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喜
(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大新莊動物防疫站 063304)
生豬產業在國家畜牧業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規?;B豬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但在生豬產業飛速發展過程中,生豬疾病發生概率也在大幅提高。一旦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防治,會對養豬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威脅到周圍人員的生命安全。
在進行生豬養殖過程中,生豬疾病防控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因此,要全面利用、優化疾病防控技術,促使生豬健康成長,提高養殖經濟利潤。養殖人員進出養殖場時要及時更換衣物,展開相應的消毒工作,避免外界因素對生豬造成影響。外來人員、外來車輛進出也要進行嚴格的控制和管理,尤其引進生豬時必須要對生豬進行觀察,降低疾病發生概率。如一個豬場內母豬要控制在500 頭以內,引進的生豬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隔離后才能進入普通飼養區[1]。
藥物防控也是一種疾病防控的有效措施,但要盡可能地避免藥物濫用和違規用藥情況,養殖人員不能憑借經驗對生豬用藥,要嚴格遵守使用說明,針對生豬實際情況科學控制用藥次數、用藥量,確保藥物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切實提高生豬免疫力,讓生豬健康成長。
在養殖生豬過程中,豬舍環境衛生健康是非常關鍵的內容,養殖戶必須要全面、客觀地認識到豬舍衛生環境對疾病防控的重要性,讓環境衛生管理成為日常養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以此最大程度降低疾病發生概率。環境衛生除了日常清潔外,還包括通風、采光、溫度、濕度、消毒等,在冬季要加強保溫工作,避免冷風灌入豬舍,同時可以適當購進供暖設備,適量添加雜草,以此保證豬舍溫濕度。在環境衛生管理中,最為重要的是消毒滅蟲工作,養殖人員要定期消毒,尤其是在生豬疾病高發期,每周的消毒次數至少為2~3 次。如果生豬發生疾病,那么消毒次數要改為每天1~2 次。如可以定期配置消毒藥對豬舍進行清理,重點刷洗豬食槽、貯水槽等區域。除此之外,還要定期對豬舍周圍的環境進行消毒,周期控制在2~3 周1 次即可,可以采用濃度為2%的火堿進行消毒,而污水池、下水道等病毒較多的區域要采用漂白粉進行消毒,周期控制在每月1 次即可。
養殖人員要根據規定定期對生豬進行健康檢查,一旦發現疑似疾病癥狀或受傷情況,要及時隔離治療,尤其是傳染類疾病,要在第一時間進行隔離處置,避免其他生豬被感染。疫苗接種是疾病防控的根本措施,生豬在生長過程中常見疾病包括口蹄疫、鏈球菌、藍耳病等,這些疾病可以通過疫苗接種的方式來降低發病率。有條件的養殖場可以自行開展疫苗接種,沒有條件的養殖場要和當地有關部門聯絡,積極開展疫苗接種工作。還需要注意的是,患病或精神不振的生豬不能接受疫苗注射,要對其進行全面的治療檢查,痊愈后再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是否接種。如果是自行展開疫苗接種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疫苗要“現用現配”;第二,接種前后要對用具進行消毒;第三,控制注射位置、針頭長度;第四,針頭不能重復使用,疫苗溶解后要在規定時間內使用。
除了上述幾點內容外,加強飼養管理,提高豬群質量也是疾病防控的一種方式,在養殖過程中,要根據品種、體重、性別等方面為切入點,科學制定飼養方案。對豬群生長情況、溫度、濕度等因素進行動態化管理,結合豬群生長過程中的客觀需求,科學調整飼料配比,以此保證豬群營養均衡,讓豬群健康生長。飼養過程中要保證飼料新鮮,及時更換飼料,避免飼料發霉變質,導致生豬感染病原菌。如某養殖場每天都要觀察生豬采食情況,科學控制糧食和飼料配比,并且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中草藥添加劑,以此刺激生豬食欲,提高免疫力。此外,必須要重視仔豬飼養管理,根據個體差異對仔豬進行管理,可以對個別仔豬進行補鐵、固定吸乳,同時在斷奶后要落實驅蟲、稱重等活動,根據實際情況展開后續的分群管理。
綜上所述,養豬戶必須要全方位、客觀地分析,采取多角度防控技術,保證生豬健康成長。在實際養殖過程中,要正確認識疾病防控要點,科學合理的引進生豬、強化飼養管理,為生豬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定期落實免疫接種及相關藥物治療,促進國家生豬養殖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