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 《北方園藝》2020年第12期 《不同濃度NaCl處理對酸漿植株生長及果實品質的影響》(作者王寧等)報道,以大黃姑娘酸漿為試材,采用隨機區組設計,盆栽的方式,研究了施用不同濃度NaCl對酸漿植株生長及果實品質的影響,旨在探明酸漿的耐鹽性及果實品質優化的條件,為設施栽培生產高品質酸漿提供參考依據。
結果表明,低濃度NaCl處理對酸漿植株生長影響不大,當濃度達到0.25 mol/L時,其生長指標參數值和酶活性均顯著低于對照。果實單果質量、出汁率隨鹽濃度的增加而減小;果實硬度、維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機酸含量均隨NaCl濃度的增加先增大后減小,且在0.20 mol/L NaCl濃度時達到最優,極顯著高于對照。果實糖酸比雖無一定變化規律,但也在0.20 mol/L NaCl濃度時極顯著高于對照。綜上所述,NaCl處理會對酸漿植株生長產生抑制,但又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果實品質。該試驗條件下,酸漿植株生長可承受的最大NaCl濃度為0.20 mol/L,且在該濃度處理下果實品質最優。
(王世明/摘錄)
據《北方園藝》2020年第12期《外源硫對鎘脅迫下蘋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響》(作者梁魁景等)報道,以紅富士蘋果幼苗為試材,采用盆栽法,研究(NH4)2SO4對 CdCl2脅迫處理下蘋果葉片光合色素、光合參數、葉綠素熒光參數和礦質營養元素等光合特性指標的影響,以期從光合特性層面揭示外源硫(S)介導的蘋果解鎘(Cd)毒機理。
結果表明,10 mg/L CdCl2處理導致蘋果葉片葉綠素a含量和葉綠素b含量顯著下降;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氣孔導度、胞間二氧化碳濃度均顯著降低,表明Cd處理影響蘋果葉片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在于葉綠素合成受阻和氣孔的關閉。Cd處理導致蘋果葉片光反應系統II(PSⅡ)的紊亂,主要表現在PSⅡ實際光化學效率、電子傳遞效率、化學淬滅系數顯著下降,而非化學淬滅系數顯著上升;在Cd處理的基礎上,添加100 mg/L(NH4)2SO4對蘋果葉片葉綠素a含量、葉綠素b含量和葉綠素a/b比值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同時提升蘋果葉片光合作用和PSⅡ原初光化學反應量子效率。對4種與光合作用具有關聯作用的礦質元素含量進行分析,結果顯示,Cd處理對蘋果葉片Fe含量無顯著影響,但Mg、Mn、Cu含量顯著降低。添加外源S可顯著提升Mg、Mn、Cu含量,Fe含量亦有一定的提升。綜上所述,Cd脅迫下蘋果光合作用受到影響與Mg、Mn、Cu元素的虧缺有關,而與Fe元素無關。添加外源S可通過提升蘋果葉片對Mg、Fe、Cu和Mn元素的吸收,增強Cd處理下蘋果葉片光合作用和葉綠素熒光參數。
(王世明/摘錄)
據《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報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0.109422), 來自波蘭園藝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噴施鉬對“喬納金”蘋果生長、產量和果實品質的影響。試驗于2017—2018年在波蘭中部高酸度果園中進行,果園土壤Mo含量低,“喬納金”蘋果以M26為砧。于開花前(粉色芽期)、開花時(花開5%~20%)及開花后(花瓣掉落后14天),向蘋果樹噴施鉬酸鈉,每次Mo用量為286 g/hm2,以未噴鉬酸鈉的樹作為對照。
