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元在他半個世紀的版畫創作過程中,認真學習豐富的民間藝術,將陜北民間年畫、灶馬門神、皮影、剪紙等傳統藝術運用到自己的版畫創作中,“用藝術表現革命斗爭,表現人民群眾的生活”是古元的信念。在他的版畫敘事中,“瞬間性敘述”這一特征表現得最為明顯。
二
繪畫藝術作為一種空間表現藝術形式,只能在畫面中表現出一瞬間的內容,因而選取時間發生的合適時間點來表現敘事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一般來說,在一個敘事繪畫中,可供選擇的合適時間點有三個:第一個是“孕育時刻”,第二個是“頂點時刻”,第三個是“頂點之后的瞬間”。
1.選取“孕育時刻”。
究竟什么時刻是“孕育時刻”,關于這個問題,萊辛在《拉奧孔》中曾經有過具體的表述:“藝術由于材料的限制,只能把它的全部摹仿局限于某一頃刻”,“繪畫在它的同時并列的構圖里,只能運用動作的某一頃刻,所以就要選擇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頃刻,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從這一頃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
古元版畫中的一些作品就是抓住了這樣一個“孕育時刻”來進行創作的。比如古元在1939年創作的版畫作品“魔爪深入農村”,作者是以兩個肥碩日本兵向前沖的后背為主體,在遠方刻畫了幾位驚恐奔逃的老百姓。畫家把畫面定格在日本兵沖進農村的前一刻,至于接下來日本兵在村子里燒殺搶掠的“頂點時刻”,則留給了欣賞者去想象,這就極大地拓展了想象空間。
再如古元在1942年創作的版畫《逃亡的地主又歸來》也是選擇“孕育時刻”來表現主題的。畫面看起來非常平靜:有三個騎在馬上的人物形象,其中一個還抱著個嬰兒;一個駝背的人在牽馬,還有一個穿著大氅的人跟在旁邊,身后有一條狗。整個畫面隱隱地孕育著即將到來的暴風驟雨,看似祥和的畫面正在孕育著一場巨大的危機。
表現“孕育時刻”最為動人的是古元在1980年創作的《趕集》。作品名為《趕集》,但畫面呈現在欣賞者眼前的卻并不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熱熱鬧鬧地討價還價場面,而是一個水邊的商鋪正在進貨的場面,整個畫面的主體是六條空空的船和堆滿了貨的商鋪。從這樣一幅版畫作品中,我們可以預測到即將開始的集市會是多么的熱鬧和繁華。未表現在畫面中的內容在欣賞者的審美過程中繼續延展,拓寬了時空表現內容,這就是“孕育時刻”的圖像敘事帶給欣賞者的審美感受。
2.捕捉“最具戲劇性的瞬間”即“頂點時刻”。
“頂點時刻”展現的是敘事繪畫作品最驚心動魄的一幕,是整個事件發展到最高峰的瞬間,因而矛盾沖突最集中,最具敘事張力和藝術表現。
古元版畫中的一些作品正是捕捉到了“最具戲劇性的瞬間”來展現出他眼中的延安生活。如他在1943年創作的作品《減租會》,描述的就是農民要求地主減租的大會。畫面以一張方桌為中心,一群憤怒的農民圍在桌子周圍,仿佛在揭露他的罪惡。而那個地主則站在方桌的左側,一只手指向上方,另一只手不知所措地擋在胸口,戰戰兢兢地編出“天地良心”之類的一派胡言。顯然,這幅版畫展現的瞬間正是整個故事的“頂點時刻”,婦女們在新政府的鼓勵下開始參政議政,加入到減租的運動中來;中農既關心這場斗爭,又膽小怕事,不敢出頭露面,躲在角落里觀望;貧農和雇農們在新政策的支持下控訴地主,要求減租,并且據理力爭,每個人的表情都非常激動,動作也非常夸張。欣賞者被帶入到整個敘事場景中,耳中仿佛可以聽到大家對地主的聲討聲音,極具感染力。
在此類版畫中最撼動人心的作品是古元在1948年創作的作品《人橋》。作品描述的是淮海戰役中的雙堆集戰斗中,敵人炸毀了橋梁,試圖通過滾滾河水擋住部隊前進的步伐。可是英勇的我軍指戰員毫不猶豫地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架起了人橋,人橋架起的是通往勝利的路。因此,這幅版畫在當時受到了極大的好評,或許就是抓住了最具表現力的“頂點時刻”。
