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寬鳳
摘 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貫徹落實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本文首先闡述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四個功能,接著論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基層;公共文化;服務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升,文化建設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重視。尤其是在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公共文化服務被擺上重要的位置,為滿足群眾日益豐富的文化需要作出了突出貢獻。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一、公共文化服務的四個功能
自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全國各地都加大了對鄉村建設的投入,一座座社會主義新農村拔地而起。但在華麗的外表背后,卻也隱藏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高就是其中一個。
2016年12月25日,我國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根據該法的表述,公共文化服務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設施、提供文化產品、提供文化活動以及提供其他與文化相關的服務。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以滿足群眾基本文化豐富多彩的需求。在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公共文化服務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基本文化權益的保護功能。公共文化服務是一個公益事業,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事業,這是其他文化形態所沒有的特點。政府投入大量的財政資金搞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目的是為了保障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目的是為了滿足群眾日益豐富多彩的文化需求。基本性、均等性和公益性是它的顯著特征。完善的服務體系可以為基層群眾參與文化活動提供各種便利的同時,還可以為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是維護好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渠道。
(二)核心價值的引導功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政府可以對文化傳播的內容以及為公眾提供的文化產品進行有效的監控,使政府在意識形態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得到彰顯。通過政府的監控和引導,使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更加有序規范,使公共服務的模范作用得到加強,使公共文化服務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
(三)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功能。在現實生活中,基層文化元素是豐富多彩的,許多文化元素都具有開發利用的價值。但是一個地方的元素畢竟是單一的,如果能和附近的其他元素整合起來,就可以實現文化資源效益的最大化,使公共文化服務最大化展現出它的魅力,為群眾提供優質的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
(四)文化生產力的整合功能。如果把公共文化服務單獨看待,那么它就是孤立的一個項目。但如果各級組織能夠善于利用這個服務平臺,那么它就會變成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科技創新的強大動力,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在繁榮鄉村文化的同時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投入不足。這是共性的問題。因為各地的實際情況不一樣,尤其是集體的項目收入和政府的財政收入不盡相同。而且在一些相對落后的地方,因為工礦企業的數量較少,社會參與的力量也明顯不足。再加上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涉及的面廣,依靠捉襟見肘的財政收入,要建設眾多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只能像撒胡椒面一樣的鋪開,只求照顧各方,不求建設的質量。簡單而又平均地分配有限的資金,因此,同樣是圖書館,各館的藏書量卻不一樣;同樣是文化室,對現代的高科技設備配備卻不一樣;同樣是基層文化服務工作人員,水平卻參差不齊。
(二)服務效果不佳。這主要表現在提供給公眾的文化服務的總量過少,此外為公眾提供服務的服務質量也不高。據某項調查顯示,一些鄉鎮的文化站所舉辦的文藝活動,過于簡單粗俗,達標率還達不到七成。更有甚者,一些鄉鎮文化站長期不對基層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致使基層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得不到提升。從整體上說,基層群眾公共文化活動的滿意度普遍不高,有近兩成的民眾表示不滿意。據民眾反映:以前還有電影戲班下鄉,現在什么都沒有;有時候政府也會舉辦一些活動,但那都是流于形式,沒有文化精品,無法激發民眾的興趣。
(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因為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使得縣一級的圖書館和文化館等設施成為文化的“孤島”,無法把各自的服務向更基層的地方延伸。鄉鎮一級的文化站,因為人員少、經費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也只能滿足于完成自身的任務,也無法向鄉村提供更多更優的服務。而對于村級的公共文化設施來說,情況更加糟糕,因為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致使對各種設施管理很不到位,各種設施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有些鄉村設施的空置率很高。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經費不足,因為經費不足導致各種問題的出現,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連最基本的建筑面積都無法達標。
(四)公共文化人才嚴重短缺。經歷了幾次機構改革以后,編制管理越來越嚴格,因此越往基層編制控制得越緊。在鄉鎮一級,人才短缺的矛盾就已經十分突出,到鄉村一級情況更加嚴重。再加上經費不足,無法通過高薪來吸引人才,因此人才短缺的問題無法在短期內得到解決,這使得基層文化服務效能無法得到快速提升,和經濟發展水平形成巨大的反差。
三、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路徑
(一)建立完善服務供給機制。首先,要更新觀念、解放思想,堅持以民為本,堅定克服困難的信心。其次,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機制,為民眾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為民眾提供優質的文化服務,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在提供服務上,要實現由“唯上”“唯標”向“唯民”“唯實”轉變。
(二)建立資金長效保障機制。有了資金保障,才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所以要努力探索并拓寬資金的來源渠道,破解以往資金來源過于簡單的瓶頸。通過資金保障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發展奠定基礎,可以謀劃事業的長遠規劃、可以豐富公共文化的產品和服務,從而使民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得到提升。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是基層公共文化事業的載體,是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公共文化事業要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基礎中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公共文化事業就仿佛空中閣樓。根據當前基層設施建設的狀況民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當前主要是抓好“三館一場”的建設。所謂的“三館一場”,指的是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和劇場。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要突出文化設施的配備,增強公共文化設施的功能,使公共文化設施最大化發揮效益。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核心,沒有人才無法提供民眾滿意的文化產品,沒有人才無法為民眾提供滿意的文化活動,沒有人才公共文化事業就無法取得長效發展。基層黨委政府要從文化強國的政治高度謀劃公共文化事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選拔德藝雙馨的人才充實到文化隊伍中來。
四、結語
隨著我國主要矛盾的轉變,越來越追求美好生活,包括追求美好的文化生活,這是鄉村振興的源頭和動力。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破解公共文化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參考文獻
[1] 任文錦.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多元主體協同供給研究述評[J].經營管理者,2020年01期.
[2] 曹濱.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滿足文化惠民的需求[J].大眾文藝,2019年23期.
[3] 薛甫玉.寧夏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對策[J].民族藝林,201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