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華 許宏宇 孟潔
摘 要:建立“大思政”格局是順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為優化“大思政”格局及人才培養管理體系,高校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深刻領會大思政內涵,準確認識當前“大思政”格局建設面臨的困境,完善“頂層設計”,施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和“互聯網+大思政”模式,形成“大思政”格局的長效運行工作機制。
一、引言
當前階段,我國高校對人才的思想政治培養工作尚存在一些研究缺陷,要使“大思政”格局充分有效構建,必須著重發揮共青團組織和教師隊伍的作用,把以文化人與實踐育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立腳點,把“立德樹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徹底解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思想政治工作、學生管理工作“兩張皮”問題。
二、深刻理解“大思政”格局的豐富內涵
何為“大思政”格局?其價值內涵可以理解為將所有課程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統一, 提煉出愛國情懷、 社會責任感、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課程蘊含的價值范式,讓學生在認知、情感、行為上有正確的方向。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踏入新時代,隨著高校內部職能的多樣化和外部環境的復雜化,高校思政教育將面臨實效性和針對性減弱等諸多挑戰,同時對高校構建“大思政”格局及育人體系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三、新時代高校“大思政”格局建設現狀及面臨困境分析
當前黨和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導向性較強、資源側重力度較大,高校作為“深化思想引領,踐行使命擔當”的前沿陣地,應積極響應國家大思政號召,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近年來,我國高校積極構建“大思政”格局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進行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發展問題。
(一)對“大思政”內涵認識不足,思政教學理念滯后。多數高校對“大思政”格局認知片面,缺乏對其系統認識和具體實施方案。教學理念滯后,將思政教育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對學生的理論知識灌輸上,缺乏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政教育,使大部分學生對思政教學產生負面情緒,從而弱化了學生對思政學習的自主意識和對“大思政”格局建設的推動作用,最終導致高校無法將思政學習的實用性和長遠價值真正貫穿到學生思想成長過程中。
(二)思政管理體系建設薄弱,學科間融合性差。當前階段,高校“大思政”格局的管理體系建設不完全,學校各部門各司其事,各負其責,沒有形成相應的合作機制,無法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不完整的思政管理體系導致高校缺乏對教師思政教學的系統培訓和交流互通,使得高校教師面對多樣化的教學課堂缺乏相應的融會貫通能力,思政教學效率降低,學生思政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出現漏洞。
另外,目前多數高校在各學科教學中對于思政元素的融合性不足,缺乏對各學科之間協同效應的利用,導致無法構造出全方位立體的思政教育模式。
(三)缺乏實踐教育,教學資源配置不均。縱觀高校思政體系發展現狀,高校忽視了實踐教育在學生思政體系培養過程中的深化作用,具體表現為:教學模式單一,理論性教學比重過大;缺乏思政教育實踐活動基地且實踐活動形式單一。不均衡的教學資源配置使學生無法從視聽說全方位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降低了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參與熱情和主觀能動性,不能突出學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難以形成具體有效的“大思政”格局。
四、優化高校“大思政”格局建設的路徑探析
(一)完善頂層設計,推進整體發展。頂層設計具有頂層決定性、全局性和實踐可操作性的特征,為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建設這項鑄魂工程的質量和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實效性和長遠性,就要在構建過程中不斷推廣完善頂層設計。具體主要包括:教師的管理評價機制建設,共青團的管理機制建設和思政示范課程建設。
1.教師管理評價機制建設。高校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與“大思政”格局的核心要素,其政治素養和教學水平將直接影響到“大思政”格局的構建質量,因此高校應當重視對教師的管理評價機制建設。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管理機制的實施細則,完善教師評聘考核機制與標準,實行崗位動態管理,落實“師德一票”否決制度,保證思政課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過硬,還需要制定相應的教學激勵方案,對教師的教育業績進行績效考核。
2.高校共青團管理機制建設。高校共青團作為“大思政”格局建設的主導力量,它的管理機制建設將直接影響到“大思政”格局建設的各個環節。高校共青團組織要在工作管理體系中找準自身定位,并針對工作需要不斷轉換角色,樹立大局意識,在同級政黨的統一領導下,力求各種有效載體的廣泛參與,爭取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服務于“大思政”格局建設。
3.示范課程建設。高校應在各專業課中設立一門示范課程,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加強思政教學與專業教學間的聯系,形成思政建設與專業課建設的良性發展互動。示范課程可以從通識選修課、專業課中選擇,要求在教學日歷、教學設計、課程考核等方面都能體現思政要素,也可以邀請思政課教師加盟參與,實現合作教學或教學指導,示范課程建設需要學校教務部門從項目立項、經費支持等方面予以培育,充分發揮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2]。
(二)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教學相結合,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第二課堂是學校在第一課堂教學計劃之外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的各種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它有利于學生將思想政治教育從“知識層面”轉向“價值層面”,糾正思想政治教育“兩張皮”問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是優化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模式的必要發展路徑,其有效施行需要高校構建第二課堂“項目創建、記錄評價、數據管理和工作運行”體系,最終形成“第二課堂成績單”,“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對“大思政”格局建設能充分發揮規范和引導、激勵和懲處、凝聚和輻射三大作用,將為高校第二課堂實踐活動提供指導,進一步豐富發展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理論。
(三)實施“互聯網+大思政”模式。迅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使現代思政教學渠道不斷多樣化,網絡空間的開放性、實時性和互動性更能促進“大思政”格局的實現、凸顯育人效果。高校可以立足實際,切實整合思政教育隊伍,采取“慕課”“翻轉課堂”等網絡教學形式作為思政教學的輔助手段,構建一個“寬口徑”“厚基礎”“矩陣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形成多角度全方位覆蓋的高校“大思政”現代教育格局。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工作政治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N].光明日報,2016-12-09(1)
[2] 肖香龍,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10):133-135.
[3] 成永軍.探索有效模式 ?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J].中國高等教育,2019(05):37-39.
[4] 張映文.論高校共青團組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定位[J].中國青年研究,2006(04):73-74.
[5] 鄒文通,何偉,薛琳.“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內涵、功能和意義[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19(05):70-74.
作者簡介:張成華,女,漢族,199110,山東省濱州市,山東中醫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研究生,助教,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大學路4655號山東中醫藥大學,250355。
許宏宇 性別:女民族:漢 出生年月:2001年01月 籍貫:山東日照 學校:山東中醫藥大學 年級:2019級本科生 學院:藥學院 專業:中藥學 研究方向:中藥學
孟潔,女,漢族,199101,山東省濱州市,山東中醫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研究生,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