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奎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瞻榆鎮畜牧獸醫站 137205)
近年來,我國的畜牧養殖業蓬勃發展,生豬養殖行業也有很大程度的進步,規模化養殖場的數量越來越多,有一些養殖場由于規模較大很難做到精細化的飼養管理,加之繁殖要求較高,導致母豬產后癱瘓的發病率逐年提升,該病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養豬業的發展。
當飼料中的鈣離子和磷離子不足時,妊娠母豬體內的鈣和磷的含量較低,而胎兒的生長發育需要這些微量元素的支持,母體就會動用骨骼中的鈣來供給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這就導致了母體骨骼中的鈣進一步缺乏,在胎兒娩出后,母體體內的鈣又生成乳汁,鈣離子進一步流失,導致了產后癱瘓[1]。另外鈣磷比例失調時,也會發生母豬產后癱瘓,這種情況一般是由于飼養過程中精飼料過多導致的。
VA和VD的缺乏均有可能引起母豬的產后癱瘓,VA缺乏會導致神經系統病變,骨骼肌失去知覺,表現為運動失調,這種情況導致的癱瘓不局限于后肢,有時也表現為前肢癱瘓[2]。而VD缺乏導致產后癱瘓,主要是因為VD可以促進鈣的合成與吸收,當機體內VD的含量較低時,血鈣也會較低,易發生產后癱瘓。
母豬在進入產房后一般較少進行活動,通常是躺臥在圈舍中,分娩后也是躺臥來哺育仔豬,如果這時圈舍內溫度較低,濕度較大,有可能會導致母豬患有風濕,進而導致癱瘓。
當母豬產仔數量較多或胎兒過大時,容易在分娩過程中傷到后肢肌肉神經,導致產后癱瘓。也有的母豬因有胃腸道疾病,對飼料中的鈣離子吸收不完全,導致血鈣降低,從而引發產后癱瘓。
對于母豬的產后癱瘓,首先要加強飼養管理,尤其是妊娠期的母豬更要悉心照料,保持圈舍衛生,維持合理的飼養密度,另外,給生豬供給足夠的營養,配制全價飼料,飼料中不僅要含有蛋白質、能量,還要包含各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3],且每一種營養素都應當有合適的比例,這樣才能夠飼喂出膘情更好、繁殖性能更佳的生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