除錳(Mn)外,對照樹夏季葉片中必需的大量和微量元素的濃度均在最佳至充足范圍內。夏季葉片中的錳含量很高,但無毒。花前和開花時噴 施Mo增加了盛花后21天(DAFB)葉片中的硝酸還原酶(NR)和SPAD葉綠素值的活性、花和種子中的Mo濃度、種子數、果實Ca濃度(兩種處理均平均提高23%)以及采收時果實的Streif指數值(綜合了淀粉碘染色指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硬度3項指標,被認為是能夠更加綜合地反映蘋果成熟狀態的指標)。花后噴施Mo可增加21 DAFB和采收時葉片的氮、鎂、鐵和Mo的濃度,以及NR活性和SPAD值。未噴施Mo影響了蘋果的樹勢、著果和產量、平均果實重量、果皮褐斑和著色,以及采收時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肉硬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至少在三倍體蘋果品種中,蘋果花Mo的濃度低至1.5 mg/kg DW時,建議使用花前或花期Mo噴霧改善與Ca相關的蘋果品質。
(周 洲/摘譯)
據《果樹學報》2020年第7期《隴東地區不同矮化中間砧對長富2號蘋果抗寒性的影響》(作者張旭等)報道,為篩選在甘肅隴東地區適宜長富2號蘋果樹體安全越冬的抗寒矮化中間砧,并初步確立不同矮化中間砧長富2號蘋果抗寒性鑒定的綜合評價方法,以9種不同矮化中間砧(SH1、SC1、SH6、SH38、M26、M7、M9、T337、JM7)長富2號(長富2號/中間砧/新疆野蘋果)的1年生枝條為試材,采用人工模擬低溫的方法,測定不同溫度(-15、-20、-25、-30、-35、-40 ℃)處理下枝條相對電導率(REC)、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花青苷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物酶(POD)和過氧化氫酶(CAT)活性,并分析各抗寒相關指標變化趨勢。
結果表明,隨著處理溫度的降低,9種中間砧蘋果的REC、可溶性糖含量、MDA呈現上升趨勢,可溶性蛋白、花青苷含量以及SOD、POD和CAT活性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電導率結合Logistic方程計算出了各中間砧蘋果半致死溫度(LT50)。SH6中間砧蘋果LT50最低,為-35.293℃;JM7中間砧蘋果LT50最高,為-23.759℃。主成分分析、隸屬函數分析、聚類分析等多元方法成功應用于綜合鑒定各中間砧蘋果的抗寒性。綜上所述,不同中間砧蘋果抗寒性可劃分為3類:第1類為 SH6、SH1、SH38、SC1,抗寒性最強;第 2 類為 M7、M26、M9,抗寒性較強; 第 3類為 JM7、T337,抗寒性較弱。
(王世明/摘錄)
據《北方果樹》2020年第4期《不同濃度氯化鉀對洛川縣蘋果樹腐爛病菌的影響》(作者劉向陽等)報道,為明確不同濃度氯化鉀對洛川蘋果樹腐爛病菌的影響,作者將腐爛病菌分離株接種在不同濃度氯化鉀處理的培養基中,測定菌落的平均直徑和產孢量,再將不同濃度氯化鉀處理培養的蘋果樹腐爛病菌分離株接種在蘋果樹枝條上,測定其致病性,明確不同濃度氯化鉀處理對蘋果樹腐爛病菌的影響。
結果表明,隨著氯化鉀濃度升高,洛川蘋果樹腐爛病菌分離株的平均菌落直徑和產孢量呈下降趨勢,且差異顯著;接種不同濃度氯化鉀的腐爛病菌對蘋果樹枝條發病程度隨氯化鉀濃度的升高而減輕,但病斑擴展速度和產孢體出現時間無明顯變化。說明氯化鉀能抑制洛川蘋果樹腐爛病菌的生長、產孢和致病性。
(王世明/摘錄)
據《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報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0.109441), 來自意大利比薩大學農業食品與環境系的研究人員研究了石榴品種差異對鹽濃度耐受性的影響。將2年生石榴品種Wonderful(W)和Parfianka(P)在基質中加入4種濃度 (0、100、150和200 μmM)的NaCl溶液處理47天,以評估這兩個品種Na+/Cl-遷移和組織/器官區室化以及抗氧化和滲透保護機理。
