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南省保山市實驗中學在教育精準扶貧、控輟保學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了情感控保、服務控保、依法控保、質量控保的四步控保法。用愛心和智慧齊心阻斷了輟學學生的貧困代際傳遞,點亮了一方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展現了我們當代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和責任擔當。
關鍵詞:情感控保;服務控保;依法控保;質量控保
引 言
云南省保山市實驗中學是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學生輟學流失現象嚴重,為貫徹執行國家九年義務教育方針政策,云南省保山市實驗中學為了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或其它原因而失學、為了讓每一個輟學的學生返校讀書、為了每一個輟學后又返校讀書的學生能留得住在得穩。我校教師在控輟保學的實踐工作中總結出“情感控保、服務控保、依法控保、質量控保”的四步控保法。
一、云南省保山市實驗中學在控輟保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1.輟學的學生大多數是來自離異家庭、重組家庭、服刑家庭、留守家庭等。
2.因為小學基礎薄弱,進入中學后學習一直跟不上,學習困難,最終產生厭學情緒。
3.農村家庭由于經濟收入相對低一點,教育費用占農村家庭很大一部分開支。由于現在就業壓力大,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很多農村家長對學生讀書不是很支持,“讀書無用論”在農村有抬頭之勢。
4.學校沒有執法權,依法控輟保學難,《義務教法》頒布多年,但是真正實行還任重道遠。
二、情感控保、服務控保、制度控保、質量控保是學校應對輟學學生的主要有效方法
為完成控輟保學的任務,我校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了保山市隆陽區教育體育局于2019年3月12日印發的隆陽區教育體育局開展“紅黃藍控輟保學專項行動”的文件精神,全校教職員工統一了思想,控輟保學工作扎實有效推進。
各年級各班及時建立了紅、黃、藍臺賬,在“千師訪萬家”活動的基礎上,反復研判,最終認定紅卡疑似輟學生29人,紅卡送教入戶生12人,黃卡輟學邊緣生218人,藍卡潛在輟學生133人。認定后指定具體“包保”責任人,一對一負責,紅卡生由學校領導指定認領,實行“一生一策、一生一案”。責任人確定后,認真填寫《隆陽區教育扶貧控輟保學工作手冊》。
1.情感控保:有情有義方顯真心,師生之間只有心靈交匯才能碰撞出教育的火花,人人皆知教育是良心事業、是用愛暖化人心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真理;有了愛,也不等于就有了教育,這也是真理”。教育不僅僅需要愛,還需要愛的智慧、愛的科學和愛的藝術。教師對學生一定要有真情實感,如果師生感情建立不起或沒有感情,那么對孩子的教育幾乎都是以失敗告終。教師對待每一個學生要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的去呵護。控輟保學也同樣需要用愛去感化學生、暖化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愛的溫暖,使他愿意回到學校繼續完成學業。在我們的農村學校,輟學的學生有的大多是離異家庭、重組家庭、服刑家庭、留守家庭等。我校教師在勸返輟學學生的過程中,許多輟學的學生被我校教師的真心、真誠、真情感動而返校讀書。
王冬玲同學的父親在監獄服刑,母親離家出走,該同學和爺爺奶奶生活,靠爺爺奶奶供養讀書,爺爺奶奶六十多歲,年事已高,上學的經濟條件不好,該同學為了減輕爺爺奶奶的經濟壓力,輟學在家。班主任和其他教師第二次去她家做動員返校工作的時候,為她買了油、米等生活用品。詳細詢問了該同學在生活中的一些困難,最后班主任表示該同學的生活費除了國家給的貧困補助,爺爺奶奶給的生活費之外,班主任每個月再用自己的錢給該同學一百元做生活費。該同學的爺爺奶奶非常感動,表示一定支持孫女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初三300班的李會芹同學,爸爸腿有殘疾,媽媽身體長期帶病,因為媽媽長期治病,家庭條件十分困難,還有一個弟弟在讀六年級。李會芹同學學習刻苦,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她每個星期五十元的生活費成為她父母生活中一項沉重的負擔,為了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懂事的李會芹自動輟學回家幫助父母干活。
班主任到李會芹家走訪,她家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第一次去勸返沒有成功。班主任和其他教師又不厭其煩的到她家里去做工作,每次都給她家帶去一些生活必須品。最終李會芹父母表示不管家里如何困難也要堅持供她完成學業。
黃逸生,服裝批發商,為人慷慨,樂善好施。主動聯系我校要捐助貧困而又上進的學生。現在李會芹和趙玉潔等六名學生每人每個月可以獲得黃逸生捐助500元生活費。
我校教師在控輟保學過程中,多次走訪,耐心勸導,積極為輟學學生解決實際困難,用真心真情感動學生,努力完成學校交給的控輟保學任務。類似感人的事例,在精準扶貧、控輟保學的動員勸返過程中,還有很多很多。
2.服務控保:學校必須要樹立教育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學校服務的主體就是學生,千方百計搞好學校學生的服務工作是控制學生輟學或流失的一大有效辦法。學校多次組織了校內控輟保學基本情況梳理的座談會,與水眼村、下莊村馬鹿塘村和汪宣村的村領導和部分家長、學生溝通中了解到一部分學生輟學的原因并及時想辦法解決。、例如:初一的小同學輟學不想讀書的一部分原因是學校打飯時擁擠,IAO同學不敢去擠,經常出現還沒有吃到飯又到睡午覺的時間。根據學生家長反饋我校學生食堂問題,我校多方籌資資金900余萬元改擴建了餐廳700多平方米,學校設立四家食堂,增設了服務窗口。實施高中、初中錯時放學就餐計劃,初中提前十分鐘放學用餐,學校同時實行分餐制,由各班安排學生到食堂取各班的飯菜到教室用餐,并安排教師守餐。這樣有學生吃不到飯的問題就徹底解決啦。另外學校解決了學生人宿舍擁擠,用水排隊等困難;學校新建學生宿舍4500平方米,新建洗漱臺500多平方米,增設水龍頭300多個,新建學生洗浴室800多平方米……后勤保障到位,學生在校讀書安心了。
