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忠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畜禽檢驗檢疫中心 733100)
近期隨著豬肉價格的瘋狂上漲,豬的喂養及養殖問題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豬的健康問題也得到更高的關注度。豬水腫病,作為發病急、死亡率高的一種疾病,已成為養殖戶的一大困擾。但這一問題并非完全不可控制,及時了解豬水腫病的發病原因及癥狀,提前加以預防和治療對降低豬水腫病死亡率有重要作用,同時可以大大減少養殖戶的損失。
豬水腫病又被人稱為 “搖擺病”,主要由溶血大腸桿菌引起的一類腸道疾病,具有散發性,在幼豬中尤為常見,且生長速度越快的幼豬越容易感染此病。幼豬指一月齡左右,斷奶前后幾周的仔豬,若母豬帶有病菌幼豬患病率也會相對提高[1]。但即使是出生時無健康隱患幼豬也會在后期通過不當的喂養和種種外界環境的原因有染上豬水腫病的可能性。該病一年四季皆可能發生,在春冬兩季尤為多發。
疾病的發生是綜合作用結果,包括很多原因。但其大致可歸類內因和外因。
豬水腫常見于幼豬,是因為幼豬在未成熟的前提下各個器官發育尚不完善。而豬水腫病是由于感染溶血性大腸桿菌引起,所以胃腸系統還未發育成熟的幼豬成為此類群體的高發對象。它們對有些食用飼料等不能有效消化吸收,胃腸系統脆弱,酸性物質少,導致食物堆積,產生大量大腸桿菌,容易誘發各類腸道疾病和豬水腫[2]。
幼豬在斷奶后失去母乳中免疫抗體的保護。在本身抵抗力差,免疫系統不完善的情況下最容易染上各類疾病,且在斷奶和吃飼料過渡期,相對較硬的飼料容易損傷幼豬胃腸黏膜,增加染上豬水腫的可能性。
引起豬水腫病的外因主要是飼料和外界的環境變化。飼料來源、品質、搭配對豬的影響至為關鍵。其中豬的飲食需要大量營養因素均衡搭配,如氨基酸、維生素和一些礦物質等。此外,飼料衛生問題同樣不容忽視,被污染的飼料是染上豬水腫的一項重大隱患。
外界環境變化也是重要的外因,高溫環境下驟然轉至低溫,飼料突然改變,生存環境突然變遷等會讓豬類尤其是幼豬產生不適性,使其免疫力下降,讓疾病有機可乘。
豬水腫病的治療主要采用外用加內服,兼顧標本,綜合搭配的方法治療。
外用硫酸鎂擦拭全身,并且濕敷可以消腫;口服硫酸鈉15g 可以排除腸道內毒素,有解毒功效;肌內注射呋塞米,用量約為15ml,可以利尿排水,有助于消水腫,也可用其他利尿劑代替。25%的甘露醇靜脈注射,緩慢推進,可以排水排鈉,降低血管張力,有消腫解毒的功效[3]。
在早期感染較輕,沒有繼發感染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安全性較高且廣泛應用全身的頭孢類抗生素。如果出現呼吸并發癥疾病可以使用氟苯尼考,氟苯尼考可以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達到滅菌消炎的目的,特殊作用于呼吸道及腸道的感染癥狀。如若混合感染弓形蟲和鏈球菌可以使用磺胺類長效且廣譜藥效較強的抗生素,此類藥物對胃腸感染有針對作用。
由于同一養殖戶下豬的生活習性、環境、喂養飼料及遺傳基因有很強的相似性,且豬水腫病有糞便傳播的傳染性,當發現有一只豬染上豬水腫病的早期就應對剩下健康豬群進行全部統一的預防治療。在飼料中加入磺胺類或其他抗生素提前抗菌消炎。然后加入維生素類和氨基酸做健康鞏固。
豬水腫病具有發病急,死亡率高的特點。早做預防是控制豬水腫的控制關鍵。了解豬水腫的相關知識,做足預防和抵抗豬水腫病的準備,按照要求對幼豬進行免疫注射,并在類似斷奶的特殊時期進行特別關注,提早補料,訓練采食,仔細檢測豬飼料的安全性,保證氨基酸、VE和硒類等達標并穩定攝入量,注重細節,注重環境衛生及穩定,大大降低豬水腫的患病率。
豬水腫病雖然可怕,但并非沒有解決辦法,多了解豬水腫的相關知識,做足預防工作才能有備而無患,提高養殖戶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