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志勇
(吉首市城市規劃信息技術服務中心,湖南 湘西 416000)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建設不斷推進,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人口不斷增長,但是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城市環境提出了新的要求,簡單的綠化形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要求,因此,城市綠化逐漸向園林景觀發展。在園林綠化景觀設計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充分考慮住戶的需求,同時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從而構建安靜、舒適、美觀的城市環境。
經濟適用原則強調園林綠化景觀的性價比,在保留園林綠化景觀生態功能以及欣賞價值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在設計時,要充分、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及植物,盡量減少施工量。在選擇植物時,遵循適地適樹原則,選擇抗性優良、成活率高的植物,以降低成本投入,同時也便于后期養護。
在園林景觀設計上要遵循形式與功能統一原則,在設計時充分考慮當地氣候特點、居民審美特征、生活習慣以及戶外活動習慣等因素,在確保園林綠化景觀功能性的基礎上,凸顯其欣賞價值,合理控制植物搭配的比例,營造出良好的環境。
在設計上要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最低的投入、最為簡單的養護,使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與本地區的文化特色以及風俗習慣相融合[1]。因地制宜原則強調無論是景觀設計還是植物選擇與搭配,都要充分挖掘本地區的資源,為居民營造出更貼近本地區特征的生活環境。
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要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園林綠化景觀貼近于居民的日常生活,要景觀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到居民對于采光以及通風等方面的要求,確保園林綠化景觀與建筑合理搭配。“以人為本”并非是一味迎合居民的要求,而是要通過合理的設計,為居民營造出宜居的環境[2]。
園林景觀設計必須要遵循適地適樹原則,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確保植物的成活率,降低綠化成本,同時也能契合
軍民的審美特點。園林在建設過程中,對于土壤會造成一定的破壞,若建筑垃圾未清理干凈,還可能導致土壤性質發生變化,因此,選擇鄉土植物,可以最大限度確保植物成活率,可以及早形成植物綠化景觀。
2.1.1 空間分割
采用攀緣植物、墻體以及綠籬對空間進行分割時,高度宜控制在0.6m左右,這樣不僅可以達到分割空間的目的,并且也不會產生封閉感,空間仍然具有連續性,居民可以四處觀賞。若分割體的高度過高,則會增加空間封閉感,并且也會影響居民的視線,能欣賞到的景觀相對有限。
采用花架小品分割空間時,需要注意控制好尺度與比例,使空間形成隔而不斷的狀態,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據周圍環境合理設計花架的粗細,過粗則會使人有堵塞感,過細則無法起到分割空間的作用。
采用地面鋪裝展示分割空間時,不同的地面鋪裝會顯示出不同的質感,不同的材料運用,顯示分割更為顯著;不同的高差變化,是分割空間的常用手法[3]。草皮和硬質鋪裝形成鮮明的質感對比,地面變化增加了空間的深度感。
總的來說,合理組織空間,可以豐富居民視覺效果,從而形成多層次的景觀效果,半封閉狀態的空間可以給予人寧靜、舒適的享受,也能給予人安全感;開放空間則可以增添生活氣息,便于居民往來。
2.1.2 空間滲透
空間分割與空間滲透二者相輔相成,沒有滲透以及聯系的空間,會讓人感覺到壓抑、局促,而單純的分割也會給人在視覺上造成不適感,通過空間分割與空間滲透的合理運用可以營造出更加良好的居住環境。
采用花架作為分割體,不僅可以增加園林綠化景觀效果,同時也能起到空間滲透的效果,使花架兩側的景物互相襯托。同時若土地資源有限,利用花架還可以起到增加綠化面積的效果,給予居民優美的視覺享受,可以采用“隔、通、分、擋”等手法合理設計花架,從而解決綠地資源不足的問題。
