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乙 夏瑀


摘 要:運動性損傷是運動者們在身體鍛煉、運動訓練或體育比賽中經常會出現的現象,無論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運動員還是普通的鍛煉者,都會不可避免的受到不同程度的運動性損傷。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使身體機能下降,而且還會對身體造成或大或小的損傷。長時間的積累會對身體造成過度的不可恢復的傷害,因此及時有效地防治運動性損傷,對其進行防治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本文就將結合相關文獻書籍,以運動性損傷的防治與其康復為主題,淺談自己對運動性損傷在街舞這項體育的認知理解與預防措施,從而為街舞舞者預防運動損傷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運動性損傷;康復;防治;街舞
前 言
街舞屬于hiphop文化,它是來自美國黑人街頭的舞蹈,街舞起源于美國紐約布朗克斯區。街舞是體育運動與街頭藝術表演相結合的舞蹈,它以身體動作舞蹈為基本內容,配合節奏變化性風格的音樂,單人或集體配合,是既有娛樂健身作用,又有表演性的體育運動。它將體育、藝術、音樂等融為一體,被現代青少年譽為“健”與“美”的典范,是世界通用的“情感語言”。街舞的動作是非常自由的,是以各種走、跑、跳、滑、延伸、停頓、爆發力等及其變化的,從頭、頸、肩、上肢、軀干、手指到胸、腹部、胯、腳踝、腳趾每個部位都可以進行律動,屈伸、環繞、擺震、波浪等連貫動作組合而成的,各個部位都有其特定運動效果。街舞自由且彰顯自己的個性與風格,因此受到現在很年輕人的喜愛。在國內,很多愛好者以及練習街舞的人群慢慢增多,而且街舞是需要長時間練習的舞蹈,技巧、難度、舞蹈的樣式都是要讓舞者付出巨大的努力,但與此同時,在長時間練習街舞的過程中,訓練方法不對以及沒有做好相關的防護措施以及訓后恢復都是容易對身體造成損傷的,因此本文通過對街舞中日常練習中常見的運動性損傷進行分析調查研究,預防和減少街舞中的運動性損傷以及運動性損傷后的恢復措施。
1.運動性損傷
1.1運動性損傷的概念。運動性損傷是由于運動而引起的運動能力和身體功能暫時下降的現象。在體育運動中身體的機能往往不能保持在一定的水準和運動強度上,產生疲勞感,這種疲勞感其實是身體的一個自我保護反應,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是運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一種生理功能變化,由于疲勞感的存在從而增加了出現傷病的可能性。
1.2運動性損傷產生的因素。運動性損傷出現的原因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是諸多因素的疊加結果。由于運動過程中的負荷和性質不同,對人體機能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在不同代謝類型的運動項目中,運動性損傷產生的特點也不相同,現僅對損傷參生的客觀因素和生物力學因素進行闡述。
1.2.1 運動性損傷的客觀因素。參加體育運動的人是活動的主體,每一個運動參與者,在參加運動時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遵循運動規則、是否狀態欠佳、是否心理壓力過大等都可能導致運動過程中產生傷病的原因。在很多運動中,由于自身沒有掌握好保護方法,從而可能導致自己和他人受傷。
大部分的運動愛好者,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指導,自身無法合理安排運動量,導致身體超負荷運載,加大了身體受傷的可能性。同時也存在某些競技體育中,遇到他人故意推搡導致受傷,也更加的提醒我們廣大運動愛好者應更加注重自我保護意識,避免自傷或誤傷他人。
