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龍
(甘肅省通渭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義崗鎮畜牧獸醫站 743322)
犢牛腹瀉的發病機制主要源于消化系統功能障礙,表現為日常排便量增多,以排泄黑黃色稀糞及軟糞為主,癥狀持續惡化表現為脫水性腹瀉及血樣腹瀉等。此癥病因整體較為復雜,能引發犢牛產生腹瀉的主要因素較多。從類別劃分角度來分析,犢牛腹瀉具體分為病毒性腹瀉和單純性腹瀉兩種,通常情況下,病毒性腹瀉發生概率較小,但治療最為困難,死亡率最高。而單純性腹瀉屬于常見的腹瀉類型,本文章所指的犢牛腹瀉是以單純性腹瀉為主[1]。
犢牛患有腹瀉的病癥較為為明顯,通常只需觀察犢牛糞便即可非常直觀的辨別。通過仔細觀察可知,犢牛腹瀉的糞便性狀、氣味及日常排便次數等都將表現異常。一般腹瀉程度、原因不同的犢牛所排糞便也存在明顯不同。常見的腹瀉排出的糞便呈稀狀,顏色多表現為黃、白色,嚴重情況下呈水狀,且伴有濃重的異味,排便次數也隨之增多。不過,因病因差異,排出的糞便也有可能帶有血絲。至腹瀉晚期時,犢牛所排糞便變化更加明顯,甚至伴有血塊,且犢牛本身也將表現得精神沉郁,臥地不起。
通常導致犢牛腹瀉的原因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 飼養管理方法不科學,導致本身抵抗力差的犢牛發病概率加大。(2) 細菌感染,一般細菌性腹瀉的致病菌為沙門氏桿菌和大腸桿菌。(3) 寄生蟲感染,其中以隱孢子、犢牛蛔蟲及球蟲感染為主[2]。
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做好預防工作:(1) 強化飼養管理。具體需要保障妊娠母牛的營養供給,合理配比飼料。因為母牛營養通常直接影響犢牛的健康狀況。并且還需在各季節內切實做好保溫與防暑工作,保障母牛產房溫度適宜。在犢牛出生后2h 內為其喂食初乳,在開始喂食初乳時,用消毒徹底的濕毛巾擦拭母牛乳房,人工擠去前兩把初乳后才可讓犢牛吸食,這樣能有效降低腹瀉率。在喂食初乳時需堅持三定原則,即定時、定溫及定量。通常因為犢牛本身抵抗力不足,其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也更為嚴苛,氣溫變化和犢牛腹瀉的關系較為緊密。必須結合本地氣候條件進行保溫操作,盡可能地保障牛舍溫度。(2) 提高免疫力。可選擇在產前3 個月為母牛注射相應的滅活疫苗,這樣能輔助犢牛建立免疫機制。也可在母牛和犢牛日常飲水中添加黃芪多糖粉劑和亞硒酸鈉維生素E 粉劑輔助提高抵抗力。此外,還需選取適合的消毒劑來對圈舍實施消毒處理[3]。(3) 由于寄生蟲本身傳播的方式非常多,需要徹底消滅相應的傳染源。具體需針對帶病牛舍進行消毒凈化處理,對牛場內的糞便實施無害化處理。一旦發現疑似感染病牛只需對全場牛群進行驅蟲治療,定期采用10%的福爾馬林溶液進行場區及牛舍消毒。
為使犢牛迅速恢復健康狀態,需結合犢牛的腹瀉程度來進行治療。首選需要補充犢牛腹瀉所丟失的體液及電解質,然后結合具體病因進行對癥治療,如果是因寄生蟲引起的腹瀉需給犢牛驅蟲治療,如果是細菌感染引發的腹瀉,需采用抗生素實施對癥治療。整個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給犢牛補水和補充電解質。具體用藥方案為:(1) 體液補充。一些腹瀉癥狀較輕,有一定食欲的犢牛,讓其自由飲用口服補液鹽即可。病情較重,無法自由飲水的犢牛則采取靜脈補液的方式,可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6%、葡萄糖液25%、碳酸氫鈉5%各150ml,每天2 次,連續 3d。(2) 抗菌消炎。呋喃唑酮,給犢牛按 0.01g/kg·bw 的劑量內服,每天 2~3 次,連續注射 3d。另外還可以口服磺胺脒 5g/50kg,每天 2 次,連續服用 3d。(3) 澀腸止瀉,排除腸內有毒物質,保護胃腸黏膜。給犢牛口服15g/50kg 的活性炭或一次口服滑石粉40g。(4) 中藥治療。具體配方為25g白頭翁散、15g 黃連、20g 秦皮、15g 茯苓、25g 板藍根、15g烏梅進行水煎內服,每天服用1 劑,連續服用5d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