結果表明,無論鹽濃度如何,兩個品種的成熟葉片均積累了高濃度的Na+和Cl-,表現出PSII光化學效率強烈下降并最終死亡,這表明發生了鹽誘導的離子特異性毒性。不過,有害作用在較幼嫩葉片中發生時間較晚,幅度較小,這可能是由成熟葉片和根中的Na+和Cl-分隔造成的。在生化途徑方面,兩個品種之間表現出了差異,與W植株相比,P植株在根和葉中有更多滲透物質的積累(如脯氨酸、脫落酸和碳水化合物),抗氧化系統 (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活性)和大量營養素分配更活躍。兩個品種都具有耐鹽性,能保證生物量的生產。
(周 洲/摘譯)
據《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報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0.109461), 來自阿根廷植物遺傳資源與采后實驗室及墨西哥自治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砧木對波斯來檬果實油斑病發展的影響。墨西哥是全球波斯來檬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油斑病是酸來檬的主要生理病害之一,影響果實外觀品質,造成經濟損失。該項研究的目的是確定酸橙、沃爾卡姆檸檬(VolkamerianLemon)、飛龍、施文格枳柚和 C-35枳橙砧木對波斯來檬油胞解剖結構的影響以及與果實油斑病發展的關系。
研究人員評估了采后處理和機械損傷對油斑病的敏感性及發病進程,以及果皮的組織學特征(角質層、表皮、油腺和氣孔)。砧木對角質層、表皮和外皮厚度、油腺大小、邊界細胞層和氣孔沒有影響。與其他砧木相比,在飛龍砧木上生長的果實不易患油斑病。在酸橙和C-35枳橙砧木上生長的果實油腺更多,這可能與對油斑病的敏感性增加有關。在本研究中,誘導的油斑病與機械損傷的程度成正比。
(周 洲/摘譯)
據《果樹學報》2020年第7期《不同繁育方式對櫻桃幼苗主要病毒病的影響》(作者趙慧等)報道,研究人員采取對角線5點取樣法,隨機采集中國櫻桃實生苗、櫻桃砧木扦插苗、甜櫻桃實生苗的樣本各30份,櫻桃砧木組培苗60份,采用RT-PCR法對6種病毒進行檢測,調查不同繁育方式獲得櫻桃苗木的病毒攜帶情況,。
結果表明,6種病毒檢測結果均呈陽性,經序列分析證明,6種病毒片段與GenBank中已登錄的病毒核苷酸序列有較高一致性。本實驗田間隨機取樣的中國櫻桃實生苗、櫻桃砧木扦插苗、櫻桃砧木組培苗、甜櫻桃實生苗的帶毒率分別為86.67%、70.00%、0%和76.67%。中國櫻桃實生苗樣本植株帶毒率為86.67%,單獨侵染PNRSV的比例較高,為53.33%;櫻桃砧木扦插苗的樣本中櫻桃壞死銹斑病毒 (CNRMV)、李屬壞死斑病毒(PNRSV)和櫻桃綠環斑駁病毒(CGRMV)檢出率分別為36.67%、26.67%和20.00%,這3種病毒櫻桃扦插苗田間攜帶率較高;甜櫻桃實生苗的田間帶毒率為76.67%,其中95.66%為櫻桃病毒A(CVA)單獨侵染;從兩個不同產區所取櫻桃砧木組培苗(共60份樣品)未檢測到櫻桃常見6種病毒。綜上所述,中國櫻桃實生苗與砧木扦插苗的田間帶毒率均較高,分別為86.67%和70.00%。甜櫻桃種子不可默認為無病毒攜帶,反而極易感染與傳播櫻桃病毒A(CVA),并非無毒苗最佳繁育材料。
(王世明/摘錄)
據《果樹學報》2020年第7期《不同送風方式果園噴霧機施藥效果比較》(作者李昕昊等)報道,研究人員選取渦輪風送噴霧機、塔型風送噴霧機和圓形風送噴霧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田間試驗,對其霧滴沉積特性和冠層分布特性進行對比研究,分析霧滴沉積密度和霧滴在冠層中和葉片正反面的分布情況,探究不同送風方式果園噴霧機施藥的霧滴分布效果。
結果表明,在相同作業情況下,渦輪風送噴霧機較塔型風送噴霧機和圓形風送噴霧機分別節省約36%和33.3%的藥液量;3種機型中下層霧滴分布集中,差異在17.28%~29.51%,而渦輪風送噴霧機的上層明顯少于另外兩種機型,較另外兩種機型差異在66.65%~69.03%;渦輪風送噴霧機的葉面葉背霧滴密度差異是9.60%,另外兩種機型差異分別為39.48%和42.70%;渦輪風送噴霧機、塔型風送噴霧機和圓形風送噴霧機在南北向霧滴沉積密度集中在95~119滴/cm2。綜上所述,渦輪風送噴霧機藥液消耗量少,漂移量低,對果品質量影響更小,更適合現代果園噴霧機的整體要求。
