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森
(山東省高密市經濟開發區畜牧獸醫站 261500)
牛前胃弛緩是由于前胃平滑肌和神經功能異常而引起的一種前胃疾病,導致前胃內的食物無法正常消化被牛只吸收,隨即前胃內食物腐敗、變質,產生大量毒性物質。患病牛只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或廢絕,不反芻或反芻次數減少。
原發性的前胃弛緩一般與飼養管理有關。當飼草料配比不完全,日糧中不能提供牛只每日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時容易引起神經體液調節異常,從而導致前胃弛緩。此外,飼料過硬或過軟均會引起牛只反芻障礙,從而引起前胃弛緩。除了飼料方面的問題外,一些饑餓、過勞、運輸等應激反應也容易引起前胃弛緩的發生。
一些消化道疾病可以誘發前胃弛緩,如瘤胃鼓氣、瘤胃積食等,這主要是由于疾病造成的消化系統紊亂而導致前胃功能障礙。血孢子蟲、肝片吸蟲等寄生蟲及外傷、感染等也均會由于免疫力低下而引起前胃弛緩[1]。在生產實踐過程中還有一個常常被忽略的導致前胃弛緩的病因是長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會導致瘤胃內益生菌生存環境不佳而死亡,引起瘤胃內菌群失調造成前胃弛緩。
有研究表明,引起牛前胃弛緩的主要因素是飼草料,可占發病牛的45%,僅有16%的病牛是由于其他疾病繼發而前胃弛緩的[2]。這也就是說,預防前胃弛緩的最佳方式是加強飼養管理,科學的配制日糧。
急性型的病例先表現為食欲不振、反芻次數減少,隨即食欲廢絕、幾乎不反芻,觸診瘤胃可觀察到瘤胃蠕動次數減少且運動緩慢,瘤胃內容物松軟,噯氣酸臭。病牛常伴發便秘,糞便為黑色的干塊狀,糞便中未消化的飼草料較多,飼料利用率大幅度降低[3]。
與急性型癥狀較為相似,但病程更長。除上述癥狀外,慢性型前胃弛緩還會出現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的癥狀,患牛觸診瘤胃時有明顯的疼痛感,出現躲閃或攻擊行為,發病后期患病牛體重下降,全身無力,不喜站立。
原發性前胃弛緩可通過患病牛的臨床癥狀進行診斷,當牛只突然食欲減退且瘤胃蠕動異常時應考慮是否發生前胃弛緩。繼發性前胃弛緩要先確定原發疾病,治療原發病后再進行前胃弛緩的治療。有條件的也可采用實驗室診斷的方法進行確診,取瘤胃液進行pH 的檢測,當發現pH 在5.4 以下時對纖毛蟲活力、糖發酵能力進行檢測,如果被檢牛患有前胃弛緩則會發現纖毛蟲活力和數量均大幅度降低,糖發酵能力降低。
繼發性前胃弛緩消除原發病后可大多會恢復正常,如果消除病因仍表現為前胃弛緩,按照原發性前胃弛緩進行治療。治療該病的原則是健胃消食、溫補脾胃,同時加強飼養管理,提升機體自身抵抗力。
可以選擇10%的氯化鈉注射液和甲基硫酸新斯的明聯合使用促進前胃的蠕動,再用碳酸氫鈉、人工鹽等藥物灌服使患病牛提升食欲。如果牛已經不進食,也可以用健牛反芻的食團灌服給患病牛,從而幫助患病牛重新建立健康的瘤胃內環境,促進纖毛蟲運動,能改善患病牛的食欲[4]。對瘤胃內容物較多的患病牛可以先清理為內容物,用魚石脂、大黃粉和硫酸鈉配合使用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中獸醫在治療牛前胃弛緩方面也有很大作用,玉堂、脾俞、后三里等處取穴進行針灸,或運用扶脾健胃的藥物如白術、黨參、黃芪、蒼術、神曲等進行治療均能起到一定治療效果[5]。
首先要加強對牛群飼養管理,科學地進行日糧配比,保障日糧營養全面,滿足牛群日常需求的同時又不會過硬或過軟,使牛能正常反芻。另外,在飼喂飼草料時要先對飼草料進行檢查,如果發生霉變一定不可以喂給牛只。在飼養過程中要盡量避免牛的應激反應,如飼料更換、環境變化、長途運輸等均容易造成牛的前胃弛緩,如果確實無法避免時,也可在應激發生前先給牛只抗應激類藥物,減少其應激反應。
由于前胃弛緩的發病初期癥狀并不明顯,很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需要飼養管理人員更加細心,及時掌握牛只采食情況和精神狀況。目前也有一些輔助儀器可以檢測牛只運動量,飼養管理人員也可以通過這些儀器間接了解牛只情況,運動量的檢測不僅能反映出牛只精神狀況,也可以通過母牛發情期內運動量驟增的規律來實現母牛發情監測。當然,精準的儀器只能作為輔助設施來服務飼養管理人員,牛前胃弛緩的發病檢測仍需要飼養管理人員細心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