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鳳
摘 要: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指依托一定數量的科技人員從事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活動,取得自主知識產權并將其轉化為高新技術產品或服務,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中小企業。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體現,科技型中小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各國經濟增長與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與普通中小企業相比較,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含量較高、建設所需資金少、建成周期短、決策機制靈活、有較強的市場適應能力,是社會經濟發展最具創新活力的企業群體,已成為我國實現技術創新和深化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在推動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活力和競爭力、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培育新經濟增長點以及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科技型中小企業;財政科技計劃項目;管理
1 財政科技計劃項目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重要意義
中小企業具有高成長性、高收益性的優勢,但同時也面臨著高風險性的挑戰,在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用工成本激增、人民幣升值的經濟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業面臨著比一般的中小企業更為嚴峻的經營壓力,存在著研發投入高、融資難度大、高層次科技人才不足、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等經營問題。財政科技計劃項目對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經營壓力、支撐企業長遠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1.1 緩解企業初創期或項目研發初期資金投入壓力。研發活動具有不確定性和外部性,技術創新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活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動力強,但缺乏資金和資源,尤其在企業初創期或項目研發初期,產出不確定性高,但資金投入大,財政科技補貼可以幫助企業分散研發投資風險,降低研發投資成本,同時,財政科技補貼也反映了政府對企業或項目的認可,可以提高企業后續融資能力。
1.2 激發科研人員和企業研發活動積極性。科技計劃項目一般包含單獨的針對科技人員的績效激勵,可以顯著提升企業科技人員研發積極性。從資金作用看,獲得的財政科技補貼直接降低企業研發成本,企業科研積極性也將大大提升。
1.3 培養人才,推動產學研合作。科技計劃項目通常要求通過項目實現人才培養,同時,鼓勵產學研合作,在組織項目過程中,政府也將協助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合作,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而言,增加了與高校、科研院所、大企業的合作渠道,有利于人才培養和技術水平提升。
1.4 提升知識產權產出。科技計劃項目要求對技術成果形成知識產權,包括專利、軟件著作權、論文等,可以督促企業加強對自身技術成果的總結和保護,提升知識產權產出,提升技術積累和保護意識。
結束語
財政科技計劃項目是政府針對科研創新活動設立的政府補助,是政府用于引導科技創新的一種手段,體現了國家戰略布局、政策取向和發展重點,對全社會的科技研發活動具有指揮棒和風向標的作用,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意義尤為顯著。
2 科技型中小企業財政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主要問題
2.1 ? 問卷調研情況
為客觀了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財政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存在問題,筆者對當地部分企業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情況進行了問卷調研。問卷調查對象為從事財政科技計劃申報和管理的企業相關人員,調研內容包括四個方面:單位基本信息,申報總體情況,申報、實施和管理情況,單位管理情況,時間周期為五年(2013-2017年)。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問卷81份,其中,無效問卷有7份(高校院所填寫問卷),有效問卷共74份,54份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填寫問卷,20份為大型企業填寫問卷。本次調研分析對象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型企業研結果作為補充對比數據,用作某些問題科技型中小企業管理方式對比探索。
2.1.1申報和獲批情況
獲批數量。占比81.49%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獲批數量在3項以內,其中,1項及以內高達46.3%。
獲批金額。81.39%參評企業獲批財政科技計劃資金總額在300萬元以內,其中,獲批50萬以下的占比最大,達39.53%;同時,獲批資金主要為省市級科技計劃(地方財政資金),75.61%的企業未獲得過國家級科技計劃資金。
綜上,科技型中小企業財政科技計劃項目獲批率較低,獲批經費總額不大,大項目少,主要是以省市級項目為主。
