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9年上海市果品市場價格起伏較大,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2020年上海市果品市場又有哪些變化,作者分別進行總結和預測。
2019年上海市果品市場可以說是坐上了“過山車”,上半年蘋果和梨貴得讓人直呼吃不起,其他水果價格也跟著往上漲;至下半年新季水果上市,果價“一個勁”地往下掉,銷售也是止步不前,基本上處于萎靡不振的狀態,這是果市多年以來未曾出現的新情況,具體表現如下:
從市場變化看,2019年上半年果品市場最明顯的特征是剛需產品不能滿足需求,最典型的就是蘋果和梨因減產造成價格猛漲。筆者走訪產地果農和本市一些采購商、批發商,他們一致認為供求關系決定市場走向是一種常態,而且這種常態是隨著某種水果歉收出現的。如陜西、山東、山西、河南、云南、甘肅、河北等產區蘋果和梨在2018年開花期遭遇冰雹、寒流影響,著果率大幅降低,減產嚴重,而需求不變,導致價格上漲。
據國家權威部門信息,2018年底全國蘋果入庫605萬t,同比下降高達37%。貨源的偏少直接引發2019年上半年蘋果和梨的價格高漲。而蘋果是產量、銷量最大的果品,對其他水果的價格上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于蘋果“看天吃飯”,柑桔如不知火和春見雜柑一向被消費者看好,且保存期限長,更容易被經銷商囤貨炒作。據報道稱,2018年下半年四川省連續陰雨,果農擔心柑桔口味變差,只想迅速出貨。因此,就有經銷商在2019年1月購入數百萬斤春見,1個月后價格翻倍賣出,并對更晚上市的不知火雜柑如法炮制。這是果品經銷史上近年來晚熟柑桔的銷售新模式,導致了并未減產的柑桔價格同樣高漲。上海市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等多個批發市場的不知火雜柑價格12~20元/kg,而在許多水果連鎖店,不知火雜柑也成了“炒作”對象,價格普遍在18元/kg以上。在民眾感嘆吃不起水果的背后,一批“水果概念股”已出現。在股票之外,蘋果期貨市場則更為瘋狂。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蘋果入庫量是5年來最低。而2018年中國水果進口額增速高達34.5%,且首次出現貿易逆差。另外,近年來水果消費向“精品水果”傾斜,于是,物流、運輸、種植、人工等方面的成本上漲已是必不可少。再加上精品果、高檔果價格仍一直堅挺,而那些中下檔質量果也不甘示弱;質量一般的也不肯低頭,讓人感覺到上半年果價較高。筆者走訪產地時發現,正是由于產量減少,許多采購商在2018年底高價搶蘋果入庫冷藏,靜等價格上漲。
為確保全年水果供應,設施農業大行其道,也使得上海果市品種齊全。不過,筆者走訪發現,不同品種品質的水果“身價”懸殊較大。一直以來,上海地產水果基本上是高價的“代名詞”,全國各地入滬水果一般也是“名特優”,廣大消費者比較熟悉的新疆阿克蘇蘋果、香梨、西梅,四川的脆李、春見、不知火,浙江象山的愛媛28號,云南的陽光玫瑰葡萄等,這些水果價格都在20元/kg以上,有的甚至60~100元/kg。
筆者在上海多家超市看到,這里無論是高檔水果還是低檔水果都在上半年和下半年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高的時候都屬高價,低價時候始終是“抬不起頭”。許多商業街區及其連鎖店里擺放的水果種類齊全,蘋果、梨、柑桔、香蕉、火龍果、荔枝、桂圓、西瓜、柿、李等各種水果擺滿了貨架。在低價時都是一邊倒。住四川北路的市民凌阿姨說:“現在只要走進超市的水果區,什么品種的水果都有。上半年購買時猶豫不決,下半年可以放開手腳,主要是價格區別,像柑桔、梨、蘋果等這些大眾水果是許多家庭必備的,人們喜歡的是隨吃隨買,不用囤積,如果一旦貨源少了,必然會有連鎖反應。”一位福建商人在上海從事水果生意近30年了,他說,“2019年下半年無論是進口水果還是國產水果全線下跌,與上半年形成鮮明的對比,蘋果、梨、香蕉、葡萄等都出現滯銷,價格同比都降了30%左右,上半年的行情與下半年比,差距明顯。”
果品行家分析認為,下半年水果降價主要是生產風調雨順,產量增加,再加上近兩年水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水果豐收,賣不出好價錢。另外,許多國外水果商都把出口目標鎖定中國,且又受到國際經濟下行影響,大批水果滯銷,也同樣沖擊了上海水果市場,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