1.2.2 運動性損傷的生物力學因素。在肌肉,肌腱及韌帶如進行過強的運動就會受損,但如果它們逐漸負重并持續鍛煉就可能耐受。骨骼發生骨質疏松后會變得脆弱。肌肉及韌帶虛弱會使它們所支持的關節更易受損。組織的結構異常常導致身體產生不平衡的應力,如下肢不等長,無論是在跑道上還是在擁擠的公路上跑步,由于較短的腿離地較遠,作功較大,其髖關節產生的應力也較強,這個部位就容易產生疼痛和損傷。最常引起足,腿,髖部損傷的力學機制是奔跑時腳的過度內旋。旋前以后,必須先外旋,離地前提起足趾,然后將重心轉移到另一只腳上。適當的旋前有助于預防損傷,但過度內旋引起的小腿扭轉應力可導致足,腿,髖關節及膝關節的疼痛。踝關節的過度屈曲還會使行走或奔跑中足弓與地面的接觸顯得狹窄或缺如。再比如弓形足即有一個高足弓,許多弓形足的人足弓并不高,而是踝關節活動度較小,使旋前困難,造成他們的腳對于震動的吸收力差,從而使下肢骨折的可能性增加。
2.街舞常見的運動性損傷
街舞屬于運動舞蹈,運動舞蹈是根據人體特征 ,在音樂的伴奏下,身體各部分環節有節奏變化的一種運動 。對于這項技術 性強、藝術性高的體育與舞蹈相結合的運動而言,運動性損傷也時常困擾和制約著舞者水平的正常發揮。為此, 通過對街舞舞者選手運動性損傷的調查 ,分析其發生的原因 ,以期尋求一套有效的防治措施,為從事 街舞的人群提供相應的醫務監督和理論指導。街舞中常見的運動性損傷有,肌肉痙攣,肌肉拉傷,關節扭傷,跑步者膝,腰部損傷,本文對上述五種損傷進行簡要的介紹。
2.1 肌肉痙攣。肌肉痙攣(俗稱抽筋),是一種肌肉自發的強直性收縮。發生在小腿和腳趾的肌肉痙攣最常見,這是由于街舞舞者在跳舞前沒有進行相關的熱身運動,導致肌肉與關節沒有激活所致。
2.2肌肉拉傷。肌肉拉傷主要是由于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肌纖維撕裂所致的損傷,肌肉拉傷后,拉傷部位劇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緊張形成的索條狀硬塊,觸疼明顯,局部腫脹或皮下出血,活動明顯受到限制。
2.3關節扭傷。在街舞協調靈活性訓練課中,過猛的扭轉動作,可使附著在踝關節、膝關節及腰部關節上的韌帶和肌腱發生的扭傷。
2.4跑步者膝。又稱髕股勞損綜合征,因膝關節活動時髕骨不斷摩擦股骨下端造成。
2.5腰部勞損。腰部勞損是腰部肌肉、韌帶、筋膜反復受到牽拉、痙攣而產生的慢性損傷。
3.街舞運動性損傷的調查分析研究
本文將對街舞中不同舞種的舞者進行問卷調查,統計不同運動性損傷的分布情況,包括有,不同舞種的運動性損傷的情況分布(見表3.1),運動性損傷的性質分布(見表3.2),發生運動性損傷的場地分布(見表3.3)。
3.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3. 1. 1 研究對象。近一兩年作者身邊的街舞舞者以及從事街舞行業的人員, 不同街舞舞種人員共計100人 ,且舞齡都在3年以上,以便于更好的更真實的反應運動性損傷的情況。
3.1. 2 研究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法、專家訪問法、文獻資料查閱法等方法。
3.2結果與分析。
3.2.1結果。通過對有效問卷的統計分析,得知。有過運動性損傷的人數是 89人(占總人數 89%), 在對這些街舞運動中形成的運動性損傷進一步調查 ,結果表明, 街舞與其它的體育運動一樣同樣存在著運動性損傷, 且這些損傷均符合運動性損傷的基本特點;出現的這些損傷情況與街舞中的具體舞種和舞種的自身特點有著密切相關, 表現出街舞的運動性損傷的典型特征。
3.2.2分析
(1)從街舞常見的hiphop,popping,breaking,jazz,soul dance,krump,waacking,house八個舞種來分析, 這些舞種均富有自己的特色 ,風格各異。hiphop舞者因為需要經常用到律動這種技術,而且該舞種對舞者下盤的要求很高,因此需要經常用到膝蓋,從表3.1可以看出,hiphop舞者跑步者膝的運動性損傷的比例高達66.7%,這說明了很多hiphop舞者常會出現膝蓋部位的損傷。breaking是地板舞,由于Breaking在大量吸收來源于Capoeira(巴西戰舞)、體操、中國武術(來自香港邵氏電影)等不同體育及藝術形式的元素和動作后形成了如今的Breaking,分為TopRock(搖滾步)、Footwork(腿部動作)、Freeze(空中定格)、Power Move(整體移動,一般為空翻)四大內容,大量手撐地的快速腳步移動、各種倒立定格動作,以及在地板上或者空中匪夷所思的高難度旋轉,使得練習這種舞種的舞者表現得相對于其它舞種更容易出現運動性損傷,從表3.1可以看出,該舞種的損傷合計比例為299.7%,是八個舞種里面比例最高的。