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乾菊 張智慧 李曉云
摘 要:大數據背景下,如何高效利用大數據來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成為我們應對時代發展的一大課題。本文通過分析大數據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創新面臨的問題,并根據莒縣縣情和具體實際,提出地方政府治理體系創新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地方政府治理;機遇和挑戰;路徑
1 大數據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體系創新面臨的機遇
1.1大數據技術有利于信息資源的共享與整合
信息化時代,政府部門需要處理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信息流轉和傳播速度不斷加快,對政府部門信息資源共享與整合產生了更高的要求,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為滿足這些要求帶來了可能。
大數據技術可以將各政府部門的信息資源集中,并用“云”計算進行儲存。當需要獲得信息時,政府部門就可以在相關權限范圍內進行查閱,并在不同部門間業務數據出現沖突或矛盾的情況時,要求大數據技術人員作出相應的處理。這有利于增強各個部門間數據的一致性,打破部門間各自為政造成的信息壁壘,促進信息資源的統籌共享。
1.2大數據技術有助于提升政府的科學決策能力
大數據可以精準、快速、全面反饋社會實際需求和問題,為適應新時期政府科學決策的需求提供可能。當地方政府需要做出決策時,大數據技術能夠采集到涵蓋各行各業的樣本數據,成為反映現實社會發展的“原料”。“手工行政”的工作模式和“經驗管理”治理思維即將結束,“信息行政”的工作方式即將到來。
1.3大數據技術有助于推動政府公共服務精細化
在大數據時代,政府可以依托大數據技術,為社會公眾提供滿足差別化、個性化的公共產品。通過剖析海量數據信息,分析何種群體在何處對何種服務擁有需求,從而科學精準掌握大眾訴求,合理分配公共服務資源,為公眾提供精細化的公共服務。
例如,銀川市智慧城市管理指揮中心開展市民訴求情緒化采集,并開展市民訴求情緒大數據分析。研究員做出市民訴求情緒大數據分析后,會將分析結果按類別反饋給各個分管部門,幫助其根據大數據重點處理容易引起市民極端情緒的訴求,從而疏導市民堵點訴求。
1.4大數據技術有助于提高社會公眾的參與度
將信息技術融入地方政府治理體系,為社會各界參與政府治理提供新的途徑,有利于提高社會公眾政治參與的積極性。隨著各種新型信息共享平臺的產生和發展,政府和公眾可以借助平臺進行交流與溝通,采用智慧治理模式對社會予以管理。當前,各級地方政府普遍開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大眾可以就公共事務管理發表意見和建議,有利于提升地方政府的形象和信任度。
2 大數據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體系創新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2.1傳統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發生變革
傳統的治理模式主要以政府為主導,政府甚至是“全能型”,政府作為公共權力的主要實施者,遵循的是封閉式的管理原則。在這種管理模式下,政府部門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管好職權范圍內的事項,公眾應該自覺接受監管而不應當提出異議。但是大數據時代,原有信息壁壘被打破,加之公眾越來越有話語權,更加要求權力運行過程中的公開透明,這就對政務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倒逼政府治理模式的變革。
2.2數據資源共享缺乏制度保障
地方政府要想做到與多元主體協同治理,就要主動及時公開自身所掌握的允許公開的數據和政務。但是,當一個有效體制沒有建立時,政府數據就較難以共享,上下級政府、同級政府各部門之間,雖然都擁有自己的數據庫,卻處于隔離狀態。例如,重慶市雖然已經建成了大量橫向業務系統,但這些同級政府部門之間通常是各自按照傳統的“自下而上的層層請示匯報——自上而下的層層批示傳達”、“先內部協同再外部協同”的模式進行,在數據信息實現共享之前,程序較為繁多、耗時較為漫長、反應較為緩慢。
2.3大數據技術缺乏創新人才
信息化時代,人才是最為重要的資源。大數據技術的迅猛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不僅需要具備相關知識和技術的專業性人才,更需要掌握多門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與大城市相比,莒縣科研院所相對較少,高精尖人才相對缺乏,科研成果較少且轉換難度較大,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不健全。而在短時間內又很難快速培養起來,嚴重的制約著莒縣大數據產業的發展。