同樣,進口水果隨著上半年蘋果和梨高位運行了一段時間,至下半年時也逃脫不了降價的命運。美國新奇士橙、新西蘭奇異果 (獼猴桃)、越南火龍果、墨西哥鱷梨(牛油果)、智利大櫻桃、泰國榴蓮等已成為水果市場上常見的“洋水果”。由于進口手續的便利,各國入滬的進口水果品種明顯增多,貨源充足,市民吃上進口水果也是十分平常的事情。
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上海輝展進口水果市場、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上海龍吳果品市場等進口水果批發市場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過去進口水果受到量小的限制,昂貴的價格只能讓市民“望果興嘆”。而如今隨著進口水果抵滬量的增加,這些“洋水果”身價也逐漸放低,成為普通消費者能買得起也愛買的水果了。據了解,上海市2019年進口水果已經達到150萬t左右,僅香蕉就高達50多萬t。整體價格下降了不少,7元/kg的香蕉比比皆是;價格昂貴的智利大櫻桃在2019年10月18日首批進入上海輝展進口水果市場時批發價900~1 300元/箱(10斤裝),跟往年基本持平,至12月時明顯下降到100元/kg。據業內人士反映,自洋山深水港開通以后,進口水果從海陸空都能進入上海市場,而全國已經有很多城市都能實現銷地直接報關進口,這樣,進口水果在量足價穩的前提下,價格只能走下坡路。另外,上海進口水果市場來自東南亞的熱帶水果占了整個進口水果總量的70%~80%之間,品種主要有榴蓮、山竹、菠蘿蜜、菠蘿和香蕉等。
2019年中國水果準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有12個國家和地區的13種新鮮水果獲得準入,分別是菲律賓的椰子和鱷梨,塔吉克斯坦的檸檬,越南的山竹,埃及的椰棗,西班牙的鮮食葡萄,葡萄牙的鮮食葡萄,巴拿馬的菠蘿,墨西哥的香蕉,哥倫比亞的鱷梨,智利的梨,阿根廷的櫻桃,柬埔寨的香蕉。新鮮水果準入的國家達到24個,品種超過200種。此外,緬甸的杧果、西瓜、甜瓜、毛葉棗等4種水果可以進口的口岸從云南瑞麗、打洛兩個口岸擴展到全部口岸。而在冷凍水果準入方面,同樣有5個新品種獲得批準,包括馬來西亞的冷凍帶殼榴蓮,肯尼亞的冷凍鱷梨,菲律賓的冷凍菠蘿、榴蓮、杧果和香蕉。在眾多獲得準入的水果中,有幾個品種將對國內水果市場造成較大影響。馬來西亞的冷凍帶殼榴蓮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中國榴蓮市場高速發展,上半年榴蓮進口量同比增長了97%。由于準入問題,泰國榴蓮幾乎占據了整個中國市場。隨著中國批準馬來西亞冷凍帶殼榴蓮進口,預計今后每年將為馬來西亞帶來至少5億林吉特(約合8.4億元人民幣)收入,刺激馬來西亞榴蓮產量進一步增長。馬來西亞冷凍榴蓮市場份額80%以上屬于中國,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大。馬來西亞政府預計,在中國市場的帶動下,到2030年全國榴蓮產量將增長到44.3萬t。
柬埔寨香蕉也是值得關注的品種。隨著國內市場對進口水果需求的增長,中國進口香蕉數量增長迅猛,柬埔寨香蕉獲得準入后,能夠直接出口中國市場,目前,柬埔寨符合出口中國市場的香蕉品種種植面積近5 000萬hm2,年產量近30萬t。柬埔寨是現代化香蕉產業的理想國家,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地和勞力等資源優勢,與中國的市場、技術和資本緊密結合,能填補中國市場大部分缺口,或將成為中國的又一大香蕉來源國。另外,我國很多經營團隊赴國外種植香蕉,最終都將返銷回來,這也是一筆很大的數量。隨著國內水果需求的日趨強勁和進口準入的不斷擴展,未來國內進口水果仍將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調查表明,2019年進口水果增長明顯。一是熱帶水果進口量上升明顯,主要產品有香蕉、榴蓮、紅毛丹、椰子、菠蘿、荔枝、龍眼等。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熱帶地區面積較少,除了海南南部無冬季外,廣東、廣西、云南南部熱帶地區冬季最低溫接近0℃左右,影響部分熱帶水果的冬季生產,導致減產等情況。再加上熱帶水果種類多,多種水果口感較好,深受消費者歡迎,國內生產的水果無法滿足消費需求,只能由進口來保證。二是二進口的高端水果種類增加,除了大櫻桃、鱷梨等為主外,一些高端蘋果、獼猴桃的進口量也穩步增加,消費者對高品質水果的需求量快速增長。三是南北半球應季水果生產差異導致進口量增加,主要品種包括獼猴桃、大櫻桃、提子、葡萄、蘋果,橙等。當我國處于冬春季,南半球正處于夏秋季,相應水果在國內供應緊張,需要進口來滿足需求。