House成型于80到90年代,廣泛吸收了Breaking、Hiphop、Salsa、Tap、Ballet等等各種不同舞蹈元素,形成了以豐富輕快的腳步變化來表現House舞曲的舞蹈種類,由于該舞種經常需要用到腳和身體的下肢,從表3.1可以看出損傷分布主要集中在身體下肢部位。Waacking成型于70年代,是一種起源于美國西海岸黑人和拉丁美洲人聚集地的同性戀社區里Gay Bar的舞蹈,作為一種排解壓力的表達,從精神上和身體上來反抗主流社會對同性戀的邊緣化。以大量手臂的旋轉揮舞和風騷的Pose、走位來表達Disco及Funk音樂。由于該舞種經常需要用到手部的發力,因此經常發生肌肉拉傷的情況,拉傷多發于手部。對于popping舞者損傷主要發生在腰部位置,因為popping舞蹈里面有很多動作和舞蹈元素常常需要腰部的發力來完成。而soul dance,jazz這些舞種,在跳舞和練習的過程中相對于其它街舞舞種不需要很大的身體機能去支撐,因此這兩個舞種在損傷合計比例相對于其它舞種較低。
(2)對于街舞舞者來說 ,下肢的動作是十分重要的 ,為了更好表現舞蹈的魅力 ,就必須通過刻苦的訓練來提高膝 、踝關節的力量 ;改善自身的柔韌性 、靈活性以及肌肉的控制能力 。如果在這方面不注意 , 就極易造成關節 、肌肉 、韌帶的勞損、扭傷 、拉傷 。還有街舞在表演的整個過程的給人的感覺是輕松的, 實際上舞種的全身肌肉是十分緊張的 ,這也是造成舞者出現肌肉勞損的一個重要原因。
(3)多數的選手在自己的技術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為了使自己的動作更吸引裁判 、更具 有觀賞性,便采取難度較大的新動作 ,這樣不僅達不到的目的 ,相反的還會造成一定損傷 。有的舞者在練習的時候,只是根據自己的感覺 ,隨意安排訓練的時間、訓練方法, 手段單一;訓練的負荷量出沒有一個科學的分配,不能合理有效的控制訓練量、訓練強度、訓練密度 。音樂的舞者和如何搭配也是一個問題 ,舞者也是隨自己的意愿來安排音樂 ,這樣就不容易調節舞種和速度的搭配, 也容易造成損傷。舞者不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態 ,很容易造成疲勞, 也大大增加了損傷的概率 。
(4)通過表3.2可以看出,街舞舞者損傷性質多是慢性損傷,也就是由于長時間的訓練所致的損傷,這也客觀表明了舞者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要更加注意練習方法方式是否正確。
(5)通過表3.3可看出,街舞舞者主要練習的場地大部分是舞蹈工作室,這也是經常會發生運動性損傷的地方,而對于街舞比賽場地,由于舞者只是在海選和battle的時候跳舞,但是還是會有一定運動性損傷比例的存在,這是因為在街舞比賽時,比賽時選手的興奮性過高 ,動作容易過猛 ,旋轉失控、精神緊張缺乏自我保護等因素造成的。再次 ,場地不平、精糙、太硬、過滑等均可能造成舞者受傷。在調查中還發現受傷居多的是青少年,青少年身體尚處于發育階段 ,技術動作不穩定, 情緒極興奮 ,從而導致了操作失誤的出現。在比賽中舞者應該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情緒的好壞間接可以導致受傷 ,情緒興奮時動作會過大、過猛;情緒低落時 ,容易注意力不 夠集中 ,而發生損傷。
3.2.3小結
(1)各種街舞舞蹈對舞者造成的運動性損傷有著一定的差異, 相比較而言地板舞舞者受傷的比例要略大于其它舞種的舞者,且多發生的是急性損傷;而soul dance和jazz舞者的受傷的比例較小 ,且以慢性損傷為主 。
(2)街舞舞者的運動性損傷中,最為突出的是表現在膝蓋關節, 腰的肌肉勞損以及下肢的肌肉、韌帶的損傷。
(3)街舞中的運動性損傷與舞者的運動訓練方法、比賽、舞伴、場地、年齡、心理等情況也有著一定的聯系。
4.街舞運動性損病康復和預防措施
4.1康復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