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垚
(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農業發展服務中心 116041)
農村豬養殖模式普遍存在,養殖人員在飼養豬期間,如果沒有做好清潔、疾病預防工作,會使豬患有豬肺炎支原體疾病、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本文從農村養豬常見豬疾病類型入手,展開闡述,針對如何開展豬疾病預防及治療進行全面分析。
豬在感染支原體病毒時會出現氣喘、咳嗽等癥狀。農村養豬人員一旦發現豬產生這些癥狀就要及時對其進行治療,防止感染更多中種類的病毒,防止豬大面積傳染病毒。嚴重的豬還會出現肺氣腫癥狀,會加劇豬死亡概率,進而會對農村養豬人員造成經濟損失。
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是豬常見的一種疾病,其與其他豬疾病相比較具有傳染性強、發病率高的特點。豬患有傳染性萎縮性鼻炎主要是因為豬受到多殺勁巴氏桿菌的感染。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與普通病癥的鼻炎相比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農村養豬人員經常會忽視這一常見疾病。如果延緩最佳治療時間會影響豬發育。在患有傳染性萎縮性鼻炎后期階段,豬鼻子會出現嚴重萎縮,使豬的面部產生畸形。
2.1.1 合理安排繁殖地
豬舍環境對豬質量具有重要影響。農村養豬人員要認識管理豬舍衛生的重要性,從根本處預防豬疾病,進而保證自身經濟效益[1]。在建設養殖場過程中,要選擇地勢較高、水源獲取方便、與城市距離遠的地方;禁止將豬養殖地選在重工業區附近的位置,不利于豬繁殖。豬養殖人員還要定期開展飼料槽清潔工作,消毒豬舍各個角落,防止豬感染傳染性疾病;還要注重豬舍通風問題,保證豬在豬舍中能得到充足日照,為豬生長提供舒適環境。
2.1.2 構建全面消毒體系
豬一旦感染疾病會降低豬自身質量,影響農村養殖人員的經濟效益。為了能保障豬只健康生長,要注重開展豬疾病預防工作,積極構建全面的消毒體系,對豬舍進行細致消毒,保證豬養殖場地每一個出口和入口處都設置消毒室;飼養人員進入豬舍前要進行全身消毒,防止將細菌和病毒帶入到豬舍。
豬養殖人員在養殖期間不能只注重經濟效益,運用科學的方式開展養殖工作。如注重營養飼養,選擇飼料質量較好的飼料,根據豬各個生長階段合理調整豬飼料比例,保證豬得到充足營養。注重檢查豬飲用水的清潔狀況,防止病毒和細菌從飲用水中進入豬的身體中。
為了預防豬產生疾病,養殖人員在購買幼豬期間要做好防疫工作。開展防疫工作目的是防止購買到患有豬疾病或帶有豬瘟的幼豬,一旦購買到患有疾病的幼豬,將其帶到養殖場飼養會危害養殖場其他動物。要對幼豬注射疫苗,如注射豬瘟疫苗、細小病毒疫苗等。有一些豬養殖人員為了能節省開支,沒有對豬進行免疫,在豬生長后期非常容易感染疾病,甚至會出現死亡現象;還有一些豬養殖人員直接對豬注射抗生素,使豬產生耐藥性,在生長后期再感染疾病即便是再對其進行藥物治療也無濟于事。
在治療豬肺炎支原體疾病期間,主要通過含有土霉素、四環素及樂菌素的藥物進行治療,這些藥物的治療效果較明顯[2]。如在使用樂菌素治療時,每0.5kg 體重要注射5ml 的藥物,每天2次,嚴格按照藥物注射要求進行注射,連續治療大概1 周,與人工形式感染而誘發的支原體疾病治療效率比較發現,其具有顯著的疾病治療效果。
豬一旦患有傳染性萎縮性鼻炎,對其進行治療最重要的工作就要將病豬與健康豬分離,還要隔離與病豬接觸過的豬,時間為半年或一年,注重觀察實際狀況;對沒有患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豬進行通風和清潔,實時監測其生長狀況;治療期間要對豬鼻腔進行重點處理;豬飼養人員要提升自身飼養技能,注重開展清潔消毒工作。
總之,在養殖豬期間,疾病預防與防治意識有待提升。一旦發現豬產生異常要對其進行檢查,在確定疾病后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式,防止產生經濟損失。豬養殖人員在日常飼養期間要做好疾病預防工作,在保證豬在健康環境下生長,通過豬養殖業帶動農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