群體,可著重推廣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繪本類民族文獻;對于居住分散,地處偏遠,或因身體原因出行不便的讀者群體,可送書上門,并靈活利用現有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設施設備推廣民族文獻閱讀。如赤峰市圖書館自2012年以來,通過規劃少兒分區閱讀空間、設立蒙古文圖書專架、打造“書香庭苑”蒙古族特色品牌讀者活動等[8],多維度立體化地向少兒群體推廣民族文獻閱讀,受到廣泛歡迎。
3.5 ? ?拓展推廣渠道,建立全方位立體式傳播網絡
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中需要借助各種渠道將民族文獻的相關信息傳遞給讀者。傳遞的信息內容包括民族文獻資源自身的信息,如書目和書中內容節選介紹,以及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相關信息,如活動舉辦時間地點等。推廣渠道中最常被提及的就是各類媒體,包括電視、報刊、廣播等傳統媒體,和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各類新媒體,如手機短信、電子郵箱、網站、即時通訊軟件、社交網絡媒體等。其中,近年來興起的自媒體應成為重要的推廣渠道,包括自辦的報刊和自建的網站、APP、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在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中,不僅要善用以上各類媒體作為推廣渠道,也不能忽視物理場所作為推廣渠道的作用,如在室內戶外張貼海報、懸掛條幅、擺放易拉寶,向人們散發宣傳折頁和宣傳冊,利用宣傳欄公告欄發布信息。此外,還應積極發現并抓住其他機會以拓展民族文獻的推廣渠道。如寧夏圖書館抓住中阿博覽會每年在銀川舉辦一次的重要機遇,在此期間精心策劃組織,采取多種舉措推廣館藏回族文獻資源,傳播回族歷史與文化,間接地起到了推廣回族古籍文獻閱讀的重要作用[9]。
3.6 ? ?創新推廣形式,推動對活動全程的優化管理
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是以各種活動形式來展現推廣民族文獻資源,不同推廣形式有各自的特點和適用人群,可發揮不同作用。范并思曾對目前圖書館閱讀推廣的類型進行劃分,包括薦書類閱讀推廣、誦讀類閱讀推廣、交互類閱讀推廣、競賽類閱讀推廣、手工制作類閱讀推廣、表演類閱讀推廣、講座與展覽類閱讀推廣,以及真人圖書館、圖書漂流等其他類型的閱讀推廣[10]。在開展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時,應借鑒相關經驗,創新豐富活動形式,適當多舉辦一些讀書會、作者見面會、講故事、知識競賽、征文比賽、節慶民俗活動體驗、表演等。主張對活動全程實行優化管理,規范活動流程,前期策劃應明確活動目標及受眾,制定具體活動方案,根據計劃有條不紊地組織實施。注重應用新技術,如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到民族文獻閱讀推廣中,吸引更多人參與活動,為讀者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閱讀體驗。如各民族流傳下來的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推廣這類資源,除了推薦閱讀相關圖書、視頻,還可以邀請相關傳承人開展手工制作類教學體驗活動,或以真人圖書館的形式與讀者交流,能夠讓讀者更好地領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3.7 ? ?提升活動效益,注重常態化可持續發展
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成效不是一場活動或者短時間就能立竿見影看到的,要想在全社會形成閱讀民族文獻的良好氛圍,就必須將民族文獻閱讀推廣作為一項長期事業來進行,注重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常態化可持續發展。對每一次活動進行總結評估,并在下一次開展活動時發揚成功經驗,揚長補短,讓民族文獻閱讀推廣開展得越來越好。為了最大化地提升活動效益,還可以采取一些推廣手段,如利用名人效應以及節慶影響。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節日慶典,在此期間,應景開展多種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往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應有意識地打造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品牌。品牌化建設意味著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更高一級發展,主要表現在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三方面的提升。活動品牌應特色突出,名稱、標識應規范統一且易于傳播,能高度反映活動的特點內涵,成功的活動品牌會擁有一批穩定的讀者,還能起到示范作用,有利于帶動其他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向前發展。如鄂爾多斯市圖書館多次承辦的“鄂爾多斯詩歌那達慕”活動,包含原創詩歌大賽、詩歌朗誦大賽、書寫大賽等系列活動,其中均專設了蒙古語組,并召開蒙古語詩歌論壇,有力地發揮了保護和傳承蒙古族傳統文化的作用,榮獲了中國圖書館學會公共圖書館分會第一屆公共圖書館創新創意征集推廣活動最佳創新獎[11]。
4 ? 結語
民族文獻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源泉和民族文化的結晶,民族文獻閱讀推廣不僅僅是全民閱讀工作發展的需要,對國家、民族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實際工作中,民族文獻閱讀推廣多以活動的形式開展。當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開展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好,民族文獻也就可以打破“曲高和寡”的境況,走進大眾閱讀視野。圖書館已經在這方面日益發力,今后,期待看到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進來,為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興盛共同努力,讓中華民族文化園林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大繁榮景象。
參考文獻:
[1] ?王文娟.少數民族文獻閱讀推廣策略初探——以黑龍江省圖書館為例[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9(3): 142-146.
[2] ?馬慧,全美媛.圖書館民族文獻閱讀推廣意義探析——以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圖書館為例[J].云南圖書館,2018(3):72-75.
[3] ?朱曉玲.廣西圖書館地方民族文獻中心正式啟用(圖)[DB/OL].[2020-07-17].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448666.
[4] ?陳軍,黨燕妮,陳萍.西部地區圖書館館藏發展政策分析——基于少數民族文獻的討論[J].圖書與情報,2014(2):27-30.
[5] ?龍敏.分析常德地區民族文獻以及實行閱讀推廣的可行性[J].卷宗,2019(18):165-166.
[6] ?陳濤.云南省人口較少民族閱讀權利與保障機制研究[J].圖書館界,2019(3):24-28.
[7] ?郝麗梅.關于公共圖書館民族文獻讀書會的組織與管理[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8(6):156-157.
[8] ?周明璇.民族地區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讀服務的創新實踐[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9(7):57-60.
[9] ?白濤.民族文獻閱讀推廣,一個任重而道遠的話題——以寧夏圖書館推廣回族文獻閱讀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12):99-101.
[10] ?范并思.論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理論體系[J].圖書館建設,2018(4):53-56.
[11] ?張艷玲.鄂爾多斯詩歌那達慕:讓草原詩意飄香(圖)[DB/OL].[2020-07-18].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450785.
作者簡介:劉淑華,女,赤峰市圖書館研究館員;烏蘭格日勒,女,內蒙古自治區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王天泥,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 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