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萌
摘 要:隨著近幾年來我國當前社會在融資結構方面產生的巨大變革導致眾多金融機構的建立,逐漸形成了金融脫媒的趨勢,與此同時融資方式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受此影響,傳統商業銀行開展的貸款業務量占比下降,以創新型金融為主的融資形式迅速發展,貨幣政策的作用對象和具體效果發生變化。因此,央行如何通過選擇合適的貨幣政策工具,充分發揮貨幣政策調控的影響力是當前亟待討論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央行;貨幣政策;社會融資
1.引言
受到新形勢的影響,當前我國持續增長的金融規模總量推動金融結構的變化逐漸向著多元化的方向變革。我國金融機構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開始對金融產品展開創新,拓寬實體經濟的各類融資渠道,但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于金融市場控制系統性風險和調控貨幣政策造成困難。為了在新形勢下進行宏觀調控工作,需要把重點放在深入分析我國金融結構,進一步開展金融風險防控工作,才能讓金融更好作用于實體經濟上。由于一直以來,金融體系是我國主要的實體經濟資金來源,通過單一銀行信貸指標進行統計。然而目前來看,僅僅依靠商業銀行數據指標難以對金融多元化結構作用于實體經濟的具體影響進行全面反映。由此事實中國人民銀行在2010年提出了新的增量概念——“社會融資規模”,即在一段時間內實體經濟能夠從金融體系中收獲資金的總和,通過總部調查統計司對社會融資進行專項統計并逐步完善相關制度。在2019年我國人大會上,相關政府報告也指出為了保障社會經濟平穩運行,要通過對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的控制保障二者和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動相匹配。這就說明在貨幣政策的實際操作中重要保障各類工具靈活使用,充分拓展貨幣政策的傳輸渠道。目前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速這一指標已經充分建立了各地區按月報送存量的發布體系。由于我國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對于金融體系的建設是否能夠推動實體經濟建設,并提供所需的資金支持,因此社會融資規模作為可以直觀反映地區和行業融資結構的重要指標,可以全面的對我國當前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作出反應,所以研究當前社會融資結構變動和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應對于推動經濟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2.社會融資結構概析
社會融資規模指的是在一段時間內實體經濟可以從金融體系中得到的資金的總和。社會融資結構即當前我國社會融資的實際規模結構。根據央行對社會融資規模的統計結果顯示,實際是指金融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相比于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因此可以把社會融資結構劃分成兩部分,即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通常情況下的劃分標準是企業是否通過金融機構作為中介進行借貸行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2.1本外幣貸款
作為商業銀行十分重要的資產,本外幣貸款是貨幣總量的主要構成部分。所以信貸規模也屬于央行進行貨幣政策的十分重要目標之一。在金融危機發生的2008年,央行開展了總額為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因此我國人民幣貸款在一年的時間里上升到峰值。然而這4萬億元并沒有被金融市場全部消化,因此本外幣貸款余額相比于金融危機發生前來說依然處于高水平區域。盡管在此期間本外幣貸款業務量飛速增長,受到其他融資途徑創新的影響,本外幣貸款的比重產生了明顯下降,這也導致信貸業務在社會融資中的主要地位的下降。
2.2委托貸款
委托貸款的規模在21世紀的最初十年間產生大幅增長,進一步擴大了其在社會融資結構中的占比。委托貸款指的是企業通過商業銀行進行代理來獲取資金保障企業內部融資穩定的途徑。企業一般為了得到高額利益并不把資金全部用于生產經營,而是通過大量發放貸款的形式,作為“影子銀行”進行獲利。因此委托貸款屬于銀行的表外業務,監管力度較小,銀行可以從中獲取高額手續費,委托貸款的規模也在逐年擴大。
2.3信托貸款
截止2019年,我國信托貸款在社會融資規模的占比己經超過20%。信托貸款是指委托人把資金交由信托機構,由其作為中介發放給某些企業貸款獲取高額收益的方式。我國信托貸款的增速不斷提高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企業難以通過銀行獲取貸款從而轉移到信托機構進行融資,二是信托貸款的高收益吸引大量金融機構,銀行借助理財產品和信托公司開展合作,擴大了信托貸款的規模。
2.4貼現銀行承兌匯票
作為商業銀行表內業務,銀行承兌匯票由于占用信貸額度較小并沒有受到嚴格的監管。隨著經濟不斷進步企業持續擴大的融資需求導致在信貸規模受限的情況下銀行開辟承兌匯票途徑向企業提供貸款,進一步提高了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的數量和規模。
3.社會融資對于央行貨幣政策的影響
3.1進一步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的調控效果
