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吉林省東豐縣小四平畜牧獸醫站 136300)
梅花鹿不同于其他動物品種,雖經200 多年人工養殖馴化,其野性有所減弱,但養殖人員近距離接觸難度仍然很大,特別是在產仔接產,難產救助,產后母子治療方面,需要借助保定措施才能實施,而且母鹿本身棄仔多有發生,人工助產后棄仔比例更大。給仔鹿成活帶來較大影響,本文主要提出提高仔鹿成活率措施供同行參考。
根據本場情況,有條件的可對待產設置母鹿產仔隔離圍欄或分圈飼養,防止其他鹿只踩踏造成仔鹿死亡。
產仔前對圈舍進行清理、消毒,保持良好的衛生條件,防止產仔后感染一些疾病。
根據母鹿配種時間,對臨產母鹿要安排專人值班進行觀察,使母鹿及時開產,并采取助產措施。
注意觀察順產仔鹿,有仔鹿防護欄的引導仔鹿進入防護欄內,注意防止仔鹿被其他鹿碰傷。
要讓剛出生的仔鹿吃上初乳,以獲得母源抗體,增強免疫力。
對母鹿無乳或拒絕哺乳的仔鹿行人工哺乳,采用奶粉喂養,保證仔鹿營養需要。
做好仔鹿觀察,發現拉稀癥狀時要及時治療,防止腹瀉病造成大量仔鹿死亡。
嚴格按照免疫程序要求,做好免疫接種,防止疫病發生。
有條件地方可結合人工哺乳,開展梅花鹿馴養,培育觀賞型梅花鹿,也可通過與人接觸較少鹿只野性,減少死亡。
到補飼期的仔鹿要及時補料,保證正常的生長發育需要。通過加強飼養管理,為仔鹿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提高成活率,并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