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東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北城鋪鎮畜牧獸醫站 743300)
在養殖育肥牛的過程中,我國并未特別對品種進行優化選擇,當下所擁有的育肥牛品種生長緩慢、不具備較高的經濟效益,但是很難有效地滿足市場需求[1]。再加上,關于秩序性改良我國尚未形成,肉牛養殖方向與育種方向目標均比較模糊,由此不利于促進我國育肥牛養殖業的發展,育肥牛品種水平比較低,優質品質少之又少,相比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所具有的差距比較大。因此,需要及時將那些產肉少、生長速度慢的品種淘汰掉,從根本上致力于養殖效率的顯著提高。如黃牛在我國比較常見,其具有一系列優勢,如良好的抗逆性、良好的肉質及耐粗飼等,但其生長速度過于緩慢,且優質牛肉生產率不高,因此不建議選擇為育肥牛品種。
當下,我國多采用散戶的形式來養殖育肥牛,而散戶本身不具備較高的積極性,且擁有較為落后的養殖技術,由此很難提高我國的養殖效率,導致育肥牛的生長需求很難獲得有效滿足。如在牛需要飼料的非常時期,養殖戶不能及時跟進飼料,經濟條件相對好的農戶也只能通過麩片拌料補飼的方式,由此極大延長了育肥牛的生長周期,出欄體重小、育肥牛質量差,不利于較快的轉換飼料,所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因牛生長效率不高,很難實現快速增肥,導致養殖經濟效益增長緩慢,不能將廣大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充分調動起來,如此還會形成惡性循環,從而一直不能夠有效地提高育肥牛的養殖效率。
在育肥牛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對注射疫苗注意事項漠不關心,且自身缺乏完善的養殖技術,消毒、清潔意識均比較欠缺,由此會極大地降低育肥牛自身的免疫力,誘發各種疾病的可能性較大。
為致力于育肥牛養殖效率的顯著提高,必須做好品種選擇工作,充分考慮育肥牛品種。根據以往養殖經驗,選擇肉質好、收益高、飼料報酬高、生長速度快的優質品種,如夏洛萊牛、西門塔爾牛等。
在育肥牛養殖過程中,廣大農戶需要對此品種進行充分考慮,且在實際養殖時做好定期驅蟲工作,而科學養殖的關鍵體現便在于定期驅蟲。基于此,每隔3 月養殖戶就需要開展一次驅蟲,以此可有效地驅除掉牛體內外的寄生蟲,通過健康的養殖方式可促進養殖質量的不斷提高。完成驅蟲處理以后,為健脾胃可使用小蘇打 (1%),一直到排除育肥牛體內的廢物即可。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由此極大地增加了養殖成本,且農村大部分勞動力已經轉移到城市,由此不利于提高農村的養殖效率,為盡可能地降低養殖支出,就需要各地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不影響育肥牛成長的基礎上盡早開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對于自身發展目標與方向,養殖戶與當地畜牧管理部門需要進一步明確,對先進的技術進行積極的推廣與使用,通過技術優勢實現對自身不足的有效彌補,在條件好的地區開展規模化養豬,致力于飼料轉化率的顯著提高,從而提高養殖效率,為廣大養殖戶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
在養殖方面,我國養殖戶投入的精力十分有限,多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牛舍通常不具備良好的衛生條件,通常不會開展消毒處理,且飼養思維較為粗放,飼喂方法缺乏科學性,由此會提高牛生病的概率,甚至一些養殖戶為了經濟利益而直接宰殺病死牛進行銷售,養殖亂象多,急需要進行改進與調整。基于此,養殖戶需致力于牛舍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即通風良好、牛舍整潔衛生,關于先進的牛舍建造技術由相關部門進行積極的推廣,為養殖戶提供建設補貼,指導他們掌握這些先進技術,同時做好衛生消毒工作,促進其科學配套水平的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本文介紹了育肥牛在養殖過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經過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如何應對養殖問題的有效措施。在育肥牛養殖工作中,要切實掌握工作重點,將防疫和保健工作做好,真正地落實下去,最大限度地確保牛養殖的安全,提高養殖戶的收益,促進養殖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