實際來說,水果進口量增加主要由于消費升級,以及進口水果品質相對穩定。國產水果多為散戶種植,標準化程度低,此外隨著進口量不斷增大和稅收減少,進口水果價格也越來越親民。
一是今年南方柑桔豐收增產,供應量充足,再加之秋冬后迎來了水果豐收季,水果開始大量上市,品種日漸豐富,蘋果、梨、石榴、冬棗、柿、柑桔、柚等果品相當豐富。而中秋節國慶節過后市場的冷清態勢導致市場供應量大。
二是在搶早就能賣好價錢的利益作用下,部分果品前期未完全成熟就提早采摘上市,導致品質下降,消費者不買單,市場零售回購率低,最終大量貨源積壓,如2019年的蜜柚,消費者反應沒有吃到好貨。
三是生鮮電商銷售渠道增速加快,新形勢也沖擊著傳統批發模式銷售,電商產地直采更是抑制了流通價格,市場競爭日漸“白熱化”。如誠實果品、鄉巴佬、全而廉等幾乎所有水果連鎖店都進行基地直采,降成本,尋求供貨渠道。
四是蘋果、梨豐產年致使價格回落明顯,2019年年初到年中,以蘋果、梨為代表的大宗水果價格上漲。不過入秋以后,隨著新一季鮮果集中上市,蘋果和梨這兩大傳統果品呈現量大價低的趨勢。再加之豬肉價格的居高不下,消費者考慮可支配的日常開銷,只有擠占水果消費來求得家庭開支總體平衡。
五是小品種水果的熱鬧登場把大宗品種給擠兌了。原本并不顯眼的鮮柿也有了一定的消費群體,算是小眾果品,所占市場份額也不大,但其銷售卻是居上升態勢,火葫蘆、脆柿、吊紅柿、七月紅、大紅柿、盆杮、小方柿等品種非常吊人胃口。脆柿主要來自廣西和陜西,大紅柿主要來自廣西,小方柿來自江蘇。但小方柿最便宜,最低4元/kg,深受消費者青睞。還有無花果、甘蔗、荸薺、李、杏等水果穿插上市,繼續打壓果價,擠占市場份額。
由此可見,目前水果價格變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消費者已經理智有選擇性地采購水果,既注重口感,更要性價比,講究實惠。
2020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將更趨復雜,經濟回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攻堅克難也是果品行業的一項長期事業,畢竟老百姓的日常消費因大環境的改變變得更加精打細算,錢要花在刀刃上,進而影響到了居民水果消費支出。就目前來說,天氣漸漸轉冷,變得干燥,再加之傳統佳節的考量,果品市場也將迎來一年中的銷售黃金期,此時,無論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精品都將會迎來旺季。同時,這期間也將是柑桔的主戰場,預計愛媛28號、不知火雜柑、臍橙類等的銷量上升會比較明顯,而優質精品蘋果類和梨類也會繼續占據交易主導地位。然而,由于近期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進口的大櫻桃、紅提等原本會掀起交易熱潮,但遺憾的是節日交易高峰未能顯現,而只是在小區連鎖門店算是平平淡淡地銷售,且比不上柑桔、梨和蘋果的銷售。
不可忽視的是,節后果市變冷可能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一方面疫情還在繼續,出門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消費激情減退。因此,人們的水果消費熱情要高漲,社會各界應該拓展消費領域,加大水果宣傳。從全年來看,各地仍倡議農民要致富種果樹,估計水果種植面積仍不會減少,正常年景的收成仍將會是供大于求,如果無新品推出,銷售不容樂觀。
總之,2020年的上海市水果銷售任務艱巨,這主要指外地入滬水果;而上海地產水果,仍將以精品水果、優質水果保持不錯勢頭,不過價格不可能會比以往高,畢竟面對大量的外地水果和進口水果的沖擊,比價效應必將打壓過高的地產水果價格;而節日消費回歸常態,預計平均批發價格回落。但不可否認的是,部分名特優新品種的水果可能會保持高位運行,銷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