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麗瑩 齊新玉 李慶林 周澤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日益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是越來越高。但在這競爭壓力日漸陡增的當下,社會個體很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壓力,如果不能對他們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和干預,很有可能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社區如果能夠及時危機干預,部分不良社會事件就有可能被避免。因此,在社區構建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提升社區居民的健康心理是必要的。
關鍵詞:社區健康;心理危機;預警干預
商業化社會的改革步伐越來越快,很多因素都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如:快節奏的生活、生活和就業的壓力、事業和婚姻的成敗等。每個年齡段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心理問題,不僅中年人有心理壓力,未成年人和老人也有,有人際關系方面、有工作生活方面以及情感方面等等。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80%的人在其一生的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為有效遏制心理疾病的產生,滿足社區居民的心理健康需求,社區作為基層單位應該開展一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更好地改善居民的生存狀態,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構建和諧文明社區。
一、開展社區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的緊迫性
社區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運用相關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達到提高社區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方式,社區心理教育服務不僅是一種教育活動,培養社區成員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以及整體素質優化和全面提高,它也是一種社會服務活動,意指在社區服務工作中,運用心理科學理論和原則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即以講究心理衛生的方式培養人們的健康心理,從而達到預防心理疾病的目的。這兩者都是以促進人的正常健康發展為宗旨,培養健全人格,預防各種心理障礙,緩解消除心理壓力和不良心理因素,解決一些簡單的心理衛生問題,避免這些心理問題可能帶來的不良社會影響。
在西方國家,社區心理健康教育和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在整個社區服務業中占據重要地位。社區心理服務和社區衛生服務一樣同為社區居民的普遍需求。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社區背景下探討心理學應用為西方心理學的重要領域。20世紀70年代,美國開始發行社區心理學報。近年來,西方關于社區心理學的研究還在進一步加強。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心理咨詢業相對于發達國家略顯滯后,當前還止于單一的心理健康服務,心理咨詢方式以醫院為主,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心理疾病患者在不斷增加,卻沒有數量與之相匹配的心理咨詢師。為解決這一現狀,創建中國式的社區心理咨詢被迫切需要。提高國民心理健康水平,促進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緩解緊張工作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壓力,促進融洽的人際關系,提高社區居民心理健康的意識和對心理疾病的了解。
二、社區心理危機預計與干預優化建議
健康教育教育有利于營造健康的環境,宣傳心理健康相關信息,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提倡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開展提高全民健康素質的活動。意在讓人們了解心理健康,提高人們對心理疾病的識別能力和遇到心理問題的應對能力,從而提高社區群體抵抗心理疾病的能力。實踐表明,參加過心理衛生健康教育的居民,其心理健康水平顯著增強。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不良的生活方式會導致心理疾病,逐步開始加強自我鍛煉和保養,重視心理健康、修身養性;正確認識自我,樹立現代教育觀、人才觀和職業觀;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技能,處理好人際關系,完善自我,做一個樂觀、豁達、堅韌的人。社區心理衛生健康教育幫助居民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使居民精神、身體和社會交往等方面達到良好狀態,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以社區為基礎開展心理衛生綜合性防治和行為干預的措施其成效是顯著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更深一步地強化。
(一) 開展社區心理衛生健康教育需要政府的支持
心理疾病危險因素涉及諸多方面如:個人行為、生活方式、文化、環境、遺傳和衛生保健等。因此,不僅是衛生部門要承擔社區居民的健康問題,全社會都應該共同參加、履行職責。實踐證明,政府在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社區要在政府的領導下,開拓與社會多部門之間的合作,發動社會各層次的人員積極加入到社區心理衛生健康教育活動,形成人人關心社區健康積極參加社區健康活動的氛圍。加強社區科學民主管理,以公開公正的原則,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社區心理環境。
(二)加強正向引導教育,正視心理危機干預工作
1.當面解惑答疑,消除居民對心理認識的誤區。
社區心理服務機構應該將心理服務工作落實到實處,讓居民能夠近距離地了解和接觸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機構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當地心理專業院校、心理專家或資深學者走進社區,開展一些關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講座,針對當前存在的一些心理服務誤區展開心理咨詢活動,較為深入地向居民講解簡單易行的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自我保健的方法,解答一些居民內心所存在的疑問。
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樣化,滿足居民心理需求。
社區心理服務機構為更生動形象地介紹和宣傳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自我處理心理危機的基本方法可以通過板報、畫廊、手抄報等形式。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電視、廣播和局域網等媒體宣傳模式,大大提高心理服務工作的宣傳力度,開闊居民的視野,幫助人們提高對心理問題的了解,準確識別心理危機的發生,提高心理基本素質。改變人們對于心理問題和精神問題的傳統偏見和錯誤認識,讓居民能夠自我調整出現的心理問題,解決不了時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向心理服務機構尋求幫助。
3.加強專業素質培養,提高心理危機干預能力
對于從事社區心理服務的人員也是有一定要求的,除了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之外,還需要接受系統的相關心理學的專業培訓,熟練掌握心理服務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此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咨詢和社會服務工作的經驗,以便在實踐中更好地磨煉自己發現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相關部門也要重視對社區心理服務工作的管理和監督,加強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的培養,增加心理方面人員的合作與交流。以社區心理服務人員、社區心理專家和社區心理骨干為一體的社區心理服務網絡。這樣有利于提高社區心理健康服務人員專業素質和危機干預的能力。社區心理服務活動在我國目前還只是初步雛形階段,對于社區居民的心理危機干預作用還有待增強。社區心理服務工作預防大于治療,整體優于個體。為消除各種因心理危機所誘發的暴力事件,社區要結合社會動向有針對性的向居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加心理危機自我防御方法的學習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
參考文獻
[1] 田圣政; 李景.我國社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3(04)
[2] 楊鏡梅; 符海燕.社區心理健康教育 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探索[J].成才與就業.2015(05)
作者簡介:岳麗瑩,女,滿族,1989年5月,河北承德市,承德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研究生,講師
齊新玉,女,漢族,1989年2月出生,內蒙古赤峰市,承德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碩士,講師
李慶林,女,漢族,1986.03.05,河南省信陽市,承德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研究生,講師
周澤,女,蒙古,1988年7月,遼寧省喀左縣,承德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研究生,講師
課題編碼:20203114,課題名稱:《疫情中和疫情后社區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機干預研究——以承德市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