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軍
摘 要:隨著教育的發展,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成為流行的話題,為了配合牡丹江市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工程的順利開展,摸清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課題教學深度融合的理解,探尋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現狀給出一些建議和對策,特開展本次調查研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深度融合;調查研究
當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應用技術和遠程網絡通信技術等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現,提供了技術上的保證,使傳統教育技術形態發生了顯著變化,對長期以來所形成的教育思維帶來強烈沖擊,推動了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深刻變革,對教育產生深遠影響。
一、問卷分析
(一)教師實施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認識、態度與問題
多數教師對“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理解僅停留在“課堂中使用課件教學方面”,沒有觸及“深度融合”的本質。其中認為使用信息技術“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促進教學改革”兩項教師認可度不高,原因可能與信息化教學環境與設備不足、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欠佳有關。若教師教學方式不改變,信息技術對教學的影響極其有限。
(二)教師實施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能力狀況
1.教師參加信息技術相關培訓情況
通過反饋,區級教師接受信息技術相關培訓的機會遠低于市直學校的教師。教師對信息技術相關培訓要求高,也對我市正在實施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2.0”有所啟示。網絡自學并不是教師認為最好的學習途徑,目前認為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也是我省信息能力提升2.0工程所倡導的培訓方式,更是試點省份吉林省寶貴經驗。
2.信息技術應用基本能力狀況
近些年隨著“校校通”工程的實施,網絡已作為教師獲取教學資源的主要渠道,以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能力顯著提高,其中教學資源、教學媒體手段、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師能力是教師們認為應用好信息技術的關健。微課作為翻轉課堂的重要載體,是近幾年基礎教育推進教學改革教師關注最多的一項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可能因教師接觸時間較短的原因,認為微課的設計與制作難度較大。
3.教師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能力現狀
在教師信息化與課堂教學融合能力提高的方式調查中,集中培訓、實踐中自學、合作研討和網絡研討方式是教師們的首選;在整合的過程中教師最擔心的是沒有足夠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沒有好的理論指導,整合的層次不高、學校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不夠,也有一部分老師認為怕影響學生考試成績。多數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手段的目的是呈現教學內容,沒有發揮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作用,對“采用信息技術創設真實學習場景”等項目選擇人數較少,也說明通過信息技術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促進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方式轉變方面明顯不足。
二、對策與建議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是一個系統工程和長期工程,它需要教育行政、教研、學校等多方面全方位支持,還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課堂教學改革和教育教學實踐,才能得以實現。
一是要進一步提高對信息化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政府的信息化統籌領導和政策支持。
優化課程設置、培訓學時、培訓模式等,對教師采用混合式培訓即整校推進、全員培訓,三年內不少于50學時的培訓模式,提高信息化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重點抓好學校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管理團隊信息化指導力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為“深度融合”奠定基礎。
統合相關資源,構建教育行政、教研、學校信息化合作機制,完善“深度融合”支撐服務體系。搭建教育信息化平臺和區域教育數字化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共用,避免重復浪費。
二是打造高水平的培訓者隊伍,高質、高效地引領信息化教學工作開展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培訓者隊伍,充分發揮培訓者在信息化教學發展規劃、設備管理、應用研究和技術指導等工作中的引領作用,帶動信息化教學研究水平、實踐水平再上新臺階。優化專題研究和教研指導,實現信息技術從“淺表應用”到“深度融合”的轉變。開展網絡教研,提升網絡教研覆蓋面和效率,培養一批在區域教研有影響力的網絡研修團隊,為全面開展系列信息化教學應用實踐,做好經驗推廣。
三是加強學校的信息化教學管理力度,完善信息化校本研修,充分調動學校領導和教師的積極性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是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一環,校長是教育信息化的第一責任人,教研組是信息化教學的基本單位,教師是信息化教學的實施主體,校本研修是信息化順利實施的教學保障。學校要建立起信息化教研共同體,形成校長、教育專家、信息技術專家、教師四位一體的信息化教研組織。共同研究解決信息化教學問題,不斷推動信息化教學的發展。
四是加強與相關企業深度合作,更新硬件,提升軟件,創造信息化教學的良好環境。
按照數字化校園建設規范,升級網絡寬帶,提高無線網絡支持能力,升級配套教學軟硬件,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環境。確保線上學習線下實踐步調一致,充分利用培訓機構力量駐校培訓,跟蹤解決信息化教學問題,為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
利用教育信息化基礎和教師學技術用技術的熱情,整合教育教學資源,加強技術力量,實現的教育信息化2.0的跨越式發展,為我市教育質量提升增加信息化的雙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