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世勇 李錫旺
(廣東省廉江市長山畜牧獸醫(yī)站 524458)
長山鎮(zhèn)是廉江市生豬主產鎮(zhèn)之一,自繁自養(yǎng)一直作為防止疾病傳播的重要手段,因此,長山鎮(zhèn)母豬飼養(yǎng)數量較大,結合筆者長期在基層從事動物疫病防治的工作經驗,就母豬產后常發(fā)的幾類疾病防治作簡單總結。
引起產后不食的原因較多,包括母豬產后營養(yǎng)不足、產仔過度、產程勞累、產前應激、突然更換飼料等,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加深了母豬腸胃負擔,引起母豬消化不良,導致產后不食的發(fā)生。
產后不食多發(fā)生在母豬生產后的3~5d,母豬出現嗜睡、缺奶、精神抑郁、體溫升高、食欲廢絕、四肢冰涼、嚴重便秘等現象,渾身肌肉有發(fā)顫表現。在此過程中,如不及時治療母豬,會引起母豬心力衰竭,最終導致母豬死亡。
母豬產后出現不食癥狀時應立即排查相關病因,根據母豬生產的具體情況,采取預防性措施,避免因母豬死亡導致經濟損失。如母豬生產時精力過度衰竭誘發(fā)產后不食,可采用葡萄糖溶液100ml、氫化可的松注射液10ml 及VC溶液20ml 靜脈注射治療。如母豬產后大量泌乳,血液中鈣含量及葡萄糖含量相應降低,導致不食癥,對這種情況應利用葡萄糖酸鈣注射液200ml、VC注射液20ml、葡萄糖注液500ml 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續(xù)治療3d[1]。
母豬產后少乳,多是在產后沒有做好飼養(yǎng)管理工作,導致母豬在哺乳期內體重消耗過大,出現營養(yǎng)匱乏、缺水情況,母豬逐漸消瘦,泌乳效果大大降低。另外,一些其他應激因素也會導致母豬產后少乳,如外界刺激過大、噪音干擾、飼養(yǎng)管理方式粗暴等,都會導致母豬機體內分泌失調,影響產后泌乳效果。一些感染性疾病也會導致產后少乳的情況,如產后熱性疾病、嚴重生殖道疾病及慢性消耗疾病等,這些疾病在病理過程中都會導致母豬產后少乳或無乳。如母豬發(fā)生早產或產前體質瘦弱、體質偏重、內分泌失調等,其在產后會有極大概率的發(fā)生少乳問題。
母豬產后少乳并非無乳,在分娩結束后尚且還有一些乳汁,但產后1~2d 內,母豬泌乳量逐漸減少,乳頭干癟,乳頭周圍皮膚松弛,部分母豬的乳房有明顯腫大,觸摸時可發(fā)現乳房中有硬塊,乳汁分泌不足。另外,母豬患有產后少乳時會表現出食欲不振、鼻鏡干燥、精神萎靡、臥地不起等現象,部分母豬還會有體溫升高的情況發(fā)生,大部分產后少乳的母豬對于仔豬較為冷漠[2]。
對于產后少乳的母豬應在產后采取縮宮素5~6ml 肌肉注射治療,促進母豬子宮收縮,加速排出胎盤碎片,有助于恢復正常泌乳。治療過程中,應及時預防母豬產道感染,肌肉注射青霉素或鏈霉素后預防效果較好,如母豬產后發(fā)生癱瘓,可采用250ml 葡萄糖酸鈣注射液靜脈注射治療,每天1 次,連續(xù)治療7d,再用5ml 維生素膠丁鈣注射液靜脈注射,每2 天1 次,連續(xù)治療10d。如母豬在產后癱瘓,且出現體質瘦弱的情況,可采用5~10ml 安納咖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天1 次。在治療過程中配合骨粉補充營養(yǎng),每千克飼料加入5g 骨粉,連續(xù)治療10d。
