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守忠
(青海省互助縣草原站 810500)
肉豬飼養是我國不可或缺的產業鏈條,關系到人們日常肉制品的食用,對人類健康有重要意義。因此,為了保證生豬飼養的穩定運行,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疫情應急處理和疫情預防方案,以此來保證我國生豬飼養行業的健康發展。
疫情報告是建立非洲豬瘟疫情應急處理的前提條件,只有將疫情傳播范圍、傳播速度、發展程度等多方面關鍵信息進行及時總結和匯報才能從現實層面給予相關疫病防控部門數據支持,為他們制定具有實踐意義的疫病處理方案提供幫助。所有生豬飼養企業和個人都要在發現生豬非正常死亡時向當地動物防控部門匯報,并說明動物死亡狀況,對于存在疫情嫌疑的,防控部門要及時派遣技術人員進行實體采樣,對可疑疫情進行判斷。一經發現非洲豬瘟病癥要及時上報國家動物檢驗中心,制定疫情落實和防控方案。其次,大部分非洲豬瘟疫病的傳播都是從海外產品中傳播到國內的,海關和草原等邊境管控部門也要在商品檢查時加緊防范,一旦發現疑似病情要聯合當地動物防控部門進行疫病落實,從傳播途徑上減少非洲豬瘟疫病的傳播,并做好相應工作的疫病報告,保證非洲豬瘟一經發現就能得到及時防控[1]。
在非洲豬瘟疫病發現初期,各部門要積極響應疫病預防政策,首先要根據疫情報告,對當前的疫病情況進行分級,一般可以依據危害情況、傳播速度和傳播范圍將非洲豬瘟疫病氛圍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4 種級別,以此來分級制定不同程度的響應處理方案,降低非洲豬瘟疫情的傳播和影響。特別重大疫情要從國家層次出面,由農業農村部向全社會發布豬瘟預警,并采取最高級別的疫情處理措施,以避免特大疫病向全國擴散。其次,在非洲豬瘟相應措施上,除特別重大疫情,其他疫情的發現可以由各省組建疫情處理管控小組,對相關區域或相關動物群體進行緊急處理,實行工作日志制度,保證在最短時間內對疫情進行控制并逐漸消滅。對于特別重大的疫病要全國各機關部門聯合行動,成立國家級應急指揮中心,對多省進行疫情處理指導,使防疫工作能順利落實到基層。最后,對已經發現的非洲豬瘟疫病要根據疫情發展調整防控級別,保證處理方法的正確性。
如何對非洲豬瘟疫病進行處理,將其控制在可控范圍內,并將其逐漸消滅,是整個豬瘟疫情處理階段的重中之重。在具體疫病處理中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方法,在根據實際情況對處理方法進行結合使用,并選擇最有效的處理手段進行疫情消滅。第一,要對疫情場所進行隔離,其中包括人員流動隔離,環境隔離等,采用空氣檢測的方式,保證將豬瘟病毒限制在疫病區域中,同時對疫病區域也要進行一定的隔離排查,對內部進行消毒和樣本采集,必須要全面阻斷豬瘟病毒的傳播途徑。第二,在豬瘟疫情確診后,必須要由縣級以上部門建立疫病防控處理小組,采取動物疫病應急方案,務必對豬瘟疫情進行堅決消滅。第三,疫情發生區域還需要控制其中可能攜帶豬瘟病毒的動植物,如草原疫情中的野豬,還包括蟲媒、花草傳粉等,同時要加強豬瘟疫病病毒流傳途徑的管控,加大海關、林業部門的查處力度。第四,從疫病來源入手,確定首發豬瘟的豬種來源,對該途徑的豬源進行有效排查,及時控制疫病潛伏期的生豬。
在對待我國發生的非洲豬瘟疫情情況上做好豬瘟科普宣傳是必要手段。首先,對養豬企業和個體進行非洲豬瘟疫病防控培養,從規范養殖者飼養行為上降低豬瘟的出現頻率,同時,要傳達非洲豬瘟的具體發病癥狀,及時做好疫情報告,降低疫情擴大程度。其次,在非洲豬瘟發生時,相關動物防控部門首先就本次豬瘟事件進行正確解讀,給廣大的生豬飼養用戶增添信心,規范其在豬瘟流行中的行為方式,并為其傳遞豬瘟疫情防范處理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我國養豬用戶的經濟損失。最后,疫情處理完畢后要做好豬瘟疫病總結報告,并就養豬個體戶的損失提出具體補償方案,給老百姓吃一顆定心丸,保證我國生豬飼養行業不會因此而萎靡不振[2]。
總之,非洲豬瘟作為我國重點防范的動物疫情之一,相關疫情防控部門一定要加強重視和管理,在疫情預防和疫情緊急處理上做好方案計劃,以便在疫情發生時能第一時間對非洲豬瘟疫情進行控制,降低生豬飼養行業的實際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