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奕濤
小小的廁所不僅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還關系著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形象。
時針撥回到1932 年,當時上海《東方雜志》策劃了一次征求“新年的夢想”活動,其中,暨南大學教授周谷城的“夢想”最為簡短有力,他說:“我夢想中的未來中國首要之條件便是:人人有機會坐在抽水馬桶上大便。”
到了20 世紀80 年代,媽媽說她小時候住的村子,屋前屋后都是簡易糞坑,蒼蠅橫飛,臭氣熏天。下雨天,廁所里的小蟲都會爬上來。當時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建一個干凈漂亮的廁所。我沒見過,但是透過周谷城教授的話語和媽媽的講述,我能夠深深地感受到他們當年迫切的愿望。
如今,抽水馬桶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公廁也有了飛躍性的華麗轉(zhuǎn)身。
家鄉(xiāng)的海絲公園是泉州新修建的生態(tài)公園,那里除了白帆標志和別具一格的紅房子、綠房子外,最獨特的要數(shù)公廁了。那些公廁外觀傳承了閩南建筑的風格,巧妙的是紅瓦片上還裝飾了幾朵淡雅的瓷制的百合花,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公園里一道獨特的風景呢!公廁墻壁上有各種鮮艷的墻繪,角落里擺放著青翠綠植,令人賞心悅目。
公廁不但美觀,而且特別實用。公廁采用蹲坑式,人們?nèi)鐜笠徽酒饋恚隳茏詣痈袘獩_水,既解放雙手又保持清潔。洗手池的水龍頭也是感應的,手伸過去,自動感應出水,手一離開自動斷水,既節(jié)水又時尚。另外,公廁還設計了無障礙衛(wèi)生間,讓特殊人群上廁所不再困難,讓寶媽們無后顧之憂。
廁所,這一“天大的小事”,從民生短板一躍成為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感的助力跳板。點贊中國“廁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