2.4政府治理創新缺乏大數據理念
近年來,莒縣的市場經濟發展很快,并表現出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的特征。但是,在市場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的反映滯后于跟上時代發展,理念轉變不徹底,機構改革力度不夠,落后的思想和體制仍然存在。此外,領導干部對“互聯網+”的認識有較大不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創新力度。
2.5數據信息安全缺乏保障
大數據技術的核心在于推進數據開放和數據共享。但是,數據的開放會對數據信息安全帶來一定風險,尤其是社會大眾比較敏感的隱私保護問題。一旦某些數據被某些不法分子或境外機構獲得,甚至會對國家安全帶來一定威脅。在大數據技術應用過程中,政府要高度重視數據信息安全問題,采取必要措施加固存有大量數據的網站和數據庫。
3 大數據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體系創新的路徑探析
3.1轉變政府理念,增強大數據意識
第一,轉變政府治理理念。首先,要由以往管制型的理念和官本位的思想,轉變為服務型的治理理念,真正地成為人民公仆;其次,由以往的經驗主義理念轉化為數據理念,用數據說話、決策、治理;最后,由以往的權威封閉理念轉變為互動開放理念,在治理過程中加強公民的參與和互動。
第二,增強政府利用大數據的習慣和思維。必須增強政府部門的大數據意識,將大數據視為一種政府治理創新的工具,積極運用這種工具解決實際問題,充分發揮其在公共服務、監控網絡輿情方面的功能。
3.2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大數據平臺
數字山東建設專項小組辦公室明確將莒縣作為首批山東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區縣之一,第一項任務就是建設數字化莒縣治理指揮中樞。因此,政府應該以此為契機,在各部門數據庫的基礎上,構建一個統一的大數據應用管理平臺。建立大數據應用管理平臺后,要促進該平臺與縣直各部門的數據庫互聯互通,并對這些數據庫進行統一規范的管理。
3.3培養大數據人才,加強專業培訓
第一,在大數據人才招引上下大功夫。建議我縣把發展大數據產業作為重大專項任務,出臺傾斜政策,引進領軍人才及團隊。要在住房、就業、子女教育、研發經費等方面最大限度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同時,要建立完善大數據人才引進培養的相關機制,如工作機制、延攬機制、培養機制、金融支持機制等,讓來莒創新的各類人才真正吃上“定心丸”。
第二,在大數據人才培訓上下功夫。培養大數據人才,除了加大人才招引力度,更要在培養現有技術人員上下功夫。一是對于起決定作用的領導干部,根據實際情況聘請相關專家,對他們進行專門培訓,培養他們運用大數據的理念和能力;二是對于工作人員,要對他們要進行廣泛、全面、專業的培訓,為他們開設專門的大數據講座,使他們能夠熟悉大數據的基本要義。
3.4完善大數據保障體系,加大信息安全保護
第一,強化大數據安全技術保障。首先,要從大數據獲取技術上著手,加快建設大數據安全平臺。其次,要保障大數據在交易和隱私保護方面的安全,盡量避免因數據的開放和流動而造成的泄密事件。
第二,強化大數據安全運營監管。一方面,高度重視安全監督和檢測,將日常檢査與不定時抽査結合起來,強化對重點行業和關鍵時段的政府數據系統的監測。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數據泄漏、數據濫用等行為的懲處力度。依法打擊違法販賣信息、侵害個人隱私、威脅公眾正當利益等不法行為,使數據信息的公開與共享實現得到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 徐繼華,馮啟娜,陳貞汝.智慧政府:大數據治國時代的來臨[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88-91.
[2] 胡洪彬.大數據時代國家治理能力建設的雙重境遇與破解之道[J].社會主義研究,2014(4):62-66.
[3] 韓金惠.“情緒大數據”推動公共服務精細化[N].半島都市報,2017年8月31日.
[4] 張乾友.行動義視野中的社會治理轉期[J].江漢論壇,2016(6):34-41。
[5] 劉薩娜.“互聯網+”背景下重慶市政府治理創新研究[D].重慶市委黨校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7年3月。
[6] 霍青.大數據背景下政府治理能力研究——以貴陽市為例[D].東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11月。
作者簡介:莊乾菊(1969-),女,漢族,山東省莒縣人,本科,畢業于臨沂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現為黨校講師,主要從事黨的建設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