3.展現“頂點之后的瞬間”。
選取“頂點之后的瞬間”也是可以展現敘事的效果的,因為這樣的畫面有助于延展事件的時間進程。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赫拉克勒斯殺死涅墨亞獅子的故事,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國王歐律斯透斯命令他必須完成十二項業績,第一項就是殺死涅墨亞獅子,“由于這只獅子的毛皮刀槍不入,赫拉克勒斯只好徒手將它扼殺。大多數畫家都選擇他的這一動作加以表現。”但在奧林匹亞宙斯神廟中的一個柱間壁上描繪的則是“頂點之后的瞬間”。“它表現的是搏斗之后的情景。赫拉克勒斯擺著一個典型的偉大獵手的姿勢,一只腳踏在死去的獅子背上,但是沒有別的動作來表現這個偉大的獵手了。他的一只胳膊肘撐在膝蓋上,手托著頭。……這一形象將赫拉克勒斯的人性捕捉下來,體現出英雄和普通人一樣,也有疲憊和灰心的時候。看客們都會明白,這位疲憊不堪的年輕人僅僅完成了他的第一項任務,前面還有很多任務在等著他。”
因而,選取“頂點之后的瞬間”來展現繪畫的敘事內容可以延展整個事件的發展進程,有助于敘事效果的形成。關于“頂點之后的瞬間”的選取,在古元版畫中也可以看到相關的例證。
比如他在1942年創作的版畫《哥哥的假期》,畫面呈現的是一位回到家鄉的八路軍戰士與親人團聚的場面。畫家并未選擇八路軍哥哥剛剛到家之時激動而熱烈的頂點時刻,而是給欣賞者展現出了頂點之后一個瞬間:八路軍哥哥正和父老鄉親講述部隊的戰斗生活,宣傳八路軍的政策。鄉親們被他的話吸引,聽得入了神,手中的煙桿都忘了抽;八路軍哥哥懷里蹣跚學步的小女孩則對他的“八路軍”袖標非常感興趣;身旁還有個五六歲的調皮男孩把八路軍哥哥的腰帶、帽子、水壺、挎包都戴在了自己身上,還戴上了軍帽,學著敬軍禮。身旁的小姐姐手里拿著八路軍哥哥帶回來的報紙扭頭看著小男孩笑。整個畫面非常溫馨,留給欣賞者持續性的想象,我們會想象著八路軍哥哥把許多前線的信息帶給父老鄉親,并與他們交流抗戰方面的經驗,延展了畫面所表現的時間。
三
圖像是空間藝術,它可以將時間軸上的某一個轉瞬即逝的時間點,用圖像的形式描繪出來。時間具有連續性,但圖像的只能把握時間軸上的某一個瞬間,并將之定格,因而圖像具有非連續性的特征。在圖像這種空間藝術中來表現時間具有天然的劣勢,只有將多個時間軸上的瞬間連綴起來,才能把握整個敘事過程。但是圖像敘事的非連續性對于突出強調某一瞬間的獨特魅力卻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它可以將這一瞬間的表現力無限放大,給欣賞者帶來巨大的震撼。
參考文獻
[1] 曹文漢.古元傳[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89:196
[2] (德國)萊辛.拉奧孔 [M]. 朱光潛全集(第 17 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23
[3] (德國)萊辛.拉奧孔 [M]. 朱光潛全集(第 17 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94
[4] (英國)蘇姍·伍德福德. 賈磊譯.古代藝術品中的神話形象[M]. 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29
[5] (英國)蘇姍·伍德福德. 賈磊譯.古代藝術品中的神話形象[M]. 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39-40
本文為北師大珠海分校文學院科研項目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Y201902
作者簡介:李琨,博士、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文學院,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