2.1.2申報、實施和管理情況
申報信息獲取情況。在申報信息獲取方面,94.44%企業項目管理人員是通過政府科技部門(科技部、科技廳、科技局)官網獲取項目信息,這是主管部門發布信息的唯一官方渠道。值得注意的是,除官方渠道之外,信息來源最大的途徑是代理/中介公司,占比27.78%。
實施和管理情況。在實施和管理政策了解方面,僅有10%左右的參評人員對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技術驗收要求和流程、經費管理和核算方法非常了解,有超過50%的參評人員僅達到一般了解的水平。在財務管理原則方面認知度相對較高,94.44%的參評人員了解項目需專賬管理,70.37%的參評人員了解專項、自籌需單獨核算,但在按照預算科目支出方面認知度不足,只有50%參評人員認為需按預算科目支出。
驗收問題。參評企業驗收的可能遇到的問題大部分集中在財務方面:經費支出與預算匹配問題最大,有46.3%有此問題;其次是賬務核算規范性問題,占比35.19%。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經濟效益完成情況占比位列第三,達到33.33%,而對于申報最重要的技術因素在驗收時出問題的可能性反而較低。
3、單位組織管理情況
人員情況。從單位項目管理人員構成情況看,有66.66%的企業有專門的申報團隊或專人。從項目主管的崗位年限看,53.70%的項目主管從事財政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年限在2年以內,5年及以上項目主管僅占16.67%。
申報和管理組織情況。對比各相關人員在項目申報、預算、實施、驗收4個重要環節的參與程度可見,從總體上看,項目主管和項目負責人在各環節參與度均較高。技術人員在申報、實施、驗收環節參與度高,在預算環節參與度低;財務人員在預算、驗收環節參與度高,在實施、申報環節參與度相對較低。
4、委托代理情況
委托代理情況。在申報階段有48.15%的企業委托過或有意向委托代理公司,在驗收階段有35.19%的企業委托過或有意向委托代理公司。
代理公司收費標準。從了解收費標準的55.56%的參評人員中,測算出,收費標準超過專項經費10%的已達到76.60%。
5、申報和管理激勵
財政科技計劃申報成功后,僅有35.19%的企業設立了獎勵。在設有獎勵的企業中,獎勵額度在專項經費5%以內的有68.42%,其中,絕大部分獎勵額度為2%以內(占比47.37%);另外,有15.79%的企業采取定額獎勵方式。有52.63%的企業采取兼顧項目申報和驗收激勵的獎勵方式。技術人員獎勵占比最高,其次是財務人員,第三是項目負責人,最后是項目主管。
(二)主要問題分析
結合問卷調研,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財政科技計劃項目申報獲批率較低,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有待改進。
1、項目管理人員流動性大
盡管大部分企業有專人負責項目申報和管理,設置了財務助理、項目助理,但項目管理人員工作年限短,流動性大。頻繁的更換項目主管一方面使企業難以積累項目申報和管理經驗,另一方面已獲批的項目后續管理缺乏延續性,增加了項目實施風險。
2、過程管理重視程度不足
財政科技計劃項目實施周期一般為2-3年,大部分企業領導和項目主管更重視申報,造成了管理的短視,實施過程監管缺位。同時,由于沒有形成標準化管理流程,增加了實施環節項目技術人員與財務助理、項目助理配合難度,過程管控難度加大。
3、財務管理規范性不夠
盡管經過政府主管部門的努力引導和監督,科技型中小企業對財務管理原則、核算方法認識程度已有大幅提高,但仍存在核算科目設置不規范、支出與預算存在較多差異等問題,還需進一步落實“目標相關、政策相符、經濟合理”的經費管理原則。
4、激勵機制有待進一步優化
調查中僅有1/3的企業設有專項獎勵,且獎勵額度低,難以充分調動項目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仍有一半的企業在獎勵設置時存在重申報輕驗收的現象。同時,項目主管在激勵機制中的話語權較低,不利于項目管理和資源調配。
5、委托代理存在風險
超過30%的企業在申報階段和驗收階段有意委托代理公司,委托代理公司可以節約人力資源,但也存在技術秘密泄露、代理公司虛高項目任務指標和投入的風險。同時,代理機構的收費標準較高,大多超過專項經費比例的10%。科技型中小企業如需委托代理公司申報或驗收,需注意代理公司資質和信譽,明確合作要求,并注意監督管控。
小 結
科技型中小企業已經成為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著高研發投入、高風險性的經營挑戰,財政科技計劃項目已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緩解經營壓力,提升技術水平的重要支撐。而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財政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中仍存在項目管理人員流動性大、實施過程管理重視度不足、財務核算規范性不夠、激勵機制有待進一步優化以及委托代理存在風險等問題。盡管近年來國家通過系列改革,已不斷優化財政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但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項目承擔單位,仍應不斷提升管理能力,才能真正利用好國家政策,實現企業價值。
參考文獻
[1] 《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國科發政【2017】115號
[2] 萬紹. 科技型中小企業科研項目管理若干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 2017.
[3] 王瑞敏 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實務處理探討[J]. 2018, (15):109-111
[4] 馬鋒梅. 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經費管理分析[J]. 全國流通經濟, 2014, (10):73-74.
[5] 王沿棟. 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納稅籌劃探析[J]. 當代會計, 2018, (1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