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河北省玉田縣農業農村局城關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綜合站 064100)
如果母豬感染疾病可導致母豬流產、死胎,產后缺乳甚至無乳及仔豬免疫力降低等后果,進而使仔豬出現生長緩慢、免疫力差、成活率低等狀況,大大降低養殖效益。因此,當母豬出現不適癥狀后,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對癥下藥,將損失降到最低。
出現低溫不食癥狀時,母豬突然不進食,喜歡長時間趴臥在豬舍內,體溫偏低,大便硬結呈現出串珠狀。出現這種疾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母豬在懷孕期間喂食次數過于頻繁,飼料中添加的精料比重較大,而且母豬的運動量逐漸減少,進而導致免疫力下降。
針對這種疾病,養殖戶應定時定點驅趕母豬多做室外運動,并且嚴格控制精料的添入量,適當飼喂一些青綠多汁的飼料,同時可以在飼料中添加扶正解毒散,以排除母豬體內毒素,使母豬的胃腸功能恢復正常。
當母豬出現發熱不食癥狀時,表現為大便干燥,尿液呈黃色,體溫忽高忽低,呼吸急促,患病期間,母豬食欲大減,少數母豬的皮膚還會出現出血點。感染這種疾病的原因主要是由非典型豬瘟或附紅細胞體引起[1]。
主要防治方法是以提高母豬免疫力為主,定期為母豬接種豬瘟疫苗,并預防母豬體內的其他病原體感染,增強母豬免疫力。母豬患病后可以對病豬注射土霉素注射液,這樣能治療附紅細胞體病,如果母豬感染非典型豬瘟,可以注射退熱大敗毒或強力泰妙,治療效果比較明顯。
病豬常常表現為厭食甚至不食、精神萎頓等癥狀,多數病豬喜歡長時間趴臥,極少運動。出現這種癥狀的原因是飼料中的鈣磷元素比例不均衡,或者分娩時間過長,體力消耗較大而導致消化系統紊亂。當母豬患病后可以注射3%的鹽酸林可霉素與氯化銨甲酰甲膽堿注射液,如果母豬長時間不進食,可以靜脈注射10%的葡萄糖,以補充母豬體內營養。
病豬常常表現為惡心嘔吐,體溫升高等癥狀,這主要是由于母豬產后,子宮內部出現感染癥狀,而誘發子宮內膜炎。主要防治方法是針對產后母豬注射3%的鹽酸林可霉素與氯化銨甲酰甲膽堿注射液,或者3%鹽酸林可霉素與地塞米松注射液。
在平時飼喂過程中可以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并定時定點驅趕母豬多做戶外運動。養殖戶也可以利用公豬試情法,來檢驗后備母豬是否存在不發情的情況,每天試情2~3 次,每次的試情時間控制在5~10min。
如果采取以上方法,后備母豬仍然不發情,養殖戶可以采取藥物治療的方法,第1 天飼喂少量魚肝油,第3 天注射3ml的孕馬血清,第6 天注射小腸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對后備母豬發情起到顯著效果。
導致斷奶母豬不發情的主要原因是母豬在哺乳期營養不良或生產時誘發卵巢囊腫等疾病。針對這種情況,養殖戶應事先制訂飼喂計劃,在哺乳期間保證哺乳母豬的營養配比,并在飼料中加入維生素及礦物質等營養物質[2]。
如果斷奶母豬由于卵巢囊腫或子宮內膜炎等疾病引起不發情的狀況,可以利用沖洗子宮的方法消除體內炎癥。采用以上方法斷奶母豬仍然不發情的,則可以采取藥物治療方法對患有卵巢囊腫的母豬配合使用孕馬血清以及小腸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天注射一次,連續注射2d,每次注射量為PMSG1000~1500 個單位。也可以用試情公豬追逐久不發情的母豬,每次追逐時間為15~20min,堅持3~4d 為宜。
母豬與公豬配種時連續交配次后,母豬仍然不受孕則視為患有此病。主要原因是由于母豬體內受精卵死亡,或者死亡胚胎被子宮吸收,導致子宮內的胚胎個體消失,進而出現返精現象。針對這種疾病,養殖戶可以通過養殖經驗判斷母豬的發情期,大約在母豬發情的前 3d 可以每日喂食2 次VE,每一次的喂食量為 200~300mg,以 3d 為 1 個療程。如果母豬配種后仍然不受孕,則可以針對病豬注射 30~40mg 的黃體酮,或者6~8mg 的己烯雌酚,通過這種方法能有效促進母豬體內黃體的形成,加快排卵速度,提高母豬受孕率。
廣大養殖戶在飼養母豬過程中應結合母豬產仔前后的情緒變化、行為變化、身體機能變化,準確判斷母豬的疾病類型,根據疾病癥狀制訂適時可行的治療方案。在飼養過程中應科學喂養、精心管理,并常備一些輔助治療藥物,以降低母豬患病幾率,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