(王世明/摘錄)
據《園藝學報》2020年第6期《LED補光組合對大棚越桔生長發育的影響》(作者王佳淇等)報道,研究人員以2年生南高叢越桔Emerald為材料,以大棚內自然光作為對照,研究LED光源的紅藍光(3∶1和 6∶1)、紫外光(UVA)對植株長勢、葉片光合作用、碳氮代謝、開花基因表達及開花率、果實品質的影響。
結果表明,紅藍光組合處理下越桔的植株營養生長較旺盛,株高、1年生枝條長度和粗度顯著高于對照。此外,紅藍光(6∶1)處理下葉片的葉綠素相對含量、比葉重和凈光合速率均顯著提高。紅藍光組合也可誘導植株開花,開花基因FT表達量和開花率明顯高于對照。紫外光下葉片的氮含量、開花率及FT基因表達量顯著高于對照。不同光質組合補光對越桔的果實品質有顯著影響,紅藍光(3∶1)處理下果實的質量、橫縱徑、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花青素含量和糖酸比均高于對照。綜上所述,不同光質補光會促進越桔的生長發育,紅藍光6∶1組合對促進營養生長作用相對較大,紅藍光3∶1組合對提高果實品質效果較好。紫外光雖能改變植株形態和促進開花,但果實品質提高效果較紅藍光處理稍弱。
(王世明/摘錄)
據《山西農業科學》2020年第7期《黃棕腐植酸鉀有機肥在葡萄上的施用效果》(作者韓晉等)報道,研究人員在合理施用化肥的基礎上,以底施農家肥為對照,采用葉面噴施黃腐酸鉀和黃棕腐植酸鉀的方法,分析比較了不同處理對葡萄生物學性狀、產量及其構成因素、含糖量、經濟效益的影響。
結果表明,噴施黃棕腐植酸鉀的葡萄生物學性狀表現最好,其中,葉長(6.6 cm)顯著高于噴施黃腐酸鉀(6.3 cm),極顯著高于CK(6.1 cm);葉寬(3.6 cm)顯著高于CK(3.2 cm),但與噴施黃腐酸鉀沒有差別;葉色濃綠、光澤度強,與噴施黃腐酸鉀間差異不顯著,但明顯優于CK。噴施黃棕腐植酸鉀葡萄產量(24 030 kg/hm2)最高,顯著高于噴施黃腐酸鉀(22 800 kg/hm2),且二者均極顯著高于 CK(20 850 kg/hm2),分別比 CK增產 3 180、1 950 kg/hm2。噴施黃棕腐植酸鉀葡萄平均含糖量(18.37%)分別比噴施黃腐酸鉀(17.17%)和CK(16.60%)高6.99%和10.66%,且與CK間差異顯著。噴施黃棕腐植酸鉀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純收入分別比噴施黃腐酸鉀和CK增加5 646、1 1148元/hm2。黃棕腐植酸鉀有機肥具有資源量大、生產成本低、施用效果好、經濟效益高、性價比高等優勢,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王世明/摘錄)
據《陜西農業科學》2020年第6期《環割處理對獼猴桃果實產量和品質指標的影響》(作者井趙斌等)報道,2018—2020年以8年生獼猴桃海沃德品種為試材,研究環割處理對獼猴桃果實產量和品質指標的影響,為獼猴桃生產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結果表明,環割處理中單果質量、縱徑長、橫徑長和果心指數等4個產量指標分別較對照提高了16.65%、5.10%、4.63%和37.50%;環割處理和對照生理成熟果硬度分別為5.87 kg/cm2和5.75 kg/cm2,生理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分別為7.26%和6.90%,差異不顯著。環割處理中果實干物質含量和維生素C含量也顯著高于對照,較對照分別提高了1.91%和6.00%;而總酸含量較對照顯著降低了10.92%。綜上所述,環割技術可作為獼猴桃提質增效的關鍵技術之一進行示范推廣和應用。
(王世明/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