3.依法控保:控輟保學不能一味的依靠教師進行勸返,恰當的運用《九年義務教育法》,用法律手段保障九年義務教育的順利實施,依法進行控輟保學。“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在控輟保學工作中就遇到了“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遠辦法夠不著用,硬辦法不敢用”的大難題。學校對輟學學生進行走訪,掌握輟學學生的詳細情況。少數家長以家庭困難或其它理由拒不支持學生返校讀書、少數輟學學生不管教師如何勸導就是拒絕返校讀書。
《義務教育法》的真正落實必須由政府執行,學校不具有強制執法權,所以對那些經過多次勸導拒不支持學生返校的家長、拒不返校讀書的學生,學校以及教師是無能為力的。
學校針對以上兩種情況采取的措施有:
1.把輟學學生的家庭情況、家庭出現的困難情況以書面形式詳細上報給學校所在地的政府。
2.學校配合政府對拒不支持學生上學的家長及由于厭學而輟學的學生宣講《義務教育法》,并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
3.對多次做勸導工作后拒不支持學生返校讀書的家長(監護人)以及由于厭學而 拒不返校的學生,學校通過梳理,把名單上報辛街鄉人民政府,由鄉政府對當事人向辛街鄉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案例一,吳慧慈,其繼父吳正云,系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辛街鄉馬鹿塘村委會三組社員。吳正云由于家庭經濟條件不好,自己平時還有嗜酒、酗酒的毛病,平時苦得點錢先要買酒喝。他嫌女孩子讀書無用,最終要嫁人,所以不支持女兒讀書。吳慧慈的母親想讓女兒讀完九年義務教育,但是面對蠻橫的丈夫,她也是只有唉聲嘆氣、無能為力。經學校教師和鄉政府工作人員多次和他溝通后,他仍以各種理由拒不支持孩子返校讀書,而且態度十分蠻橫惡劣,最終鄉政府決定用法律手段解決,以違反《義務教育法》起訴他。
在法庭上,法官宣讀了相關的法律條文,并對違反《義務教育法》 的相關條款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面對莊嚴的國徽,面對威嚴的法官,得知自己不讓女兒讀書可能要承擔的嚴重后果,吳正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對法律產生了應有的敬畏。當庭承認自己對法律認識不足,當庭表示一定遵紀守法,支持送女兒返校讀書,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法》制定多年,在實踐中卻很少或者幾乎不用。辛街鄉政府運用法律手段起訴違反《義務教育法》的家長(監護人)和學生,用《義務教育法》來保障學生完成國家規定的九年義務教育,依規合法,對農村中法律意識淡薄的人起到了宣傳警示教育的作用,依法控保果良好。
4.質量控保:隨著“十四五”規劃美好藍圖的繪就,“教育現代化”的步伐越來越快,我校強調“質量興校、特色興校”的理念。學校質量好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就大,辦學質量提高了學校就才能走得更遠學。保山市實驗中學走“基礎+特長+精品”全面發展的路子;總體思路是:“文化奠基、藝體發展、特色興校”。學校狠抓基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認識到在學校繼續留下來學習奮斗是有希望有前途的。
輟學返校的學生,大多是學習成績不好,但是有的學生很有體育天賦,有的學生很有藝術天賦、有的學生很有音樂天賦、有的學生很有繪畫天賦。針對輟學返校的學生,我校安排心理老師對其進行心理輔導,保障學生心理健康。在保障學生的基礎前提下,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認識自己的價值,讓他們返校后能留得住,學得好。事實證明質量越好的學校輟學的學生越少,反之越多。目前我校的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特色興校成效顯著。
綜上所述,我校四步控輟保學法,只要四步到位其實就是一步到位,只要步步為營其實就能步步為贏,只要長此以往抓下去,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經常遇到的一些關于控輟保學工作的疑難雜癥,就能迎難而破。控輟保學,任重道遠,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我們會結合實際,不斷探索總結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控輟保學工作做得更好,把我校辦得更好更有特色。
參考文獻
[1] 彭興順、蔡潤圃.問題學生教育指導[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8ISBN978-7-5019-8913-3.
[2] 逯林芳.淺析高中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實現路徑[J].學周刊,2019(33):148.
[3] 楊曉慧.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3ISBN 978-7-04-053743-7.
[4] 陳琦、劉儒德. 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5ISBN 7-3034-04226-1.
作者簡介: ?蔣李彬 ?1980.12 性別: ?男 民族: 漢 籍貫: 云南保山 最高學歷: ?本科 職稱: ?一級教師 研究方向: 音樂教育 單位: 云南省保山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