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區塊鏈技術在會計上的應用-區塊鏈發票入手,分析比較了區塊鏈發票與傳統發票相比的優勢,對區塊鏈發票和電子發票進行比較分析,通過比較分析得出區塊鏈發票對會計行業的影響及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啟示。
關鍵詞:區塊鏈發票;高職會計教育
區塊鏈技術也被稱之為分布式賬本技術,是一種互聯網數據庫技術,其特點是去中心化、公開透明,讓每個人均可參與數據庫記錄。2018年5月,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和騰訊共同成立了“智稅”創新實驗室,共同攻克區塊鏈電子發票技術問題。2018年8月,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國貿餐廳開出,之后深圳市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沃爾瑪門店相繼開通區塊鏈電子發票。2019 年,區塊鏈電子發票不斷擴大場景,接入了萬科物業、出租車、深圳地鐵以及太平洋咖啡等衣食住行多元化的場景。在落地應用的一年多時間里,開票數量已經突破 1400 萬張,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前景得到廣泛認可。2019年7月1日,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金蝶軟件、元年科技、遠光軟件、浪潮集團等機構攜手發布“2019影響中國會計從業人員的十大信息技術”,區塊鏈發票成功上榜位列第八。
一、區塊鏈發票的概念
區塊鏈是一個共享的、不可篡改的賬本,可以促進在業務網絡中記錄交易和跟蹤資產的過程。區塊鏈發票本質是電子發票,在電子發票基礎上,通過密碼學和分布式存儲技術,將稅局、開票方、流轉方、報銷方等每一個發票相關人連接起來,讓每個流轉環節都可追溯,實現數據不可篡改和不可抵賴。
二、區塊鏈發票與傳統發票相比的優勢
(一)對報銷方而言:簡便及時,實現“交易即開票,開票即報銷”,可以實現鏈上儲存、流轉、報銷,大大節省開票及報銷流程。
(二)對開票方而言:簡便可靠,在區塊鏈上實現發票申領、開具、查驗,以及入賬流程,使得入賬過程更加簡捷可靠。因為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點,信息公開透明、不可撤銷、不可更改,開具發票時,替代了程序和人力的驗證流程,可以在保障發票真實有效的前提下,節省人力物力。
(三)對稅務部門而言:監管更加有利,與發票邏輯吻合,能夠有效規避假發票,完善發票監管流程,簡化稅收流程,打擊偷稅漏稅,推動稅收可持續發展。
三、區塊鏈發票與電子發票的區別
(一)發票是否唯一
電子發票:可以無限復制和重復打印,且真偽難以辨別;
區塊鏈發票:整個流程不可篡改,可確保發票唯一。
(二)流程是否可追溯
電子發票:不能顯示整個流程,不能追溯;
區塊鏈發票:具有全流程完整追溯、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連接每一個發票干系人,可以追溯發票的來源、真偽和入賬等信息,解決發票流轉過程中一票多報、虛報虛抵、真假難驗等難題。
(三)信息是否可互通
電子發票:參與方多,流轉周期長,各參與方之間信息不互通;
區塊鏈發票:打破信息孤島,信息互通,降低經營管理成本,簡化流程,提高運轉效率,節省管理成本,提高消費體驗。
四、區塊鏈發票對會計行業的影響
(一)會計人員不用再面對的大量的規格不一的紙質發票;
(二)會計人員不需要再一一檢驗發票的真假;
(三)會計人員不用擔心是否漏錄發票;
(四)所有進入"分類帳"的條目都由密碼加密、分發,不易偽造或銷毀;
(五)報銷狀態實時可查,免去了繁瑣的流程;
(六)實現審計流程自動化,審計師將能夠自動驗證企業財務報表背后的重要數據,節省大量時間和成本。
五、區塊鏈技術對會計職業教育的啟示
(一)建立全新的“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
目前高職教育中普遍開設信息化課程,比如ERP、EXCEL表格在財務中的應用等,但是對互聯網技術課程,大數據分析等很少涉及,區塊鏈基本還未被引入到教育中,而要將這些課程引入到教學中,傳統單一的會計核算人才培養方向已經不滿足需要了,同時借助程序化、系統化的迅捷操作,會計分工變得模糊,終端操作簡易化和批量化使得會計崗位的數量需求降低。高職院校必須改變人才培養目標,以適應技術變革的需求,以堅實的財稅知識為基礎,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數據分析的能力,顛覆傳統“人文會計” 理念,培養既懂會計、又懂技術的跨學科復合型會計人才。
(二)調整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上添加理工科學技術課程,比如計算機類的大數據基礎、Python應用、數據可視化處理等,在課程設置應充分考慮學生情況,注重實用性,結合專業實際業務情況加入區塊鏈、財務共享、智能財務決策等內容。
(三)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對業務信息的歸類匯總核算處理,提供信息,是傳統財務會計的基本工作,也是現在職業教育培養的方向,但是隨著信息化、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出現,標準化程度較大的會計基礎工作,所需人員也將慢慢減少。既然信息有了,財務人員也從日常重復性的、繁重的低價值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了,高職院校可以考慮培養更多能夠把信息用好、分析好,更好地服務于信息使用者的人才。讓學生從財務會計轉向管理會計,甚至向財務分析來去轉化、去提升,運用信息為企業的各種決策服務。
(四)大力創新教學方法,推行“三個課堂”教學模式,即校內、網絡和企業課堂。校內課堂教授基本理論、完成項目教學、教師答疑解惑;網上課堂傳授基本知識、促進拓展學習;企業課堂完成綜合技能訓練,校企共建“會計工廠”,搭建完整的企業架構,建立學校、企業雙導師制度,解決會計專業學生無法完成真賬實操的難題,理論與實踐結合,夯實財稅基礎;同時實行輪崗制,讓學生充分了解企業流程,熟悉業務節點,為后續的新技術與會計結合運用打下基礎。
(五)加強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培養。從傳統手工帳到會計電算化;從業財一體到業財稅票一體;從手撕票到機打票、從電子發票到區塊鏈發票,會計職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職業教育必須在專業能力培養外加強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讓學生具備接受新事物,并主動了解學習,提升自我儲備。
總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會計行業新技術發展,會計職業的需求取向不斷變化,對會計教育學生培養方向、培養層次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和沖擊,職業院校必須緊隨其后,不斷完善課程體系、教師結構,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具有深厚會計財稅專業知識,具備扎實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理工技術,集“文理工”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為一身,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既懂會計又懂技術的跨學科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海洋,肖洋洋.大智移云技術對會計影響的文獻綜述[J/OL].會計之友, 2019(24):61-64
[2] 范勝強.區塊鏈技術在會計中的應用初探[J] . 電子商務,2018(11):41-42
[3] 蔣樂平.區塊鏈視角下環境會計信息系統的優化與融合[J]. 財會月刊,2018(19):52-56
作者簡介:鐘曉靜(1978—),女,漢族,四川內江人,講師,會計本科,單位:四川現代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研究方向:財稅一體、會計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