目前,對于母豬產后癱瘓的病因尚未明確。母豬在產后,由于血糖、血鈣的減少,血壓水平降低,會導致大腦皮層出現機能性障礙。另外,豬分娩環(huán)境較差,分娩圈舍寒冷潮濕也會導致母豬機體抵抗力下降。產前母豬往往臥地不起,運動量不足,腹中胎兒過大會壓迫后驅神經,造成產后癱瘓。分娩時助產方式不當也會損傷神經,導致母豬局部肌肉麻痹,出現后驅拖地的現象。如發(fā)生這些現象,再加上產后飼養(yǎng)管理方式不當,造成母豬發(fā)生產后癱瘓。
產后癱瘓的母豬大多精神萎靡,神經反射明顯減弱,甚至部分母豬會出現消失情況。母豬食欲減退或食欲廢絕,糞便十分干硬,且日常排便量明顯降低,部分病情嚴重的母豬出現便秘情況。母豬在站立時十分困難,或不能站立,時常處于昏睡狀態(tài),產后乳汁量較少或無乳,部分母豬會采取俯臥姿態(tài),拒絕向仔豬哺乳。
對于產后癱瘓的母豬應加強產后護理,將母豬移到日曬充足,通風良好,干燥整潔的圈舍內,并在圈舍地面鋪墊清潔干草,每天給母豬翻身,防止褥瘡發(fā)生。可采取多種治療方法,包括中藥治療、西藥治療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治療原則以補充鈣、磷等礦物質為主,根據母豬具體癥狀,采取對癥治療,包括促進排便、提高食欲、促進泌乳等。
產后不發(fā)情也叫產后繁殖障礙,母豬產后發(fā)生繁殖障礙的原因十分復雜,主要包括母豬泌乳期食量減少、哺乳期能量消耗過大、身體瘦弱等。哺乳期結束后,母豬不能正常發(fā)情配種。產后飼養(yǎng)管理過程中,對母豬采食量控制不佳,導致其脂肪沉積過多、母豬體重飆升,也會造成產后補發(fā)情和繁殖障礙。如母豬初配年齡過早,機體發(fā)育尚未成熟,在產后也會導致繁殖障礙發(fā)生。除此以外,各類產后疾病也是母豬產后不發(fā)情的主要因素,這些疾病包括子宮炎、藍耳病、偽狂犬病毒病、豬瘟、卵巢囊腫等。
母豬產后繁殖障礙應采取綜合性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控效果。首先,調整母豬的營養(yǎng)結構,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維生素和礦物質,或將飼料改為新鮮青綠飼料,為母豬補充維生素,保證營養(yǎng)均衡[3]。其次,產后按摩乳房可根據具體需求選擇按摩時間和按摩深度,如母豬產后不發(fā)情進行10min 淺表按摩,如母豬產后不排卵進行5min 深層按摩。除此以外,也可利用激素對母豬進行催情,哺乳期結束后,采取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進行治療。
在妊娠期內,根據母豬體重控制器喂養(yǎng)量。對飼料做到嚴格監(jiān)管,禁止飼喂劣質、發(fā)霉、冰凍或帶有病毒的飼料。另外一些含有刺激性氣味的飼料也不能喂養(yǎng)。做好飼養(yǎng)管理,保證母豬在妊娠期內營養(yǎng)均衡,提高機體抵抗力。
母豬分娩舍應將溫度調整為恒溫,保證沒有噪音刺激,減少不良應激因素產生。在冬季分娩時,應對母豬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將圈舍溫度控制在18℃以上。夏季分娩時應注意防暑降溫,提高圈舍內的通風管理質量,將圈舍濕度控制在30%以下。
母豬產后因各類原因導致其消化功能障礙、體重減低等,而這些也是母豬產后發(fā)生厭食、癱瘓及無乳少乳的主要原因。母豬生產前要做好相關管理工作,控制不良應激因素,避免產后因各類外界因素影響導致母豬發(fā)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