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萬仿 胡勤志
摘 要:作為ADR的一種重要形式,調解在維護社會和諧,減輕訴訟壓力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傳統的調解制度在與網絡技術的結合下,孕育出了在線調解這一新興糾紛化解方式。結合法院系統正在開展的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探討我國訴訟在線調解制度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調解;在線調解;調解機制
一、調解
調解是指糾紛發生后,發生糾紛的主體各方通過尋找中立的且各方均認可的第三人作為調解人,在調解人的主導下引導糾紛各方達成較為一致的意見,從而化解糾紛的一種活動(這里所講的調解主要在物理空間的范圍內進行)。近年來,調解制度獲得了較快的發展,更多的學者對于調解制度的討論主要關注點在調解制度的優勢,及其對構建和諧社會和如何提高社會綜合治理能力方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已經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普通民眾權利意識覺醒,維權意識顯著提高,從而促使國家建立滿足普通大眾的糾紛化解公共產品,調解以其高效、靈活、保密、廉價等優勢在這些公共產品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按照不同的類型劃分,我國調解制度經歷了從國家調解到社會調解,從精英調解到職業調解的轉變。科技進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思維方式,也推動了調解制度的現代化,催生了新類型調解。
二、在線調解與ODR的關系
在線調解是指糾紛各方當事人在中立第三方調解人的主導下通過音、視頻等網絡信息途徑進行溝通并達成較為一致意見,從而解決糾紛的一種調解形態。在線調解與傳統調解最大的區別在于物理空間的變化,在線調解利用的是互聯網空間,傳統調解則是真實存在的物理空間。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重新認識在線調解:1.在線調解與傳統調解實質上是一致的,均是由中立的第三方作為調解員引導爭議各方達成解決協議的一種活動。2.在線調解是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實現的調解。從整個流程的開始到達成解決協議均在網絡空間完成。3.在線調解的基本流程為:發生糾紛后,由糾紛各方在線上提出申請并提交相關材料,在線調解機構運用現代網絡技術給各方提供一個虛擬空間,讓當事各方在自己選擇或調解機構指派的調解員的主持下,通過網絡通訊技術各方在線上充分溝通以解決糾紛。與傳統調解模式相比,在線調解的“科技含量”更高。在硬件方面,在線調解平臺的建立離不開網絡通訊設備。在軟件方面,在線調解平臺想要長遠的發展更是離不開大數據、人工智能及相關技術支持。
在線調解(Online Mediation)是ODR(Online Dispute Resolution)的一種實現形式。ODR是在線糾紛解決機制的簡稱,她的另外兩種主要實現形式是在線交涉(Online Conciliation)和在線仲裁(Online ?Arbitration)。ODR又是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的發展。
三、在線調解的特點及優勢
1.特點
從類型上看,在線調解的案件大多是事實較明確,分歧不大的紛。其中,尤以民間借貸糾紛和買賣合同糾紛最多。
從金額上看,涉案標的普遍較小,一般不會超過數萬元。
從年齡上看,由于年齡較大的人群網絡知識普遍的匱乏,參加在線調解的人群以80、90后為主,有部分70后參與。
2.優勢
在線調解作為非訴糾紛解決機制的一部分,既有傳統調解機制的優點,又有“線上”的特殊優勢。
低成本。首先,在線調解相較于傳統調解確實為爭議各方節省了不少的費用。在線調解過程中所有的送達工作可以通過電子送達平臺“數據流量”來實現。其次,在線調解強調在線上“見面”,糾紛當事人也不要消耗金錢購買車票,節省交通費用。在傳統調解模式下,如果糾紛各方處于不同地區,差旅費支出必不可少。再次,在線調解可以節省代理費。據統計,在線調解的糾紛絕大部分是事實清楚,爭議不大的小額案件,再加上調解程序又很靈活,只要糾紛當事人認可調解方案就可以簽字確認,大部分案件基本不用花錢聘請代理人。最后,很多在線調解機構都是福利性質的不收取糾紛各方任何費用,即使收費與訴訟程序或者其他糾紛解決方式相比,其費用已經很低了。
高效率。首先,糾紛各方之間和糾紛各方與在線調解員之間的信息傳遞幾秒鐘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時間利用率。法院調解案件,法官根據糾紛的復雜程度先期進行繁簡分流或者指派法官助理等預先進行糾紛的處理,節省糾紛調解時間。其次,在線調解在虛擬空間進行,不會受到傳統調解中時間、地域的限制。只要有網絡覆蓋,即使手機端都可以隨時隨地進入系統,完成調解工作。同時,利用在線分析工具也有利于不同糾紛案件數據的整理分析,便于調解機構對整個調解環節的監管和對調解員工作進行可量化的考核。再次,所有的在線調解機構都為自己的在線調解程序制定了非常短的“審限”。比如,“貿易廣場”在線解決糾紛一般需要10-14天。最后,在線調解并不要求糾紛各方同時在線。糾紛各方可以在調解員限定的時間內將自己的調解意見上傳到系統中,對方可以合理安排日程并且選擇自己方便的時間點查看。
弱對抗。以往不論是通過訴訟解決糾紛還是通過傳統的ADR方式止爭,當事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一般都親自或者委托代理人到場,解紛現場常常針鋒相對。在這種情況下,糾紛解決完畢,當事各方以前的良好關系也將宣告結束。而在線調解中,各方“遠在天邊卻又近在眼前”避免了直接對抗,各方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后發表自己的調解意見。
四、我國民事訴訟在線調解機制
隨著我國法治體系的不斷完善,當前我國的糾紛化解體系已比較完備,其中較為常見的解決糾紛的途徑有和解、仲裁、調解、訴訟等等,僅僅調解這種糾紛解決形式在我國又可以細分為: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商事調解、行業調解、人民調解等。根據調解和訴訟程序的關系,司法調解還可分為訴前調解和訴中調解。我國民事訴訟在線調解機制就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將上述傳統的訴前調、訴中調程序進行“改造升級”,使我國民事訴訟在線調解機制更好地發揮定紛止爭的效能。訴中調解即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在民事訴訟程序進行中采用“調審合一”模式根據訴訟雙方的申請或者法院依職權啟動,在法官的主持下根據合法、自愿原則雙方就爭議達成妥善的處理意見。訴前調解有的學者也稱其為法院附設調解,比較典型的如美國的法院附設調解和日本的調停制度。筆者所指的訴前調解案件范圍是指在司法實踐中糾紛案件提交到法院系統已經登記備案,但未正式進入訴訟程序的爭議案件。由于訴訟中的在線調解機制,單單只是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工具在傳統訴訟調解程序過程中引入,提升其信息化水平,此方式作出的調解協議和線下達成的調解協議應具有同等的法律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福華:《中國調解體制轉型的若干維度》,載《法學論壇》2010年第6期
[2] 何其生:《互聯網環境下的爭議解決機制:變革與發展》,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514頁
[3] 呂宗澄等:《人工智能背景下在線調解的現狀與未來》,載《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
[4] 商鵬俊:《淺議構建在線調解機制》,載《人民調解》2017年第2期
作者簡介:鞠萬仿,山東新泰人,中共黨員,本科,新泰市人民法院員額法官。
胡勤志,山東滕州人,中共黨員,碩士,新泰市人民法院法官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