由于在我國現有的金融體系中,商業銀行占據主導地位,企業通過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來獲取資金融通。商業銀行在受到存款人的資金后需要進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的繳納工作,之后才可以向企業發放貸款,作為存款的派生。央行對于法定存款準備金的使用會直接對貨幣乘數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到派生的存款,直接導致貨幣供應量發生變化。在金融體系改革的影響下,影子銀行借助抵押品再次抵押的途徑進行存款派生,這種操作并不能被央行和銀監會進行監管,所以必然會導致法定存款準備金的調控效果受到影響。
3.2進一步降低公開市場業務的調控效果
央行通過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借助正逆回購證券等途徑只能作用于進行公開市場交易的各類微觀主體,范圍較為有限,難以很大程度的拓展債券規模。因此這一貨幣政策工具在具體使用中較為受限。在當下社會融資結構出現明顯變動的背景下,大量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的出現會降低公開市場業務的調控效果。
3.3進一步降低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即貨幣供應量M2的有效性
社會融資結構變化主要會產生以下兩方面影響:一是導致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二是提高貨幣定義和計量的復雜程度。隨著融資渠道的不斷增加,各類融資工具也逐漸豐富,短期融資證券和商業理財票據等在某些途徑下都可以作為流通和支付手段。通過發行理財產品,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吸納大量存款,并不被計入到廣義貨幣供應量中,進而降低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即貨幣供應量M2的有效性。
4.如何通過貨幣政策工具調控社會融資
一是我國在進行宏觀調控的過程中,不僅要持續對廣義貨幣供應量進行關注,更要重點關注社會融資規模這一指標的具體發展態勢上。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發現,借助對社會融資相關數據的計算和整理工作可以更加直觀地對金融市場的主要構成和當前資金流向進行反應。雖然這一反應帶有一定的滯后性,但是能夠對我國央行進行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產生重要作用。所以當前各有關部門需要把社會融資規模作為重要的中介指標進行觀察,繼而發現其對貨幣政策的效用,進行貨幣政策傳導框架的建設,通過和廣義貨幣供應量相配合,把目光轉移到社會融資規模指標當前的具體發展情況中,展現出貨幣政策的實際效果。二是對于社會融資規模開展統計需要適應金融市場的具體發展,政府應當對統計體系進行不間斷的完善降低重復統計的發生概率。當前中國人民銀行已經著手完善具體的社會融資統計機制,通過分析不同省份的具體情況進行地區性的體系建設。隨著金融市場創新力度的不斷提高,多元化的資金融通渠道和金融工具的出現使得社會融資規模作為中介指標的作用需要被進一步發揮出來,充分拓展貨幣政策的傳輸渠道。因此對現有的社會融資規模機制進行統計體系的完善是十分重要的。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需要把交叉性金融產品、融資租賃業務等各類創新型金融產品和民間融資都納入到社會融資規模的統計工作中,此外也需要重視統計工作的業務量、數據獲取和成本,降低統計數據重復的概率。三是提高對社會融資指標開展統計分析的工作質量,對貨幣政策工具作用于社會融資規模的具體效應加以關注。由于社會融資規模指標和貨幣政策工作的作用效果具有直接關系,某些指標如果脈沖響應值出現0值上下的震動情況,則表現為前期和后期作用力度相反。因此,相關統計部門要重視社會融資規模與各類貨幣政策工具具體作用的內在聯系和相關中介指標之間的聯合效應,推動金融市場不斷創新化發展,提高貨幣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從而加大我國調控政策的效力,對社會融資規模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調節,降低金融風險,進而保障我國實體經濟穩步健康發展。
5.結語
現階段我國貨幣政策環境產生極大改變,經濟增長方式也從原來的經濟總量高速增長朝著速度下降、結構調整的方向變化,當前社會融資結構的調整進而產生的金融脫媒現象也導致社會熱議。由于我國一直以來是通過銀行進行金融體系主導的國家,目前我國直接融資業務和各類創新型的金融服務已經在社會融資總規模中占據半壁江山,隨著利潤最大化這一目標和當前信貸規模管制對于金融創新的影響沖突作用下產生的金融風險和金融監管問題,難以受到傳統監管政策的有效控制,也對央行通過傳統貨幣政策工具進行調控的效果造成影響。為了應對這一變化,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調整完善貨幣政策框架和體系,推動經濟增長方式朝著新的方向轉變。與此同時,隨著央行著手統計社會融資規模,推動社會融資結構轉型升級,這也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產生深入影響。
參考文獻
[1] 梁藝霖.社會融資規模對貨幣政策目標影響實證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20.
[2] 閆曉強.中國貨幣政策信貸傳遞渠道有效性弱化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