采用雕塑、花隔墻以及門洞作為分隔物,在這樣的情況下,利用門洞的設置可使人們有場所感,而且又能與外界相互滲透,聯系緊密[4]。這種手法使被分割的空間也能保持它的獨立性。
用裝飾的花墻、景門,改變了“一字形”、“行列式”比較呆板的布局形式,更是改變城市的生態環境,打破固定思維,“幢幢有小院、院院有美景,景景相互連”,形成了一個整潔、幽雅的空間。
在人的思維當中,自然的綠色代表生命,自然的東西更容易使人感受到美好、和諧,因此,在園林綠化景觀設計上要盡可能保留自然的東西,并對其進行合理利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僅僅為了追求形式美而對自然資源造成破壞,的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要盡量保留該地區原有的自然特點,最大限度利用現有的植物資源,保留較大的樹木,再配合新種植的樹木可以及早成景,同時也能節約綠化成本,減輕后期綠化養護的壓力。
園林綠化景觀設計并給是孤立的設計,而是需要綜合考量多種因素,在設計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不僅可以起到豐富景觀內涵的作用,同時也能彰顯園林綠化景觀的多樣性。湘西地區少數民族眾多,苗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均有各自特色鮮明的文化形式,在園林綠化景觀設計上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可以使城市環境更加契合居民的審美特點,同時也能使園林景觀與周圍的環境相融合。
在園林綠化景觀設計中,要展現良好的景觀效果,不僅要追求設計上的創新,同時在植物配置方面要注重植物品種的多元化。在植物配置上,雖然要注重鄉土樹種的應用,但是為了彰顯景觀效果,也可以適當引進一些外來品種,比如重陽木、國槐、香樟、楓香、刺槐、樸樹、榔榆、白榆、欒樹、金葉女貞以及紫葉小檗等。相較而言,外來植物雖然在本地區的適應性較差,成活率相較于鄉土樹種較低,需要投入較高的成本費用,但是在園林綠化景觀設計中,在考慮經濟性的同時還需要考慮景觀效果。只要設計合理,通過恰當的搭配,就可以實現鄉土植物與外來植物的和諧生長,同時還能營造良好的景觀效果。
在園林綠化景觀設計中,雖然比較注重植物的觀賞功能,但是同時也要注重植物的其他功能,比如防塵、降噪、凈化空氣、隔音、保持水土等,充分發揮植物的多重功能,才能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以及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比如夾竹桃具有抗二氧化硫的作用,可以清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氣體,凈化空氣;法國珊瑚具有阻燃功能,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等。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特性可以實現各種不同的功能。
在景觀植物造型方面,首先要做到舒朗有序、主次分明。主次分明也就是說要突出主景,其他植物只能作為陪襯,否則會影響整體視覺效果;舒朗有序要求植物配置應盡量呈現自然狀態,要盡量模糊人工痕跡,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景觀效果。其從要注重植物的季相變化。在園林綠化景觀設計上,要兼顧一年四季,不能僅僅突出某一季節性景觀,盡量做到每個季節都有花有綠葉,在體現季節變化的同時,也能豐富景觀多樣性。
在園林綠化景觀設計中,要注重色彩的合理搭配,單純的綠色難以有效凸顯景觀效果,易使人產生審美疲勞,因此,要注重彩色植物的搭配。在園林綠化景觀設計中合理配合彩色植物不僅可以使園林綠化景觀更加豐富,同時在視覺效果上也更好,可以給城市居民帶來美的享受。例如傳統栽培的雞爪槭和紅楓,紅葉片十分優美;銀杏在秋天到來時,葉片變成燦爛的金黃色,在秋天的陽光下,宛如鍍上一層黃金;烏桕和衛矛在秋天則變成深紅色;紫葉李一年四季全株葉片紫紅。只要配置得當,不同的季節,植物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令住在城市里居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季節的四季轉換。
綜上所述,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要堅持生態優先、以人為本的理念,因地制宜,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綠化景觀。在植物選擇,要遵循適地適樹原則,在植物配置上,要采用多種配置手法,既要體現景觀的多樣性也要體現植物的多樣性,同時要注重植物功能以及造型的多樣化,合理利用彩色植物以及藤本植物。